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4357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docx

同备四节课教学设计具体要求

一、设计要求

1.页面:

A4纸型,页边距:

上下左右各留2.5cm。

2.栏目设计:

重点环节要有【设计意图】,用大括号括上。

【设计意图】字体字号为:

五号楷体。

要留有个性补改的空间。

3.其它所有内容字体字号均为:

五号仿宋。

行间距:

最小值0磅。

4.要求详案。

要有主要环节的设计意图,要体现学科模式的主要框架,要有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具有应用价值(要做到让老师们拿着教案能上课)。

各学科具体表格样式详见附1.

三、交稿时间

请于2013年7月20日前交稿。

电子稿发送到邮箱:

624377425@。

校对准确,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要科学。

 

前岗中心校

2013年7月

 

附:

各学科教学设计范例及相关要求

小学语文范例:

板块目标解读表

板块

五年级上册第3板块

板块

内容

包括三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跌倒》《高尚的行为》,一次表达《为他(她)“话”像》和一次综合学习活动《关注身边的人》。

人文主题

做人

学习

主题

体会对比、象征、衬托等表现手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的作用,并学习运用

学习主题

确定的

依据

1.教材特点

本板块的全部内容都与人有关。

第一篇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颂扬了鲁迅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二篇课文采用象征的手法写了人要正确面对挫折,第三篇课文采用衬托的手法刻画了勇敢侠义的卡罗那、懦弱可怜的科罗西等人物形象。

“表达”是写印象深刻的人,“综合学习活动”是通过观察、搜集等实践活动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

综上,本板块的核心是“表达”写人,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综合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写好此次作文。

因此,学习主题定位在“运用”上,即借鉴课文的表现手法,借助于综合学习活动,来尝试几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做人。

2.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与本板块相关的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扩大阅读量”。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根据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等。

针对本板块的特点和学生需求,把学习主题指向“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与其他板块的连接

第4板块《往事难忘》、第5板块《走进童话》、第8板块《挚爱亲情》等都涉及到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所以本板块把着重点放在对比、象征、衬托等表现手法上。

各板块重点不同,前后相连,通力合作。

 

分解到每部分的任务和

目标

(原11课时,统整后为9课时)

课型

题目

目标

综合学习活动、

精读

 

《关注身边的人》《有的人》

(2课时)

第一课时:

1.介绍本板块内容。

布置综合学习活动《关注身边的人》的主题任务,提供学生基本的活动工具,提出相关要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的人》,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阅读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摘要的阅读策略,抓住关键诗句和词语,理解它们背后含着的意思,体会作品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

2.了解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写法对凸显人物的重要作用。

3.课后拓展阅读《某人》,进行小练笔。

略读

《跌倒》

(1课时)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领悟“跌倒”的含义,知道跌到了要勇敢站起来。

2.初步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好处。

课上拓展阅读《礁石》,并指导学生小练笔。

精读

《高尚的行为》(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

1.抓住“祈求、变本加厉、卑鄙、宽恕”等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卡罗那等几个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了解“衬托”这种写作手法的重要作用,进行小练笔。

课外阅读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1课时)

1.激发学生阅读这本名著的兴趣。

2.选取重点章节指导阅读。

表达与综合学习活动

二者整合。

先开展《关注身边的人》活动,然后进行表达《为他(她)“话”像》(3课时)

第一课时:

1.组织汇报交流活动,感受凡人凡事的可贵之处,激发学生对身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第二课时:

练习运用“抓住人物特点,并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采取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

第三课时:

采取自改、互改等办法,修改习作,进行习作评点。

完成此次作文。

课题

《跌倒》

主备人

高家店:

卢少璞

指导者

高家店教导主任:

吴云海

教材解读

课文是一首清丽、短小、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诗人以“跌倒”为主题,借助对事物的描写,引发读者思考,当人生面对困难、处于逆境的时候应当怎样面对,从而启发人们明白要学会勇敢坚强,要学会站起来坚持奋斗。

