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1513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docx

水利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

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2、交通: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3、地形: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

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

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4、气候:

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

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

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

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5、物产: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6、矿产: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开辟为教学实习基地,其后又有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此实习。

目前在此实习的高校达17所,均在不同方向上作过地质研究。

总而言之,该区山清水秀,城乡交织,交通便利,地质内涵丰富,是地质实习的好去处。

二、实习时间、线路

1、2010年11月18日:

早晨八点从学校坐校车出发,开往巢湖地质实习基地——铸巢宾馆。

下午三点刘教授给我们上课,讲解有关地质实习相关知识。

2、2010年11月19日:

早上线路:

驻地→麒麟山东坡→山顶→返回驻地。

下午线路:

驻地→紫薇洞→驻地。

3、2010年11月20日:

早上线路:

驻地→青苔山→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返校。

三、地质实习过程

2010年11月18日下午三点,在实习基地教室内,刘教授以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本次实习相关的地质知识,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刘国生教授讲解内容包括如下:

1、巢湖地理概况:

巢湖实习基地的位置、地貌、交通、气候及构造地貌。

2、研究历史: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学校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

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3、地层特征:

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六合巢湖地层小区。

除第三系缺失,小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其中震旦系至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型建造,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

中、新生界则以陆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属活动类型建造。

震旦系:

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出露连续。

太古界:

元古界出露在郯庐断裂带。

志留系:

①坟头组:

上部:

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砂岩。

中部:

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

下部:

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

②高家边组:

上段:

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

中段:

黄绿色页岩、薄层长石细砂岩。

下段:

灰黑色页岩。

泥盆系:

五通组:

上段:

灰黄、灰紫、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

下段:

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含砾砂岩。

底部中厚层状砾岩。

石炭系:

①舟山组:

上部:

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球藻灰岩。

下部:

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灰岩。

②黄龙组:

上部:

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

下部:

浅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

③和州组:

上部:

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状灰岩。

下部:

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

④高丽山组:

上部:

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

中部:

灰黄色钙质泥岩夹姜粒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下部:

灰黄色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

⑤金陵组:

上部:

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

下部:

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

二叠系:

①大隆组:

上部:

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

中部:

紫灰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

下部:

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

②龙潭组:

上段:

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灰岩。

下段:

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色硅质岩。

③孤峰组:

上部:

浅紫、黄褐色薄层硅质泥岩。

中部:

灰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

下部:

灰黄色粉砂岩、泥岩、页岩。

④栖霞组:

上段:

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含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下段:

深灰色薄—中层状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底部黄黑色碎屑岩夹劣质煤。

三叠系:

①东马鞍山组:

上部:

灰黄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

下部灰色薄—中层灰岩,灰紫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

②南陵湖组:

上部:

薄层深灰色灰岩夹炭质页岩。

中段:

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厚层灰岩、钙质页岩。

下段:

深灰色厚层灰岩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

③和龙山组:

上部:

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

下部:

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

④殷坑组:

上部:

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

中部:

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

下部:

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4、岩石特性:

沉积岩:

①石英岩砾岩:

浅灰白色、乳白色。

砾石的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及少量的燧石岩岩屑。

砾状结构。

砾石的大小在2-64mm以上,砾石的园度较好,添隙物为细砂和中岩.当砾石含量最高时,空隙式硅质胶结,砾石含量低时,为杂基支撑、基底式胶结。

②石英砂岩:

灰白色,粗砂结构。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碎屑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填隙物硅质。

岩石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类型。

命名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主要见于五通组下段。

岩屑砂岩:

灰白色,局部为灰紫红色。

岩粒为中-细粒砂状结构。

碎屑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中等-差。

碎屑颗粒主要以石英为主,填细物主要为泥质或铁质。

岩石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类型。

③粉沙岩:

颜色主要为灰色,灰白色和杂色。

粉沙结构,粉沙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少量长石。

粉沙的主要成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

 岩层厚度主要为薄层,有时发育水平层理或沙纹层理。

广泛分布与志留系、泥盆系和三叠系。

局部泥质含量高时,过渡为泥质砂岩。

④泥岩:

此类岩石分布相当广泛,几乎区内所以地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其成因比较复杂,具泥质结构,水平层理发育,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环境中。

尤其在泥盆系、下石炭系统及二叠系部分地层中发育较好,五通组和高骊山组泥岩主要为高岭石泥岩。

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仅在狮子口――王乔洞一带出露,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

