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369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

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

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

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

忽视时问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

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

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起作

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一一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

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

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⑶重视可信性,要求事实真实、准确,符合事物的实际

⑷着眼于利用具体事实再现事物的状态及其来龙去脉,引导人们透过事实认识整个事物。

第二章

八新闻评论三要素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简介、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论点从一定的立场、世界观出发分析评论对象及其周围事物的产物。

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新闻评论的论证,指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三者关系:

①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论证表现论点与论

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之中。

②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都出于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和论据既以各自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有因之相互为用。

③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论点作为评论的中枢神经,固然出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证和论据。

九论点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类型

论点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也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地位;分论点又称子论点,它是由总论点派生的,在评论中承担着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任务。

关系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评论的总论点统帅分论点,有的表现为主从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

其中,主从关系是恒定的,总论点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分论点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因果关系是非恒定关系,因果关系不改变二者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里,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在存在多层次分

论点的评论中,上下层次分论点之间,则形成另一种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

十新闻评论对于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论点要具备正确、鲜明、中肯、新颖、隽永。

①正确、鲜明,即相对于荒谬、悖理和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而言的。

②中肯是以正确为前提,是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力求论点切中要害,准确揭示事物的

本质或问题实质。

③新颖就是“言人之所不能言”,要求蕴含非同寻常的见解。

④隽永就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隽永的论点大多是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因此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联想,具有举一反三的内在力量。

论据的种类

①理论性论据。

又称理性论据,是人类认识自然、人是社会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为人们接受了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思想、观点、社会准则等等

②事实性论据。

是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具体材料的总称。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包括典型事例和概括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和有根据的假设性材料。

十二论证的方式方法

(一)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一一这是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划分的两种对应的论证方式。

所谓直接论证,就是用论据直接证实自己的观点,或证伪论敌的论点。

间接论证与直接论证相对应,它或者通过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称间接证实;或者通过证明与错误论点相反的论点是正确的,达到推翻错误观点的目的,称间接证伪。

(二)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一一这是根据论证时运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划分的两种论证方式。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

它从已经公认或者已经证明的论断出发,经过一

定的推理程序,证明和说明尚未形成共识的论点,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论证方式,它循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向进行推理。

归纳论证以个别的事物或问题为推理依据,运用时要讲究概率,注意排除偶然的,孤立的,表面的东西,坚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十三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1、例证法。

用具体事例证明和说明论点,是新闻评论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2、引证法。

用已被确认的思想、观点证明和说明尚待确认的论点。

3、喻证法。

即运用比喻论证论点的方法。

4、比较法。

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论证论点。

5、演绎法和归纳法。

即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6、反证法和选言法。

是进行间接论证常用的方法。

十四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分为不署名评论与署名评论两大类。

(一)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

包括:

1社论-本台评论一一这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论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2评论员文章一一规格仅次于社论或本台评论的评论类型。

它所论述的问题虽然也是重要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但问题本身一般带有局部的性质,如地区性或部门性问题。

3本评一一这是一种轻型评论。

短评的对象一般不是整个事件或问题,而是事件或问题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一点;有时也被用来解剖某种具体观点,或工作、思想、行为中的某种倾向。

4编者按和编后一一在不署名的评论中,这是最简短最轻便也是最低规格的类型。

编者按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一种是议论性的。

编后的规格相当于编者按,因放在新闻报道或其他文章后面而得名。

(二)署名评论,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意见的评论类型,目前主要有记者述评和署名短论两

种。

1记者述评一一又称新闻述评,实际上是从述评衍化而来的评论形式。

这种述评形式多数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论题切近客观实际,而且较多采用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经常被用来论述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本名短评一一多数属于专栏评论。

作者面宽,一般具有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的特点。

第三章

十五现代报纸的“四大件”

所谓“四大件”,指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它们被认为是现代报纸的基本组织部分。

十六电子媒介的听众和观众的基本状况

1、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和观众的绝对数量多;

2、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少多文盲,半文盲这么两个受众群体;

3、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

4、多数听力和观众处于半接收状态;