全诗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以“风、云、太阳”为例,说明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为后面表现诗歌的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小节直接以不再害怕跌倒为核心思想,表达诗歌的中心。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跌倒”的比喻义贯穿始终,表现主题。

课文短小,意思也不难理解,只有一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因此作为略读。

学情分析

经历了第二学段,升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对一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所以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是难题,关键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生对于象征虽然有过接触,但是并没有学以致用,所以在理解和运用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领悟“跌倒”的含义,知道跌到了要勇敢地站起来。

2.初步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好处。

拓展阅读《礁石》,并指导学生小练笔。

教学重点

理解“跌倒”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一篇拓展阅读《礁石》;PPT课件;背景音乐。

预习提示:

1.把这首小诗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识生字“谧”,在虚宫格中写一写“滋润”,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3.尝试填写《学习单》。

学习单

谁跌倒了

跌倒的结果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性补改

·简单了解作者

·读文或听读

 

·读一读第一小节,拿出学习单,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汇报给大家,并读出相关语句

 

·指读第二小节,体会诗意,读出感受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读全诗,体会跌倒的背后含义

·反复读第二小节,读懂诗人的意思

 

·读《蒲松龄落第撰巨著》,和课文比较不同

 

·读《礁石》,体会象征手法的好处

 

·仿写全诗

 

·把自己的诗读给大家听

 

一、检测课前读书情况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检测预习

·指名读课文,关注生字词是否读准,节奏是否读好,适当范读。

·随机了解对“静谧”一词意思的推想。

【设计意图: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这些内容很容易完成,此处只做检测,了解读文情况。

二、理解文意,领悟“跌倒”的含义

1.学习第一小节,了解作者写了什么?

(1)读一读第一小节,交流学习单,了解第一小节的内容

相机板书并朗读相关语句。

(2)对照学习

师小结:

作者第一小节写了三种事物的跌倒,它们的跌倒代表了一种改变或消失,前后的变化都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结果又都转化成另外一种更美的景致,看来跌倒也有好处。

【设计意图:

“写什么”的问题简单明了,学生自主完成。

重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总体上把握这一小节写什么,同时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仿写进行铺垫。

2.学习第二小节,明白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意图:

研究“告诉我们什么”体现“略读”思想,淡化内容分析,不让繁琐的分析破坏诗歌的整体意境,而又不丢弃“读”,诗歌的意境是读出来的,而诵读既成为一种手段也成为一种目的,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又能增强语感,从而增强诵读的效果。

(1)指读自评谈感受,说一说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体会“跌倒”背后的含义。

你觉得“跌倒”仅仅是指“摔倒”吗?

它还可以指什么?

“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小结:

读着读着,我们就从“跌倒”中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我们就从“用最美丽的身姿站起来”中体会到了……而这些才是作者最终要告诉我们的。

“因为”——引读第一小节,

“所以”——学生接读第二小节。

这个道理你懂了吗?

再次引读第二小节

·以作者的口吻高声告诉别人——

·以作者的口吻轻声告诉我们——

·这种体会说话给自己听听——

·把自己感受告诉每一个人——

三、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1.揭示象征的写法:

作者要告诉我们人跌到了要勇敢地站起来,但却不写人而是借助很常见的一些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这就是牧也巧妙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它叫“象征”。

运用这种法把很深奥的东西简单而又神奇的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同样的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来让我们来读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

在整体回读、重点段引读的基础上,提炼写法,对照课内阅读加深体会目标1,对比写法加深体会目标2,感受“象征”写法的巧妙,拓展阅读体会“象征”的广泛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阅读其他文章的“留心”意识,更好地发挥文章的“例子”功能。

重点还是落到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问题上。

2.课内阅读《蒲松龄撰巨著》

这篇小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同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小结:

回过头来再看《跌倒》,作者就是不写人,只是写其他事物,可我们就是读出来了,真是很神奇。

这就是“象征”的功劳啊。

3.拓展阅读,加深体会

出示推荐阅读文章《礁石》

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直接告诉我们了吗?

这是什么写法?

