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241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门头沟区届高三综合练习二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

(二)

理综化学试题

1.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选项

A

B

C

D

加工或应用

纯金制金饰品

玉米酿酒

油脂制肥皂

氯气对自来水消毒

 

A.AB.BC.CD.D

【答案】A

【解析】纯金制金饰品,只是形状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玉米酿酒是淀粉转化为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油脂制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2.下列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清洗

B.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

C.附有MnO2的烧瓶用热的浓盐酸清洗

D.附有硫的燃烧匙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

【答案】B

【解析】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属于油脂水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MnO2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硫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的沸点高于丙烷

B.用溴水可鉴别苯和乙酸

C.2-甲基丙烷有3种一氯取代物

D.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C

【解析】乙醇分子间含有氢键,乙醇的沸点高于丙烷,故A正确;苯难溶于水,苯与溴水混合后分层,乙酸易溶于水,乙酸与溴水混合后不分层,所以用溴水可鉴别苯和乙酸,故B正确;2-甲基丙烷有2种一氯取代物,故C错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D正确。

4.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试管中开始无现象,逐渐有微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试管中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之后向绿色溶液中持续通入N2,溶液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Ⅰ中浅红棕色气体为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Ⅰ中消耗的HNO3更多

C.换成Fe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Ⅱ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Ⅱ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Ⅰ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NO2

【答案】D

【解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试管Ⅰ中浅红棕色气体为NO2、NO的混合气体,NO2由NO与氧气反应生成,故A错误;根据方程式,铜与稀硝酸反应时,3mol铜消耗硝酸8mol,铜与浓硝酸反应时,3mol铜消耗硝酸12mol,所以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Ⅱ中消耗的HNO3更多,故B错误;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故C错误;向试管Ⅱ中持续通入N2,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试管Ⅱ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Ⅰ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NO2,故D正确。

5.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应用类推法.下列左边正确,类推法应用于右边也正确的是(  )

A

向FeCl2溶液中滴入氯水2Fe2++Cl2=2Fe3++2Cl-

向FeCl2溶液中滴入碘水2Fe2++I2=2Fe3++2I-

B

C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CO2+Ca2++2ClO-+H2O=CaCO3↓+2HClO

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SO2+Ca2++2ClO-+H2O=CaSO3↓+2HClO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HNO3CO32-+2H+=CO2↑+H2O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稀HNO3,SO32-+2H+=SO2↑+H2O

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气体Ca2++2OH-+CO2=CaCO3↓+H2O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 气体Ca2++2OH-+SO2=CaSO3↓+H2O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FeCl2溶液与碘水不反应,则前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不反应,与氧化性有关,故A错误;B.SO2通入漂白粉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SO2+Ca2++ClO-+H2O=CaSO4↓+2H++Cl-,故B错误;C.Na2SO3溶液中滴入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2NO3-+3SO32-+2H+=3SO42-+2NO↑+H2O,故C错误;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类推合理,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相关知识。

6.常温下,将体积为V1、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氢氧化钠滴加到体积为V2、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醋酸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混合液的pH=7,则原溶液中c1V1<c2V2

B.若c1=c2,V1=V2,则混合液中c(Na+)=c(CH3COO-)

C.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CH3COO-)>c(Na+)

D.若V1=V2,且溶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答案】A

【解析】若c1V1=c2V2,溶质为醋酸钠,此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液的pH=7,原溶液中c1V1<c2V2,故A正确;若c1=c2,V1=V2,溶质是醋酸钠,混合液中c(Na+)>c(CH3COO-),故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CH3COO-)=c(Na+),故C错误;若c1=c2,V1=V2,溶质是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7.钠-氯化镍电池以β-Al2O3(Al2O3•xNa2O)作为固体电解质构成的一种新型电池(2Na+NiCl2Ni+2NaCl),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Cl在熔融电解质中生成

B.充电时阴极反应:

Na++e-═Na

C.氯离子通过β-Al2O3(s)在两电极间移动

D.如果电池过度放电,AlCl4-可能被还原

【答案】C

【解析】钠离子向正极移动、氯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放电时NaCl在熔融电解质中生成,故A正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阴极反应:

Na++e-═Na,故B正确;氯离子通过β-Al2O3(s)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如果电池过度放电,AlCl4-可能被还原为Al,故D正确。

点睛:

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8.EPR橡胶()和PC塑料()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反应Ⅲ为取代反应

C.1molE与足量金属Na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H2

D.CH3OH在合成PC塑料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4)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

以D和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反应试剂和条件)。

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丙烯

(2).(3).ACD(4).(5).(6).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EPR橡胶的结构简式,逆推A是丙烯、B是乙烯;丙烯与苯生成C,则C是;氧化为C6H6O,C6H6O是;与丙酮反应生成C15H16O2,C15H16O2与反应生成PC,根据PC的结构简式可知C15H16O2的结构简式是;与甲醇反应生成和E,根据元素守恒,E是乙二醇。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A是丙烯。

(2)C是。

(3)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为加成反应,故B错误;E是乙二醇,1mol乙二醇与足量金属Na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H2,故C正确;、生成和CH3OH,所以甲醇可以循环利用,故D正确。

(4)苯酚和丙酮反应生成的的化学方程式是。

(5);、生成和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环己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氧化为;还原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

9.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为H2、CO、CO2、N2和H2O(g)。

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1)步骤ⅰ,发生的是CO变换反应。

①CO变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向体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半水煤气,发生CO变换反应。

下图表示氢气与氮气的平衡体积比[V(H2):

V(N2)]随外部条件X的变化关系。

Ⅰ.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CO变换反应的△H_____0(填“>”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a、b、c、d分别代表CO变换反应中相关化学键:

H-H、H-O、、C=O的键能(kJ·mol-1)的数值,已知CO的结构式是。

消耗1molCO时,该反应的热效应△H=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用2.0mol/LNa2CO3溶液作吸收剂脱除CO2。

①当溶液pH降至10的过程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c(CO32-)+c(HCO3-)+c(H2CO3)=2.0mol/L

b.c(Na+)+c(H+)=2c(CO32-)+c(OH-)+c(HCO3-)

c.c(Na+)>c(CO32-)>c(HCO3-)

②当脱除液失效时,请设计一种可使其再生的方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H2O(g)=CO2+H2

(2).温度(3).<(4).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氢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减小(5).c+2b-2d-a(6).b(7).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试题分析:

(1)①CO变换反应是CO与H2O(g)反应生成CO2和H2;②根据图像,随X的增大,V(H2):

V(N2)减小,说明氢气减少,CO+H2O(g)=CO2+H2反应逆向进行,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③△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2)①用2.0mol/LNa2CO3溶液作吸收剂脱除CO2,Na2CO3转化为NaHCO3。

②当脱除液完全生成碳酸氢钠时失效,加热可使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

............

点睛:

根据电荷守恒,水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都有c(Na+)、c(H+)、c(HCO3-)、c(CO32-)、c(OH-)五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CO32-)+c(OH-)+c(HCO3-)。

10.用软锰矿(MnO2)、黄铁矿(FeS2)酸浸生产硫酸锰(MnSO4),并进一步制取电解二氧化锰(EMD)的工艺流程如下:

I.将软锰矿、黄铁矿和硫酸按一定比例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加热保温反应一定时间。

II.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