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1869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docx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汇编

常见对比问题分析

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4月

北京

目录

第一节不计算地震作用时柱轴压比与PKPM对不上1

1.1、全楼模型1

1.2、用户问题1

1.3、参数设计(用户)1

1.4、轴压比显示2

1.5、构件信息对比3

1.6、结论4

第二节次梁底部钢筋比PKPM小很多5

2.1、用户问题5

2.2、计算结果对比5

2.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6

2.4、《高规》的相关条文7

2.5、结论8

第三节带转换层的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计算8

3.1、用户问题8

3.2、计算结果对比分析9

3.3、结论10

第四节弹性板计算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对结果的影响10

4.1、用户问题10

4.2、计算结果对比11

4.3、差别原因分析12

4.4、和国外软件对比分析15

4.5、结论16

第五节地下室柱且角柱配筋为何比PKPM小很多17

5.1、用户问题17

5.2、计算结果差别的分析18

5.3、结论20

第六节顶层角柱钢筋比PKPM小很多21

6.1、用户问题21

6.2、计算结果对比21

6.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22

6.4、将对比柱设为非顶层后YJK与PKPM配筋相同23

6.5、结论23

第七节刚心计算和SATWE存在差异的分析24

7.1、用户问题24

7.2、计算结果分析25

7.3、SATWE在刚心计算中存在的问题26

7.4、模型简化的进一步对比分析29

7.5、结论32

第八节剪力墙考虑平面外轴压配筋造成的与SATWE差异32

8.1、例一:

1936832

8.1.1、用户问题32

8.1.2、计算结果对比33

8.1.3、差别原因分析34

8.1.4、PMSAP、TAT考虑了剪力墙面外轴压承载力计算35

8.1.5、应改用剪力墙组合墙配筋方式计算35

8.1.6、结论36

8.2、例二:

1937737

8.2.1、用户问题37

8.2.2、计算结果对比37

8.2.3、差别原因分析38

8.2.4、PMSAP、TAT考虑了剪力墙面外轴压承载力计算38

8.2.5、应改用剪力墙组合墙配筋方式计算39

8.2.6、结论40

第九节框架梁由多段组成时梁下配筋有时比PKPM大41

9.1、用户问题41

9.2、计算结果对比42

9.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43

9.4、对《高规》5.2.3.4条的不同处理45

第十节为何梁配筋PKPM为1000而YJK不超限47

10.1、用户问题47

10.2、差别原因分析49

10.3、结论49

第十一节误判梁受拉导致梁配筋增大50

11.1、用户问题50

11.2、计算结果对比50

11.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52

11.4、结论58

第十二节有地下室时的SATWE质量参与系数99%59

12.1、用户问题59

12.2、SATWE增加计算振型个数到38个时基底剪力仍明显增加59

12.3、使用MIDAS软件进行对比60

12.4、质量参与系数差异分析60

第十三节有斜杆时的楼层抗剪承载力计算对比61

13.1、案例一、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项目61

13.1.1、整体模型61

13.1.2、计算参数62

13.1.3、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63

13.1.4、结论67

13.2、案例二、中建上海建筑设计院项目68

13.2.1、YJK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68

13.2.2、PMSAP各楼层抗剪承载力及与上层承载力的比值69

13.2.3、SATWE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69

13.2.4、结论70

第十四节柱双偏压配筋计算差异问题71

14.1、例1:

1751271

14.1.1问题71

14.1.2分析71

14.2、例2:

1782273

14.2.1问题73

14.2.2分析74

第一节不计算地震作用时柱轴压比与PKPM对不上

1.1、全楼模型

1.2、用户问题

1、计算结果,轴压比PKPM没有超,YJK超了,为什么?

