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6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docx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

企业IPO上市资料大全

(经典版)

  一、IPO的概念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二、IPO审核流程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对每一个发行人的审核决定均通过会议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出意见,避免个人决断。

  具体审核环节

  1、IPO材料受理、分发环节

  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工作人员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2号)等规则的要求,依法受理首发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发行监管部。

发行监管部综合处收到申请文件后将其分发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同时送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

审核一处、审核二处根据发行人的行业、公务回避的有关要求以及审核人员的工作量等确定审核人员。

  2、IPO见面会环节

  见面会旨在建立发行人与发行监管部的初步沟通机制。

会上由发行人简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介绍发行审核的程序、标准、理念及纪律要求等。

见面会按照申请文件受理顺序安排,一般安排在星期一,由综合处通知相关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

见面会参会人员包括发行人代表、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综合处、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等。

  3、IPO审核环节

  审核机制旨在督促、提醒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安排在反馈会前后进行,参加人员包括审核项目的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的审核人员、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的相关负责人。

  4、IPO反馈会环节

  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审阅发行人申请文件后,从非财务和财务两个角度撰写审核报告,提交反馈会讨论。

反馈会主要讨论初步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确定需要发行人补充披露、解释说明以及中介机构进一步核查落实的问题。

  反馈会按照申请文件受理顺序安排,一般安排在星期三,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参会人员有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和处室负责人等。

反馈会后将形成书面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反馈给保荐机构。

反馈意见发出前不安排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与审核人员沟通(问核程序除外)。

  保荐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组织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落实并进行回复。

综合处收到反馈意见回复材料进行登记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

审核人员按要求对申请文件以及回复材料进行审核。

  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在准备回复材料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进行沟通,如有必要也可与处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

  审核过程中如发生或发现应予披露的事项,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及时报告发行监管部并补充、修改相关材料。

初审工作结束后,将形成初审报告(初稿)提交初审会讨论。

  5、IPO预先披露环节

  反馈意见落实完毕、国家发改委意见等相关政府部门意见齐备、财务资料未过有效期的将安排预先披露。

具备条件的项目由综合处通知保荐机构报送发审会材料与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发行监管部收到相关材料后安排预先披露,并按受理顺序安排初审会。

  6、IPO初审会环节

  初审会由审核人员汇报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初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落实情况。

初审会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审核人员、综合处以及发审委委员(按小组)参加。

初审会一般安排在星期二和星期四。

根据初审会讨论情况,审核人员修改、完善初审报告。

初审报告是发行监管部初审工作的总结,履行内部程序后转发审会审核。

初审会讨论决定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发行监管部在初审会结束后出具初审报告,并书面告知保荐机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以及做好上发审会的准备工作。

初审会讨论后认为发行人尚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重大问题、暂不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将再次发出书面反馈意见。

  7、IPO发审会环节

  发审委制度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机制。

发审委委员共25人,分三个组,发审委处按工作量安排各组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和发审会,并建立了相应的回避制度、承诺制度。

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会进行审核工作。

发审会以投票方式对首发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每次会议由7名委员参会,独立进行表决,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

发审委委员投票表决采用记名投票方式,会前有工作底稿,会上有录音。

发审会由发审委工作处组织,按时间顺序安排,发行人代表、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发审委委员、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发审委工作处人员参加。

  发审会召开5天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等。

发审会先由委员发表审核意见,发行人聆询时间为45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表决。

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的,将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发给保荐机构。

  8、IPO封卷环节

  发行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

封卷工作在落实发审委意见后进行。

如没有发审委意见需要落实,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

  9、IPO会后事项环节

  会后事项是指发行人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生的可能影响本次发行及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

存在会后事项的,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向综合处提交相关说明。

须履行会后事项程序的,综合处接收相关材料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

审核人员按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按照会后事项相关规定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的需要履行内部工作程序。

如申请文件没有封卷,则会后事项与封卷可同时进行。

  10、IPO核准发行环节

  封卷并履行内部程序后,将进行核准批文的下发工作。

  三、IPO询价机制

  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计,直接确定一个发行价格。

固定价格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效率较低。

过去中国一直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推出了新股询价机制,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发行方式确定以后,进入了正式发行阶段,此时如果有效认购数量超过了拟发行数量,即为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者的需求越为强烈。