很多文章运用到“象征”这种手法,以后大家会陆续接触到。

四、进行仿写

仿写,运用象征手法也来写诗。

师:

这首小诗在告诉我们跌到了要勇敢地站起来的时候,写到了一些自然景物的变化,在我们学完这首小诗,领悟到“跌倒”背后含义的时候,进一步体会到“象征”写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请你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也来是试着写一写这样的诗。

【设计意图:

仿写中进一步感受写“他物”这种象征写法对于表达主旨的作用,同时借助评价关注“象征”写法的合理运用,即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同时体验表达的乐趣。

出示:

跌倒

作者()

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

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_

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

____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学生练写

·交流评价(几名)

·展示其他“诗作”(课件音乐)

板书设计:

跌倒

风——落叶

云——雨水

太阳——夜晚象征

跌倒——站起来

面对困难——乐观坚强

 

(注:

各校请将负责板块的设计材料按照今年5月末教研会下发的“五年级上册第3板块成果包”样式排列,打包上交)

 

小学数学范例:

数学教学设计要求(其它学科参考)

一、课题:

以“教材活动主题+知识点”方式呈现。

如三年下4页:

“货比三家(小数大小比较)”。

二、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简析要写清本课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本课教材知识在相关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客观分析学生的已有的与本课有联系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学习态度、习惯等。

三、学习目标

1、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考虑,但不要单列为“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2、每一条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是学生,通常省略不写,所以就不要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述。

注意恰当使用课标提出的行为动词。

3、目标表述要全面、准确、具体。

每一条目标的表现程度要说具体,才有可测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的表述要准确、清晰。

五、教学资源

写清本课教学需要准备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1、按“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写清每一环节学生具体的活动内容、方式。

2、每一环节要配有【设计意图】。

3、要写详案。

七、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要适量、要体现层次性、实践性。

教材原题可标明页码不体现原题,非教材原题,要全题呈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揭示规律、体现思路、便于记忆、严谨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例

课题

一个星期有几天(7的乘法口诀)第74-75页

年级

二年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设计者

教材

简析

学情

分析

教材设计了以“星期”为主题的谈话和问题情境——“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2个星期有多少天?

”及“3个星期有多少天?

”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个星期有几天”的问题,再计算有关7的乘法,从而产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需要。

由于本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以后,并且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再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感悟模型思想。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8、9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背诵7、8、9的乘法口诀,但对这些口诀的含义及用法还不是很清楚。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应关注抽象口诀的过程及应用口诀的价值。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已有经验,能够探索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经历探究口诀、抽象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初步感悟建模思想。

教学补改

 

重点

难点

重点:

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抽象过程,并能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法

学法

情境-

探究式

教学

资源

表格实物投影题卡课件(教材75页第3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师生谈话: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咱们班听课,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非常激动,你的心情怎样呢?

告诉大家!

其实,你们不必紧张,你们知道吗?

上学期期末考试咱班有26人数学打满分,你们的数学学得还是很不错的。

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咱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2、提出问题:

昨天听校长说,再有9个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

你知道9个星期是多少天吗?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谈话,打消学生紧张心理。

借助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自然引出“9个星期是多少天?

”这个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独立思考后回答:

“9个星期是多少天?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用填表格的方式计算“9个星期是多少天?

几个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天

【设计意图:

设计难度较大的“9个星期是多少天?

”这个问题,体会从简单问题入手的分析策略及创建7的乘法口诀的必要性。

3、学生独立填表格

4、组内交流填表方法

5、小组代表汇报填表方法(先汇报结果,再汇报计算方法。

6、确认“9个星期是多少天?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凸显乘法的简便性。

产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需要。

7、编制7的乘法口诀

1×7=一七得七

2×7=二七

3×7=三七

4×7=四七

5×7=五七

6×7=六七

7×7=

7×8=

7×9=

8、读一读、看一看、记一记。

9、师生游戏:

口令对对碰

10、尝试应用:

8×7=9×7=

【设计意图:

经历探究口诀、抽象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初步感悟建模思想。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四七二十八六七四十二

□×□=□□×□=□□×□=□

□×□=□□×□=□□×□=□

2、计算(题卡)

7×9=4×8=8×7=2×7=

2×5=7×7=6+7=7×5=

6×7=3×7=9×2=4×9=

3、教材75页第3题(课件)

4、估计:

你一天喝几杯水?