1.3、参数设计(用户)

1.4、轴压比显示

PKPM轴压比计算结果

YJK轴压比计算结果

1.5、构件信息对比

PKPM构件信息

YJK构件信息

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PKPM计算轴压比时轴力的公式为:

1.2*(1.0*恒载+0.5*活载),这是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设计值;

而YJK计算轴压比时轴力的公式为:

1.2*恒载+1.4*活载,这是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设计值;

《抗规》第6.3.6条注1: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因此,YJK的计算符合《抗规》要求,是正确的。

PKPM却采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设计值计算,没有根据。

1.6、结论

1、不计算地震作用,仅考虑抗震构造时,对于柱轴压比的计算YJK与PKPM有较大差别。

2、计算轴压比时,YJK采用的是抗规第6.3.6条注1所述:

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而PKPM采用的是重力荷载代表值设计值计算。

3、其它结构设计软件如广厦、MidasBuilding等,也均采用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第二节次梁底部钢筋比PKPM小很多

2.1、用户问题

标题:

盈建科计算单向板时次梁底筋比PKPM小很多

单向板布置处的次梁底筋,用YJK计算出来的底筋比PKPM小很多,面筋却没有多大变化。

而十字梁布置那块,两个软件却没有多大变化。

我为了简化模型,同时不考虑地震作用跟风作用,只计算恒+活。

经过查询内力,发现梁调整前、后内力基本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梁内力包络图差别挺大。

2.2、计算结果对比

 

如上配筋简图所示,用户所指的是次梁的下部最大钢筋,YJK分别为11、8、8,而PKPM为12、12、12。

2.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

1、内力相同

查看第3跨梁的构件信息,对比内力计算结果,几乎完全相同:

 

2、弯矩包络不同

接着在构件信息中查看梁下部弯矩包络设计值对比,PKPM比YJK大得多。

 

3、PKPM采用简支梁弯矩控制下部配筋

从上看出,PKPM采用的组合号都是0,这意味着它采用的是简支梁跨中弯矩的50%作为最大控制弯矩参与组合,而YJK采用的组合号是2,即1.2*恒+1.4*活,因此组合值PKPM比YJK大得多,这就是梁下部钢筋PKPM比YJK大的原因。

2.4、《高规》的相关条文

1、条文说明

《高规》5.2.3: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

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端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端弯矩进行组合;

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这里讲的是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0.8-0.9后,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条文首先限于框架梁,而且是进行调幅的框架梁。

而如上PKPM进行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控制设计的梁是不调幅梁,对不调幅梁进行这样的控制显然没有必要,显然将造成配筋不必要的增大。

2、YJK对不调幅梁不进行简支梁50%弯矩控制

YJK只对调幅梁进行竖向荷载下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控制,而对不调幅梁按照正常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不做这样的控制。

可以试着在计算前处理中,将第3跨梁改为调幅梁,并设置调幅系数0.98,然后进行计算,下图为改后的计算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梁下部配筋增大,数值与PKPM相同了。

3、用户邮件回复

根据《高规》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

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

,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YJK仅对框架梁或者调幅梁按照如上规定执行,对于其它情况不执行上条。

但是,PKPM对于您所指的梁仍执行上条,该梁为不调幅梁,造成梁下配筋过大。

2.5、结论

1、对一些次梁的下部钢筋计算结果,有时YJK比PKPM小;

2、原因常是PKPM对于不调幅梁,仍按照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进行控制;

3、《高规》5.2.3条文首先限于框架梁,而且是进行调幅的框架梁。

而PKPM对不调幅梁也进行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控制设计,对不调幅梁进行这样的控制显然没有必要,显然将造成配筋不必要的增大;

4、YJK仅对框架梁或者调幅梁按照竖向荷载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控制设计,对于其它情况不执行这种控制,YJK的计算更加经济合理。

第三节带转换层的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计算

3.1、用户问题

标题:

请教关于倾覆力矩的问题

SATWE算出的框支框架倾覆力矩百分比和盈建科算出的差别较大,以转换层第九层数据为例:

**********************************************************************

规定水平力框架柱、框支框架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

**********************************************************************

层号塔号框架柱框支框架

SATWE:

91X7.17%7.17%

Y5.20%5.20%

YJK:

91X0.0%79.3%框支框架倾覆力矩超限

91Y0.0%58.3%框支框架倾覆力矩超限

对于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X向),SATWE为7.17%,而YJK为79.3%,超出了规范要求不大于50%的限制。

从9层转换层的平面布置直观地看,SATWE计算的7.17%,似乎太小。

3.2、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高规》10.2.16-7规定: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软件按照《抗规》6.1.3条条文说明中的公式计算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

在该公式中,总的框架倾覆力矩是是各层分别计算的框架倾覆力矩的叠加结果。

对于带框支转换层的结构,在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框支框架所占的比例较多,按照这些层计算出的框支框架所占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较高。