除狮子口岩体侵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侵入二叠系地层。

岩体规模均不大,呈岩株状产出,属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

侵入岩岩性单一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单相岩体。

5、矿产资源: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

6、地貌特征:

①侵蚀地貌:

向斜背斜:

凤凰山背斜谷,位于狮子口内7410工厂,是由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粉砂质泥岩之软弱层构成的;向斜山有平顶山,向该山和北凤凰山(305高地)。

平顶山是以下三叠统和龙山组为核部的向斜山;向核山和北凤凰山则是以下二叠统栖霞组为核部的向斜山。

次生谷:

平顶山至马家山一带,东、西两侧山谷都是由于龙潭组—殷坑组的软弱岩层,风化、剥蚀而成的。

单面山:

主要有朝阳山、麒麟山、大尖山和巨嶂山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

一面由五通组石英砂砾岩至二叠系灰岩等硬岩层组成,而另一面则是由志留系砂、泥岩等软弱岩层组,因软、硬岩层差异风化而形成单面山。

②堆积地貌:

滑坡、冲积平原、洪积扇。

③岩溶地貌:

地下暗河、溶洞、泉、井

2010年19日早晨七点半,我们水利专业分为三个组,在不同的老师带领下按各自的路线进行地质实习。

我所在的小组由资环老师带领,小组成员有21位水利水电1班学生以及整个资环专业的学生。

我们那一小组的行进线路是:

驻地→麒麟山东坡→山顶→返回驻地。

在行进过程中,资环老师每到一个地质地点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还让资环的学生进行岩石产状的测量。

看着每一位资环学生又拿着一套完整的地质实习工具进行着岩石产状的测量,我心里甚是羡慕。

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大多与资环专业相关,我们水利专业学生觉得老师所讲解的有些知识十分高深,听起来感觉云里雾里,不是十分明白。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紧紧的围绕在老师的身旁,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并及时的记下笔记。

狮子崖断层

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狮子崖断层。

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冲沟、俞府大村向斜西翼。

断层证据:

①、形成构造地貌—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

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

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石英砾岩,硅质、

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

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61゜,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58゜,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②、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③、五通组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

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老师讲解完狮子崖断层,我们接着沿着麒麟山东南坡前进,在这途中,老师每到一地质地点都会停下来进行详细的讲解,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诸如:

岩石标本尺寸:

3*6*9cm,化石标本不限制尺寸,对于岩石要考察其颜色、厚度、成分。

对于岩层厚度,小于10cm为薄层,小于30cm大于10cm为中层,大于30cm为厚层。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走向、倾角、倾向。

石英砂岩有粒块,浅灰色,厚层有少量长石,且坚硬,可做打火石。

泥盘五通组,上层为砂岩,里层为砾岩,对于工程问题不太稳定。

五通组砂岩具有沉积性,存在鹅卵石。

每次使用罗盘前均要检验校正,以减少误差。

GPS的误差可达几十米,因此在定点勘探时应以地形图为主。

向斜与背斜的形成很复杂,所受的构造力不仅仅是某一方向,实际情况复杂多变,还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爬到了麒麟山山顶。

来到山顶,老师立即让资环的学生用GPS和地形图进行定位,并讲解麒麟山四周的地形地貌。

麒麟山四周有褶皱构造,如平顶山和凤凰山均是褶皱构造。

①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南陵湖组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下部、殷坑组、和龙山组和二叠系大隆组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

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

北坡转折端产状:

东翼235゜∠46゜,西翼146゜∠44゜。

②凤凰山背斜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

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

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

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

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由于我们水利专业下午两点半还另有路线要跑,一点钟的时候我们在资环老师的同意下提前回到了实习驻地。

2010年11月19下午两点半,经过一个小时的休整,我们水利专业的学生整装待发,进行下午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的路线是:

驻地→紫薇洞→驻地。

坐上校车,经过十五分钟的路程,我们到达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地——紫薇洞。

我们专业分为两个小组,有不同的老师带领。

我们小组在资环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王乔洞石窟。

王乔洞

王乔仙洞,位于城北郊,维尼纶厂西侧,紫微山下。

紫微山又名金庭山,王乔山。

金庭洞外“金庭曲水”,为县人春游流觞处。

王乔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呈弧形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古地下暗河残存部分)。

原是道家福地,据传,仙人王乔(或王子乔)与浮丘公曾隐居此洞窟炼丹,故名王乔洞,道出称为“第十八福地”。

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五百二十多尊以及狮象麒麟等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

