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286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20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一、选择题

1.明人李长鼎说:

“燕、赵、秦、晋、齐、梁、扛淮之货,旧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丝绸之路B.邸店、车坊C.商帮、会馆D.重农抑商政策

2.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

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

……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

据材料可知

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

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

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

3.《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对材料中市民文化“相当细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C.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D.列强侵略不利于中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

4.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

“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5.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C.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D.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6.下列四幅历史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7.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产工具在西汉时开始使用的是

8.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征收“伎街房廊钱”,即向侵占街道的店铺收税。

这说明

①市坊制度崩溃②当时的城市规划出现失控苗头

③宋代商业繁荣④政府巧立名目,人民税负沉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乡村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B.城乡之间交流日益頻繁

C.城乡之间道路四通八达D.城市政治中心功能显著

10.“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

战国时期,“市并”、“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的形成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1.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12.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D.男女分工明确

13.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

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14.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生活于

A.汉朝B.唐朝C.宋元D.明淸

1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发展

C.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16.富豪柰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苗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17.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助长了官员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19.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中国B.中国GDP世界领先

C.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D.美、日两国经济落后于其他各国

20.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

“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2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3.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24.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

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

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25.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伴矣。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山西这一带商贾之迹遍于全国。

清代中叶,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西人所包揽,后来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摘编自阮仪三《旧城新录》

材料二:

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方行说:

“既办理存放款,又进行汇兑,这就基本上具备了早期才银行的特征。

——纪录片《晋商日升昌》解说词

材料三:

飞钱又称便换,唐后期商人在长安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驻京办事处)或某军、某使、某富家,然后带着当事人付给的文券,到目的地凭文券取钱。

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机组成部分的日升昌票号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唐后期进奏院兼事的金融居动和清代票号业务的异同。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

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

全国又缺乏统一税,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

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完成: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枓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28.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阅读下列材枓,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汉仪注》: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材料二凡赋役之制有四:

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所产绫、绢、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大唐六典》卷三

材料三唐朝纳税户数的拭税收入表

年份

纳税户数

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十四年(779年)

120万户

1200万贯(包括盐税)

建中元年(780年)

310余万户

1350余万贯(不包括盐税)

材料四两税之立,则异于斯。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

 

——《陆宣公奏议》卷十二

材料五丁口之铺赋也,其来久矣。

至我朝雍正间。

因各疆史奏请以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调,通谓之地丁,或日相随地起。

是古来失布之征,口率之赋,一切取之农夫。

……昔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并入焉。

明嘉靖后行一条鞭,均摇、里甲与两税为一,丁随地起,非权兴于今日,亦日通其变,使民不倦而己……惟是米谷者,田之所产;银者,商贾之所流通。

地粮优兼输米,地丁之外,分亳无取焉,后之谋图者,亦善守成规焉可矣。

——《熙朝政记》

请完成:

(1)据上述材料,自汉至唐前期,我国赋税制度主要以什么为征税标准?

唐朝后期征税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依据材料四分析其原因。

(3)材料五表明到清朝雍正年间,所有的赋役征收都“实则皆银”了,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综观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主要有什么特征?

有何意义?

1-5CBDDC6-10ABADC11-15BCDDA16-20ACBBC21-25ABBBC

26、

(1)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2)同:

都进行汇兑。

异:

票号尚能存放款。

27、

(1)重本抑末。

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淸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攮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这种現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葫芽的进一步发展。

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28、

(1)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从唐后期的两税法开始有了重大变化,由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变为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

(2)仅一年时间,纳税户数增加190万户,中央税收入增长。

因为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不必再隐瞒纳税户数,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自一条鞭法实行后,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己成定制。

(4)特征:

一是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逐步变为以土地多少为征税标准。

二是征税方式从主要以劳役(或实物地租)为主逐渐变为以货币为主。

这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体现了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