但是在转换层以上各层,没有框架柱或框架柱所占的比例很小,更不会再有框支框架柱,因此按照这些层计算出的框支框架所占地震倾覆力矩基本是0,而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占了绝大部分。

SATWE是按照全楼所有层统计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由于在转换层以上全是剪力墙而框支框架基本不存在,这样统计的结果必然是框支框架所占比例很小。

应该说这样的统计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的目标,规范是控制框支框架在平面中所占比例不能太高,一般在各层中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也应小于该层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但如果按照全楼统计,即便在某几层全是框支框架柱,由于转换层上面纯剪力墙的层数很多,仍可以得到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很小的结论。

YJK按照带框支转换层的结构特点进行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的计算,即统计计算仅在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进行,总的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是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分别计算的叠加,不再把分母叠加上转换层以上各层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

这样的结果才符合规范控制的要求。

3.3、结论

带转换层的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SATWE计算结果太小,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因为SATWE按照全楼所有层统计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由于在转换层以上全是剪力墙而框支框架基本不存在,这样统计的结果必然是框支框架所占比例很小。

YJK按照带框支转换层的结构特点进行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的计算,即统计计算仅在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进行,总的框支框架所占的地震倾覆力矩比例是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分别计算的叠加,不再把分母叠加上转换层以上各层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力矩。

这样的结果才符合规范控制的要求。

因此YJK计算出的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要比SATWE大很多。

第四节弹性板计算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对结果的影响

4.1、用户问题

为什么我的模型采用弹性模型和刚性板模型计算梁的内力相差很大?

按非弹膜计算结果

按全楼弹膜结果

4.2、计算结果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刚性板比弹性膜计算模型梁支座配筋偏大较多,以其右侧柱下的悬挑梁支座处配筋为例,刚性板模型下为181,弹性膜下为96,相差将近一倍。

再对比恒载下的梁弯矩图和梁的弯矩包络图,可见恒载弯矩刚性板模型下为4483,弹性膜下为2739,相差63%;对于弯矩包络图,刚性板模型下为6547,弹性膜下为4004,相差也是63%,因此竖向荷载下弯矩的巨大差异是导致配筋计算结果差距的原因。

4.3、差别原因分析

1、弹性板考虑梁向下偏移的计算原理

查询前处理【计算控制信息】,计算时考虑了【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向下相对偏移】

 

一些传统的做法在计算梁与楼板协调时,计算模型是以梁的中和轴和板的中和轴相连的方式计算的,由于一般梁与楼板在梁顶部平齐,实际上梁的中和轴和板中和轴存在竖向的偏差,因此,YJK中设置了【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向下相对偏移】来模拟实际偏心的效果,勾选此参数后软件将在计算中考虑到这种实际的偏差,将在板和梁之间设置一个竖向的偏心刚域,该偏心刚域的长度就是梁的中和轴和板中和轴的实际距离。

这种计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轴互相连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负弯矩更小,正弯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这些因素在梁的配筋计算中都会考虑。

2、悬挑跨度大和梁较高使偏心影响大

刚才对比的梁悬挑长度达4750,梁截面高度为1200,楼板厚度120,计算模型中梁与板向下偏移达540mm,从而使弹性板对梁增加了巨大的附加惯性矩,从而使考虑二者偏移的影响增大。

考虑梁与弹性板之间偏移,可以充分发挥结构的有利作用,达到优化设计节省材料的效果。

3、不考虑偏移刚性板和弹性膜的计算结果相近

 

4.4、和国外软件对比分析

YJK中这种处理方式是与国外一些主流设计软件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如MIDAS中截面信息中【修改偏心】可以通过控制偏心点,ETABS、SAP2000中的【框架插入点】,可以通过控制点来调整梁与板的偏心。

 

在ETABS中通过控制插入点的方式计算结果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ETABS计算结果和YJK计算结果吻合很好,考虑与不考虑梁的偏心对梁的内力影响较大。

4.5、结论

考虑梁与弹性板之间偏移,计算模型与实际模型符合更好,可以充分发挥结构的有利作用,达到优化设计节省材料的效果。

因此对于此类工程,由于梁高较高(1200mm),梁与板的偏心达到600mm,因此不能忽略该偏心的影响,建议用户在YJK中采用弹性板或弹性膜,并勾选【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向下相对偏移】。