洞位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岩之,为喀斯特溶洞。

洞内可见三级明显的地下水古侵蚀面,反映挽近以来,本区至少有过三次以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

岩溶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1、岩石的可溶性;2、岩层

王乔仙洞

的渗透性;3、水的侵蚀性;4、水的流动性。

王乔洞内有很多凹槽,凹槽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

凹槽越深,表明地壳运动越稳定。

凹槽越宽,表明水量越多。

由于地

壳的上升,致使凹槽高于地面。

地槽的深浅可判断当时地壳运动的强烈程度。

考察完王乔洞,我们随即来到了紫薇洞。

紫薇洞位于巢湖市北郊,是一座国内罕见、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洞穴。

紫薇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阔,结构繁丰,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

洞内最奇妙的景观是“四绝”、“三奇”。

“四绝”为玉螺帐、石鹤管、天外飞瀑和天沟、天槽、天板;“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和地下长河。

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

由于该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直立,故沿岩层层面发育的紫薇洞,也呈南北向展布。

洞体平直,高而狭窄,形成独特的窄而长的通道。

地壳的多次抬升和相对稳定,在溶洞两侧的陡壁上留下多层溶蚀槽。

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我深深地被王乔洞和紫薇洞的壮丽景观所震撼着,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带着激动无比的心情,我们回到了驻地。

紫薇洞

2010年11月20日早上七点半,这次是我们本次巢湖地质实习的最后一条路线。

线路是:

驻地→青苔山→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返校。

带上行李,我们坐上校车,开往青台山。

青苔山推覆构造位于巢湖市西北部的青苔山一带,出露长约30Km,呈北东方向延伸。

青苔山推覆体主要有震旦系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和寒武系半汤组薄层灰岩组成。

推覆体的前锋位于在青苔山的东侧,主要有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构成。

前锋带中发育大量密集的,走向平行于青苔山山脉延伸的次级断层,走向40°—60°,倾向北西,倾角大小不一取决于构造位置的不同。

前锋的构造样式为单冲式和背冲式两种。

青苔山推覆体之下的原地岩席为志留系高家边组的页岩,主滑脱面位于青苔山东坡的山脚下,出露清晰,构造典型,青苔山推覆构造存在和运动学特征极有力的证据之一。

滑脱面上盘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为强岩层,下盘的黄绿色页岩为弱岩层,主滑脱面正出在强弱岩层的界面上,现象十分直观。

由于推覆体的强烈运动,在主滑脱面上发育了一套碎粉岩,厚度1—2m,分布稳定,原岩为白云质灰岩。

该碎粉岩中多发育平行滑脱面的破劈理。

紧接着我们来到马家山。

此地有马家山向斜构造。

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

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

背斜两翼产状:

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然后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平顶山。

平顶山向斜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南陵湖组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下部、殷坑组、和龙山组和二叠系大隆组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

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

北坡转折端产状:

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

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下午十二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后一个地点——白姑泉。

白姑泉是栖霞组本部灰岩,在地下形成岩溶通道。

白姑泉出水量较小,现在状况是上部补给来源不被破坏,导致泉的补给水源减少。

现在白姑泉的出水量变化是由于孤峰组与栖霞组边界水流上升形成。

白姑泉

下午三点钟,我们搭上校车,回到了学校,成功的结束了本次地质实习。

四、地质实习总结

虽然本次地质实习较为艰辛(客观因素是住宿环境不是很好,和走两天山路较为辛苦;主观因素是在实习之前我的脚踝扭伤了,每走一步山路都得小心翼翼。

),但我还是克服了总总困难,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完成了本次地质实习。

实习过程中,我们每大部分同学都认真遵守实习劳动纪律,积极参与实习活动,认真听老师对相关地形地貌的讲解,认真做笔记,积极提问问题。

虽然第一天早上带领我们实习的资环老师主要针对资环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使我们水利专业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很是迷糊,但我们还是积极围绕在老师身旁,认真做笔记。

因为我们坚信,老师讲解的知识越是专业高深,我们学的越多越好,多学习总比不学习的强百倍。

经过地质实习,我们可以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课堂上我们所学的都是书本的知识,经过实习,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与触摸书本上所描述的各种地形地貌,更深层次的巩固了我们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我非常感谢老师不畏艰辛的和我们走山路、给我们讲解许许多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