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124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docx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模拟查漏补缺题2Word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生物

2018.5.18

第二部分部分练习摘编

A组:

建议练一练的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筛选1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2需要用无色物质K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报告基因在玉米的愈伤组织和农杆菌细胞中均能正确表达

D.诱导幼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需添加植物激素

3.细胞是个复杂而且精巧的生命系统。

某同学对细胞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细胞体积不能过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B.细胞膜外覆盖大量糖蛋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

C.叶绿体内部堆叠大量基粒——集中分布着的酶系催化光反应和碳(暗)反应进行

D.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排列和平均分配染色体,决定胞质分裂的分裂面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

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

C.成熟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D.卵细胞:

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

细胞膜→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

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

细胞核→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

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6.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7.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

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

右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

C.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

D.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8.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

A.染色体数目为2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

B.染色体数目为20条,仅10个DNA带有32P标记

C.染色体数目为40条,每个DNA都带有32P标记

D.染色体数目为40条,仅20个DNA带有32P标记

9.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10.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11.

右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⑥作用于⑦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入内环境中的⑥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信号仅能从A向B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12.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

关于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极的重要特征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13.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

14.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逐渐增加。

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14.

(1)随机植被类型S2

(2)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光能

(3)20恢复力

(4)土壤土壤微生物

15.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

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__的体现。

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15所示。

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

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IB)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_________溶氧量。

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溶氧量(LB)。

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

(3)据图15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15.

(1)垂直结构物种丰(富)度

(2)0m、-0.2m、-0.4m、-0.6初始IB-DBLB-DB

(3)光照、温度蓝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4)生产者(或第一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16.近些年,研究人员在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如图1所示。

 

(1)图1中呈现了_________细胞的产生过程(部分染色体未标出),细胞②被称为_________,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_________。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

在“逆反”减数分裂中,若MⅡ中约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那么可以估算出约_________%的配子异常。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

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意义是_________。

16.

(1)卵初级卵母细胞交叉互换

(2)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2分)23

(3)参考下表,依据学生思考和解决该问题时的表现描述,确定相应水平并给予该水平的分数。

水平一~水平三由低到高,高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中涵盖低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未达到水平一的学生,得0分。

本小题共3分。

水平划分

学生表现描述

得分

水平一

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但未能正确阐述其生物学意义。

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更多是发生过重组的一条”。

1分

水平二

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能结合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阐述图示分配规律的生物学意义。

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

2分

水平三

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能结合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讨论图示分配规律的生物学意义。

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

3分

17.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

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

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

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

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17.

(1)增添、缺失、替换(或填“替换、缺失”)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单株)叶片宽窄一对隐性基因

(4)密码子对应(或“编码”)不会(1分)翻译提前终止

(5)Ⅱ、Ⅲ(同时)

(6)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Ⅱ、Ⅲ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3分)

18.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

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亲本组合

P♂×P♀

M♂×M♀

M♂×P♀

P♂×M♀

子代配子正常率

100%

100%

100%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__________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__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

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

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

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__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品系精子只提供___________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

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__________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___________。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

若右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18.

(1)P作父本、M作母本M1组没有M品系的细胞质成分,2组没有P因子(或“1组、2组不同时存在P因子和M品系细胞质成分”)

(2)基因突变抑制P因子的转移P因子(或“细胞核”)

(3)氨基酸(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阶段)可以转录形成不同的mRNA,翻译形成阻遏蛋白或转移酶

(4)1-2n

19.(2013天津卷)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

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

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

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生质体经过____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_______________植株的根尖,通过________、________、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

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

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______。

 

(6)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19.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叶绿体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细胞壁

(4)双亲(或花椰菜和黑芥)解离漂洗

(5)1、2、4(6)黑腐病菌

20.

科研人员研究6-BA(一种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拟南芥种植在含有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主根、侧根长度,结果如右图。

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两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研究6-BA对主根作用的机制。

株系Ⅰ和Ⅱ中转入的表达载体上,GUS基因分别与拟南芥的M或N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的DNA序列)连接在一起,基因及相关描述见下表。

株系

转入的表达载体

相关基因的描述

株系Ⅰ

GUS基因与M基因的启动子连接

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后形成蓝色;

M基因仅在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时表达;

生长素可引起N基因的表达。

株系Ⅱ

GUS基因与N基因的启动子连接

将两个株系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和含6-BA的基本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主根根尖的染色结果如下图。

 

①株系Ⅰ的根尖细胞中,GUS基因功能是作为_________的报告基因。

据图分析,株系Ⅰ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为主根根尖的_________区,B与A相比,说明6-BA对主根的作用为_________。

②株系Ⅱ的GUS基因表达反映出根尖对_________信号的响应状况,C、D的结果表明6-BA_________。

(3)为验证“6-BA对侧根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者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结果是_________(填字母)。

a.株系Ⅰb.株系Ⅱc.基本培养基d.含6-BA的基本培养基

e.着色浅于对照组f.着色深于对照组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4)由以上实验结果还可以对拟南芥组织培养时,_________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这一事实作出解释。

20.

(1)抑制主根和侧根生长(对侧根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2)①细胞分裂分生抑制分生区细胞分裂

②生长素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或“与生长素相互拮抗”)

(3)a、c、d、e

(4)提高

21.(2013福建卷)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

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

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AchE活性检测原理:

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

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

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21.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④

(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22.近年来研究发现,H5亚型禽流感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

因此,在流感疫苗开发中考虑对人流感和禽流感主要亚型进行共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针对人流感病毒H3以及禽流感病毒H5进行了相关研究。

(1)H蛋白是构成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可以作为____________制成疫苗,接种到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____________免疫。

(2)研究人员利用p质粒构建p-H5/H3共表达的重组质粒(如下图)。

设计思路是:

获得H5基因和H3基因,先将H5基因整合到p质粒(仅含有Nh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上,再将H3基因插入,获得重组质粒。

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在H5基因两端需要引入____________酶切位点。

 

(3)为研究共表达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在第0、21和35天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重组质粒p-H5/H3,对小鼠进行免疫;对照组处理是____________。

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含量。

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实验组小鼠体内针对H5和H3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说明p-H5/H3免疫后诱导小鼠产生了针对H5和H3的____________免疫。

(4)研究人员分离了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刺激,发现p-H5/H3免疫后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且产生了大量的干扰素,说明免疫后诱导小鼠产生了____________免疫。

(5)科研人员研制的p-H5/H3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2.

(1)抗原特异性

(2)NheⅠ、ClaⅠ和XhoⅠ

(3)将小鼠分三组,在第0、21和35天分别改为注射等量相同浓度的p质粒、p-H5、p-H3进行免疫体液

(4)H5流感病毒或H3流感病毒细胞

(5)能实现两种病毒共预防;不具有“减毒”疫苗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更好”);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好、便于保存(答出两点或其他合理答案可得分)

23.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1)让β与____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____________,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

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______性突变。

(2)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

红眼果蝇γ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①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表明果蝇γ以____________形式连续遗传。

②进行杂交“♀β×♂γ”,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

1,表明γ携带红眼基因,同时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____________基因。

同时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常翅脉、卷曲翅、紫眼:

正常翅脉、卷曲翅、红眼:

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

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____________,所以判断紫眼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