第五节地下室柱且角柱配筋为何比PKPM小很多

5.1、用户问题

标题:

PKPM与YJK柱配筋对比悬殊

我的同一个模型,分别用YJK和PKPM计算,结果第一层1轴与A轴相交的柱子,PKPM配筋是32而YJK却只有21,由于相差太悬殊,望指教

1层为地下室。

我查看了下YJK的配筋结果,地下一层并没有按照 高规12.2.1-3地下室顶板框柱梁柱节点设计 1)配成地上一层的1.1倍,有的柱子甚至比地上一层小,而且地上一层柱配筋也与PKPM结果相差甚大。

 

上图是SATWE和YJK在1层的配筋计算结果,如用户所说的左下的角柱,SATWE配筋X向为33、38,YJK仅为20、16,确实相差悬殊。

5.2、计算结果差别的分析

1、YJK仅对嵌固层执行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

YJK仅对嵌固层执行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对定义了地下室但不是嵌固层的楼层不做这样的放大。

而SATWE对仅定义了地下室、而未定义嵌固层的楼层也进行了这样的放大。

《高规》12.2.1规定:

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3-1: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一层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应比计算值增大10%采用。

可以看出《高规》明确规定了作为地下室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柱才做这样的放大调整。

在SATWE计算参数中可见,定义了1层地下室,但是其“嵌固端所在层号”填写为1,按照SATWE对嵌固层的定义,是在1层的底部嵌固,而地下室顶板处不嵌固。

但是,SATWE对地下室1层层顶也执行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而不管他是否被定义为嵌固层。

在YJK计算参数中将嵌固端所在层号改为1(YJK对嵌固层的定义是层顶嵌固,与SATWE不同),再进行计算后,软件执行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得出的1层配筋如下:

1层柱配筋为25、20,2层该对应柱的配筋为23、18,因此1层柱是做了放大1.1倍的调整的。

2、SATWE柱双偏压计算的配筋偏大

从上图YJK角柱的配筋结果25、20来看,仍然比SATWE的配筋33、38小很多。

因此,是否考虑地下室顶层柱筋放大只是差距的原因之一,还有其它的原因,这就是在柱的双偏压配筋计算方面,SATWE计算结果常常偏大。

软件对角柱都是按照柱的双偏压方式进行配筋计算,但是柱的双偏压配筋结果是多解的,同样的结构及受力下,不同条件可能得出不同的柱配筋结果。

应该说这些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之间的配筋量可能差距很大。

YJK对柱的双偏压配筋计算进行了改进优化,得出的配筋结果常比SATWE小。

但是怎样验证YJK得出的较小的柱配筋是正确的呢?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PKPM的柱施工图模块中,根据YJK的计算配筋修改柱的钢筋,再用该模块的双偏压验算菜单进行验算,如果满足要求,就说明YJK是正确的,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上图是在PKPM柱施工图菜单下,该角柱按照YJK计算结果实配钢筋为22、21,点双偏压菜单进行验算,右下角程序提示“双偏压验算全部满足要求!

”。

5.3、结论

1、有时地下室顶层柱的配筋YJK比SATWE小,原因是对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的条件二者不同,用户在SATWE中仅定义了地下室、而未对地下室顶层定义嵌固层,SATWE对仅定义了地下室、而未定义嵌固层的楼层也进行了这样的放大,YJK仅对嵌固层执行高规12.2.1-3的地下室顶板柱筋放大,对定义了地下室但不是嵌固层的楼层不做这样的放大。

《高规》12.2.1明确规定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的执行条件,因此YJK的处理是合理的。

2、SATWE角柱双偏压计算的配筋常比YJK偏大,SATWE和YJK对角柱都默认按双偏压进行配筋计算。

由于双偏压配筋结果是多解的,在满足受力的前提下减少配筋是软件优化的目标,YJK对柱的双偏压配筋计算进行了改进优化,得出的配筋结果常比SATWE小。

验证YJK是否正确的一个方法是:

在PKPM的柱施工图模块中,根据YJK的计算配筋修改柱的钢筋,再用该模块的双偏压验算菜单进行验算,如果满足要求,就说明YJK是正确的,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第六节顶层角柱钢筋比PKPM小很多

6.1、用户问题

标题:

顶层四个角柱配筋结果PKPM和YJK相差很大

我这里有个局部二层小房子,第二层四个角柱配筋结果PKPM和YJK相差很大,不知什么原因,麻烦帮我看一下,非常感谢!