在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主承销商可能会拥有分配股份的权利,即配售权,也可能没有,依照交易所规则而定。

通过行使配售权,发行人可以达到理想的股东结构。

在中国,主承销商不具备配售股份的权利,必须按照认购比例配售。

  当出现超额认购时,主承销商还可以使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增加发行数量。

“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赋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在此期间内,如果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直接从市场购入这部分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则直接由发行人增发。

这样可以在股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保持股价的相对稳定,同时有利于承销商抵御发行风险,每有分析行情线。

  三、IPO参与角色

  公司及其董事:

准备及修订盈利和现金流量预测、批准招股书、签署承销协议、路演。

  保荐人:

安排时间表、协调顾问工作、准备招股书草稿和上市申请、建议股票定价。

  申报会计师:

完成审计业务、准备会计师报告、复核盈利及营运资金预测。

  公司律师:

安排公司重组、复核相关法律确认书、确定承销协议。

  保荐人律师:

考虑公司组织结构、审核招股书、编制承销协议。

  证券交易所:

审核上市申请和招股说明书、举行听证会。

  股票过户登记处:

拟制股票和还款支票、大量印制股票。

  印刷者和翻译者:

起草和翻译上市材料、大量印刷上市文件。

  四、香港IPO、境外IPO

  2010年11月4日,在2010年企业海外IPO出现井喷之后,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却频频遭遇破发、停牌。

3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家们海外IPO的激情仍不会退却,这一时期的冷淡只是暂时现象。

但企业海外上市必须做好足的上市前准备、准备好合理的外架构,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方式合理运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身。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融资案例为71起,融资金额140.12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总量的47.97%、27.62%。

而在8月-10月三个月中,赴美IPO的成功案例只有土豆网一家,中国概念股海外IPO似乎提前入冬。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虽然面临着19号文、安全审查原则等新的挑战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胁,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充足的上市前准备和合理的海外架构,不论是运用信托网还是个人身份的转换,未来上市仍将会有通道可走。

“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要走出国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中间有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障碍,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需要投资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

  此外,专家还就企业海外上市前的架构搭建、公司重组、外管报备、上市方式选择以及市前信托的意义、结构、设立要求等利得财富以及为上市而进行个人身份转换(移民)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了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五、公司是否适合IPO上市

  从1991年开始算起的话,中国证券市场搞了27年了,只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

说明,上市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分析拟IPO上市企业的行业状况

  

(1)行业发展空间

  国家鼓励的,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行业适合上市。

产能过剩的、污染严重的、造假上市频发的、社会舆论影响差的上市都非常困难。

  

(2)行业监管状况

  有些行业,监管法规、政策不明,业内很多公司普遍从事不是很合规的事项。

单独某公司合规运行了,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很难上市。

  2、分析拟IPO上市企业的公司状况

  

(1)竞争优势

  公司在行业里面是不是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赚取的利润。

能够赚钱,是国内上市的首要条件。

  三五千万上市的企业是少数,上市的平均净利润是1亿左右。

核心是公司是不是在行业里面有足够的地位。

  行业空间足够大的话,前五名、前十名上市都没问题;行业不大话,估计前三名,甚至只有第一名才有机会上市。

  

(2)规范能力

  公司是否有意愿和能力进行规范。

为了上市,意愿一般都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能力问题。

  ①资金能力。

很多公司赚的钱,都是靠的不规范来的,少交税、克扣员工五险一金、环保不达标等等。

这样的公司,一规范起来就没多少利润了,那就很难上市了。

  要保证公司,完全按照IPO上市规范的来的话,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上市才行。

  ②人员能力。

很多公司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

老板想规范,但是招不到合适的人。

  光靠中介机构是不行,公司日常业务运营、内控控制,还是要靠企业内部人员进行。

  六、IPO上市大概成本

  上市的成本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税收成本、规范成本、中介成本、其他成本。

  1、IPO上市的税收成本

  营改增之后,流转税基本上都要规范缴纳了,单说企业所得税。

  按照IPO上市申报期三年,上市等待期两年,共五年进行计算。

一般公司这期间至少会产生累计2亿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