一个星期呢?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应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7的乘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用乘法口诀计算的简捷性和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必要性。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这节课为了计算“9个星期有多少天?

”这个问题,咱们先从几个星期开始算的呢?

(当我们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2、在填表格计算“9个星期有多少天?

”时,感觉用加法算很麻烦,有了7的乘法口诀后,再计算7的乘法感觉怎么样?

(其实,数学上有很多像乘法口诀这样的规律,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并且会用,解决问题就很方便。

3、布置课后活动:

课下同桌之间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经历,更需要提升;基本数学思想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显性化处理。

此时的总结,意在“画龙点睛”地梳理“建模”过程,渗透模型思想。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几个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天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9个星期是多少天?

 

教学回顾与反思:

小学英语范例:

课题

Thecatandthemouse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New

研究主题

设计者

实验小学于健

教材

简析

学情

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模块中的第二单元Unit2Whatcanyouhear?

中Readastory部分。

本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猫和老鼠的故事来复习方位词、形容词以及现在进行时的运用,让学生不是简单枯燥的复习知识,而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中得以运用,让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使学生在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写作能力,做到读写结合,并为最终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喜好新奇,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有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和口语表达的基础,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踊跃参与课堂的每个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说的情景中去。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会话中巩固,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

目标

1、词汇:

(1)认识并能使用形容词:

tired,afraid,happy,angry.

(2)复习巩固句型:

The...ison(in,beside..)the...

(3)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

如:

Itchasingthemouse.

2、句型:

(1)掌握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巩固复习The...ison(in,beside..)the...的表达。

3、让学生能生动演绎课文内容,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游戏,短剧和故事让学生发现英语学习趣味盎然。

4、通过各式各样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协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5、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补改

重点

难点

1、学习生词:

basket\hole\chase

2、会运用不同的方位词:

in\beside\behind\under.....

3、能根据所给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

活动化教学

教学

资源

Card.slide.computer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候。

2、呈现并学习新知。

(1)、通过guessinggame引出新的单词basket,

T:

Whatisit?

S:

It'sabasket.

T:

Canyouguesswhat'sinit?

S:

Thecatisinthebasket.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捉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2、、通过幻灯变幻猫和篮子的不同位置,操练不同方位词的运用。

Thecatis___thebasket.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

hole

(4)、通过basket--cat和hole--mouse引出课题:

Thecatandthemouse(并板书课题)

通过猫和老鼠的关系引出单词:

chase,并通过幻灯让学生会说chase的现在进行时chasing

T:

What'stherelationshipofthecatandthemouse?

S:

chase

T:

Lookattheslide.Whatisthecatdoing?

S:

Thecatischasingthemouse.

3、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自己回答出每个静止的画面:

Whereisthecat/themouse?

Whatisitdoing?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不仅对旧知进行了复习,也为下面的看图说话做了铺垫,让学生对下面学习课文有据可依,通过看动画片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Lookatthepicturesonyourdesks.Giveyoufiveminutes,youtalkaboutthispicture.Whoisinthispicture?

Whereisit?

Andwhatisitdoing?

Thenwritethesentencesyouwanttosayunderthispicture.

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把课文中的6幅图分别给每组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看图完成整幅图的描述。

并把句子写在图片下方。

完成要求后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小组讨论内容。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相互讨论,表达看法,给予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机会。

通过故事的叙述培养学生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习得的语言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5、Talkaboutandorderthesesixpictures.Thenwritethemissing.

在学生表述完自己的图片后,再把整片课文的6幅图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同学合作,把整篇课文排列顺序,并填入所缺的词。

以小组为单位呈现作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充分激励学生的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