5、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边读边听。

十七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

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体裁特征一一新闻性和政论性;新闻性关系着内容选择,政论性关系着内容表达。

十八广播评论当今发展的整体状态

1、开始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未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没有形成健全、严密的评论体制。

2、开始注意适应广播的传播方式,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报刊评论表达方式的束缚。

3、初步形成某些表现特点,但还未完善、成熟。

4、开始重视对个性特征的探索,但还不完全自觉,多数仍停留在经验的层次。

十九概括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加以说明

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是“短、浅、软”

1、“短”指短小精悍,文章篇幅短并且言之有物。

可采用省文和省意两种方法。

2、“浅”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浅出”要着重把握两个相联系的方面:

(1)适当控制内容的抽象程度

(2)尽可能为听众提供理解抽象内容的条件,方法有三:

①稀释抽象内容

2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恰当运用“正-反-合”说理方法

3、“软”指轻松、风趣。

就是讲究宣传策略、宣传方式和方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方法有4点:

①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

②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③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④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方法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十从体裁的角度分析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1.声画兼备。

电视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字幕、实况音响(同期声)和论述语言的新闻评论

2.视听结合。

视听结合作为电视评论的另一基本特点,是从感知通道的角度说的。

3.双线互补。

电视同时运用声音和图像、诉诸听觉和视觉,它是声音线和图像线双线并行的

线性传播

二H^一电视评论声画互补特点的表现方式

1.声画合一

即声音和画面直接结合,共同为表达同一内容服务。

2.声画对位

指声音与画面围绕同一政论性内容,在各自发挥自身的表现功能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说理目标服务

二十二画面、同期声、字幕运用的说明

1.画面

画面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与人们仿佛亲自面对事物、身临其境之类的感受。

原则:

(1)坚持为说理服务的原则

(2)恰当处理同语言的关系

(3)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技法和编排手段,加强画面自身的论辩能力

2.同期声

同期声是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的各

种实况音响。

作用:

(1)增强真实感、可信性

(2)渲染气氛,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

字幕指根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

1)提示、强调作用。

2)补充、说明作用。

画面、同期声和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独具的表现手段。

要恰当运用这些手段,发挥其综合

优势,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一切以充分体现立论,为深入浅出地说理服务的原则

(2)双线互补原则

(3)以论述语言为主导的原则

二十三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1、适应受众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评论可以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其拥有受众的数量取决于其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和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的程度。

2、正视内容的选择性。

内容选择有两种:

一是基于需要的选择,即从一定的意图出发,在权衡利害得失、轻重缓急的基础上,确定评论什么或如何评论;一是基于可能的选择,这是从媒介和体裁能否胜任出发的选择。

3、探索形式的特殊性。

要从评论的具体类型和结构、语言等各方面进行探索。

二十四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将促进广播、电视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发生哪些变化

1.扩大评论领域,更加注意研究实际,尽可能捕捉和论述现实社会生活中与受众休戚相关的问题

2.调整评论视角,尽量从多数群众关心的,易于理解的角度阐述有关问题,促使评论角度多样化

3.摆正与受众的关系,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受众,增强评论的贴近性和亲切感,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指手划脚

4.改进说理的方式方法,以多数受众熟悉的材料、易懂的语言和平易近人、促膝谈心的口吻说理

5.从关心播出效果出发,从整体上为受众创造更方便的接收条件,包括在评论中作必要的交代、说明、解释,以及在节目安排、节目预告、内容提要和播音方面提供收听方便

第四章

二十五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

谈话体评论(包括广播谈话&电视谈话)、评论员评论、录音评论、图像评论(电视评论的具

体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口播评论&视听结合的图像评论)

二十六何谓“类交流”(广播谈话的灵魂)

作为谈话体评论,与听众保持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的联系或沟通,仿佛直接面对着观众、说服他们接受某种间接和主张,回答他们的以南,或者与他们商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

“类交流”

广播谈话的类交流是相对于日常谈话的直接交流说的。

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根本特点,也是广播谈话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的主要界限。

二十七按电视的播出方式,电视谈话可分为几种

1、谈话者出图像,直接面向观众发表谈话。

2、由播音员播诵的,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谈话。

二十八什么是评论员评论它拥有哪些优势

“评论员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其优势在于:

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十九”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

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

“评论员评论”是按播出方式划分的;评论员自己播讲的,可以是谈话体评论,也可以是非谈话体评论的作品,其中界限在于是不是形成类交流,是不是带有双向传播的色彩。

广播谈话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只要能够保持文体特征,体现出其中的类交流,由评论员或由播音员播讲,其实都无不可。

三十录音评论

“录音评论”是指运用来自评论客体的音响的广播评论。

三十一音响的局险些有哪些

①音响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不能不依附于事实,不能不靠叙述的补充

②音响的倾向性往往不明显

③某些暴露性音响,处理不好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三十二怎样恰当运用音响

1、音响应成为评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

2、评论中的音响往往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一般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不能代替论据的语言表

三十三图像评论

图像评论,是与口播评论相对而言的,以声像兼备、视听结合为特点的电视评论类型。

三十四图像评论中文字稿和画面的特殊要求

文字稿

1、揭示画面内涵,引中、深化画面内容

2、补充画面,交代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

3、恰当保留听觉空白,给观众留出观看画面和理解政论性内容的时间

画面

1、明确2、丰满3、生动

第五章

三十五选题

广义的选题,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心事出现,称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

狭义的选题受选题计划的支配,但也常适应实际需要而确定。

三十六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指一篇评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三十七选题和立论的思维过程

选题

1、重要性筛选2、必要性筛选3、可行性和可能性筛选

立论

1、形成深度认识2、确定立论角度3、控制理论高度

三十八选题的共同点

(一)选题目标

新闻评论以论题切合客观实际,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为追求目标。

所谓现实意义,标准有三:

1、论题所接触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

2、是与当前社会的注意重心(主要矛盾)方向一致,而非逆向的问题

3、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而非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

(二)选题的根据

1、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和指示

2、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的情况和意见

3、从主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和意见

4、记者提出的报道题目和线索

5、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

(三)基本要求

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精神

2、与时代、社会的脉搏相吻合,与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注意重心保持一致的方向

3、从大局、全局出发,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4、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或能够引起他们的关心

5、有一定的新鲜度和启发性

三十九简述广播、电视下评论在选题方面的“四长四短”

1、长于小,短于大。

这里的大小,指论题的角度和论述范围,而不是意义和重要程度。

2、长于广,短于专。

“广”指广大受众共同关心的论题;“专”指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论题。

3、长于动态型,短于长过程。

4、长于鼓励动,短于推理。

这一“长”一“短”,反映了声音、图像符号的内在矛盾。

四十广播、电视评论特殊课题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题范围内,核心问题是设法改变那些不善于论述而又非论述不可的论题的题型。

1、坚持“从小处着手”

2、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审视

3、密切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折点

四十一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目标在于:

求真求新。

(一)立论要求真戒妄

1、副客观事物之实。

评论都有特定的评论对象,它们是客观、具体的。

2、副今天之实。

要立足于当下,用今天的眼光观察事物、研究问题。

3-副受众之实。

立论的基调一一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尽可能适应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

(二)立论要求新弃庸

1、思想新2、境界新3、角度新

四十二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是什么

1、焦点尽可能集中些

2、角度更加讲究些

3、调子适当节制些

四十三广播、电视评论立论角度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评论的性质(着眼于倡导或是批评)和论题的类型

2、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以及所处地位和覆盖范围

3、受众的关注重点、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

*第六章

*一、如何恰当处理理、事、情的关系

首先,重视以事明理

1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2顺说理的方向叙事

3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其次,善于以情化理

*二、说理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理论说理的原则

1务必少而精当

2力求顺乎思路

(二)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

1看受众的需要

2看听众的接受能力

3看听众的接受习惯*三、夹叙夹议的基本类型和写作要求

基本类型

1、以说理为主干的夹叙夹议,按道理的逻辑层次组织材料。

2、以叙事为主干的夹叙夹议,按照事实的客观逻辑划分和组织说理层次

写作要求

1叙、议穿插要恰当

2叙、议结合要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