6.2、计算结果对比

下图分别为PKPM和YJK的2层平面上边2根角柱计算配筋简图,右侧柱PKPM配筋分别为36、28,而YJK仅为19、17,差别很大。

 

下图为该柱的单构件信息,对比PKPM和YJK各荷载工况内力,二者基本相同。

 

下图为该柱的控制组合的内力和配筋值对比,控制组合的内力PKPM比YJK大得多,该柱为角柱,按照双偏压计算配筋值PKPM也比YJK大得多。

6.3、差别原因分析对比

1、差别原因为PKPM对该柱进行了强柱弱梁的1.5倍调整放大

PKPM对该柱进行了考虑墙柱弱梁的调整放大,该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柱抗震等级为2,因此放大系数为1.5,也就是说,考虑抗震组合的内力都乘以1.5的放大系数之后再去配筋。

YJK没有进行这种放大调整,所以从组合内力的对比比PKPM小大约1.5倍,所以YJK的配筋值也小得多。

2、《抗规》的相关条文

《抗规》6.2.2:

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Mc=ηc∑Mb

ηc——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二、三、四级可分别取1.7、1.5、1.3、1.2;对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架,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四级可取1.1。

从这个强柱弱梁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这种放大调整对框架顶层的柱和轴压比小于0.15的柱是不进行调整的。

上面对比的柱在框架顶层,且从配筋简图可以看到其轴压比为0.13,小于0.15,YJK对柱进行了是否属于框架顶层以及是否轴压比小于0.15的判断,没有进行1.5倍的放大调整。

而PKPM没有进行这种判断,对所有的柱都进行了强柱弱梁的放大调整。

因此,YJK的计算是符合规范的结果合理的计算。

6.4、将对比柱设为非顶层后YJK与PKPM配筋相同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在上面所述的对比柱的楼层上,再增加输入一个楼层,使该柱所在层不再属于框架顶层,为了减少对比荷载的差异,我们对增加的楼层的层高设置为1米,房间都设置为全房间洞。

下图为新模型下,2层上面角柱的配筋结果,配筋值为36、31,已经和PKPM很接近。

该柱轴压比为0.17,大于0.15,该柱也不再属于框架顶层,因此YJK也对该柱的各项组合值乘以1.5的放大系数之后再去配筋,因此配筋值比原来增大很多。

6.5、结论

1、对于框架顶层的角柱或者轴压比小于0.15的框架角柱,YJK的配筋比PKPM小;

2、原因是YJK对于框架顶层的角柱或者轴压比小于0.15的角柱不进行考虑强柱弱梁的放大调整,而PKPM在角柱配筋时,没有对柱进行是否属于框架顶层的柱或者轴压比小于0.15的判断区别,都进行了考虑强柱弱梁的放大调整;

3、《抗规》6.2.2条文规定,考虑强柱弱梁放大调整时,对框架顶层的柱和轴压比小于0.15的柱是不进行调整的;

4、YJK的计算符合规范,其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正确的结果,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第七节刚心计算和SATWE存在差异的分析

7.1、用户问题

该工程刚心计算结果SATWE和YJK差别大?

以第5层为例说明,本例差别主要在Y方向的刚心,SATWE计算的刚心Ys=2.92,而YJK计算的刚心Ys=5.44。

 

7.2、计算结果分析

1、平面上方长墙多

从平面墙的布置分析,在平面上方和下方对比,平面上方布置了2片较长的剪力墙,长墙的刚度比短墙大得多,因此刚心应该偏向平面上方,YJK的Ys计算值更加合理。

2、YJK与PMSAP结果相同

用同属于PKPM的PMSAP计算该工程,得到的该层刚心计算结果见下图,PMSAP的刚心Ys=5.3,和YJK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和SATWE相差甚远。

3、YJK与Etabs结果相同

将模型转入ETABS后计算的刚心位置为XCR=24.672m,YCR=5.235m。

7.3、SATWE在刚心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SATWE计算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