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5196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 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高三政治一轮专题检测第十单元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最新考纲 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课概览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

(2)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______。

注意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永恒不变。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__。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______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

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在______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__________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注意 社会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2)__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__________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______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频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核心突破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文化传承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

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4.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北京文综·24

2011天津文综·5

2009江苏单科·21

2009福建文综·39

(1)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侧重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分析和运用。

命题点1 传统文化的特点

训练1 (2011·北京文综)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命题点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训练2 (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

(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

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

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

“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误区警示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提醒 继承性是指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包括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民族性是指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训练3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强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易错点2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要发展

提醒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训练4 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要发展

高频考点二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核心突破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09江苏单科·21

近几年围绕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会有较高的考试要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命题点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训练5 (2009·江苏单科)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训练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这一观点强调了(  )

①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中起着决定作用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③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误区警示

易错点 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训练7 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

这告诉我们(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

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山东省教育厅2011年初发出通知,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弟子规》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儿童为人处世的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

对待《弟子规》的正确态度是(  )

A.按照传统,承袭规范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C.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立足经典,发展实践

3.2011年12月2日,巢湖市中小学师生“中华诵——2011年经典诵读大赛”视频作品评选活动隆重举行,这次诵读活动以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诗文诵读为主。

此前,各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样做是因为(  )

A.校园文化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B.校园文化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C.校园文化对师生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D.校园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4.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

被称为“现代文盲”。

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

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

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这体现了(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

“妈妈,洗脚。

”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人们“孝德”的树立,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  )

①“孝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②道德观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传统美德的孝道与新时代的精神是可以统一的 ④传统美德的孝道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网络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为网络注入教育资源,赋予网络教育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消除了所有因现实原因而存在的限制性,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在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时,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

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的思想。

观点二: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

请对观点一、观点二作简要评述。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据此回答1~3题。

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

这指的是(  )

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

2.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

《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  )

A.随时代变迁而推陈出新B.具有相对独立性

C.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据此回答4~6题。

4.(2011·上海文综)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6.2011年9月29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新台阶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稳定的特点

C.特有的包容性D.博大精深的特点

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据此回答7~9题。

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8.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这告诉我们(  )

A.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鲜明的民族性

C.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D.对待传统文化只要继承不要发展

9.文化创造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表明(  )

A.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B.没有文化创造就不会有文化继承

C.没有文化继承就不会有文化创造

D.只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会有文化创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0~12题。

1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D.经济发展水平

11.(2010·江苏单科)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从古代的私塾到近代的传统课堂教学,再到现代的网络学习,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说明教育(  )

①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的传承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有多种传播媒介和手段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题号

错题

错因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2、3

传统文化的特点

4、5、6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8、9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0、11、12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民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

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时代的关系,政协委员们展开了讨论。

甲委员说: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也是我们文化认同的纽带。

发展文化,需要我们有文化的认同感。

乙委员说: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真正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有时代特征。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2分)

14.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

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最终于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

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1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1.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3)民族性

2.

(1)积极作用 阻碍 

(2)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二、1.

(1)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2)继承

发展

2.

(1)社会制度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训练1 D 

训练2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训练3 C 训练4 B 训练5 B 训练6 B 训练7 C

热点聚焦·视野拓宽

命题视角

1.A 2.C 3.A 4.A

效果检测·学以致用

1.C 2.D 3.C 4.D

5.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观点一是片面的。

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

但对传统教育全盘否定不科学。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

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学的。

因为古代教育也有不少消极成分。

(3)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课时规范训练

1.D 2.B 3.A 4.B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