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学纪实与反思.docx
《认识小数教学纪实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小数教学纪实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小数教学纪实与反思
“认识小数”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1~93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
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
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小数,但是把小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学生的认知只是建立在几何直观的层面上,再加上小数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知识,所以这部分的知识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不恰当,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边学边练,提问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小数的描述性概念,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一位、两位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几何直观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所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认识具体量中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
w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小数的含义。
能够借助直观,初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感知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单、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红包,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小数。
师:
同学们,老师春节的时候接到了许多的祝福红包:
妈妈的红包1.66元,希望我一切顺利。
儿子的红包5.20元,告诉我,我爱你!
爱人的红包99.99元,希望我们幸福的日子天长地久。
朋友的红包,0.01元,得到的……一分幸运。
(板书:
1.66、5.20、99.99、0.01。
)
2.对比整数、小数,明确小数的描述概念,揭示课题。
师:
许多的祝福红包累积在一起,不知不觉,我的微信钱包里竟然已经存了166元钱。
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些数和投影上的这个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师:
像1.66、99.99、5.20、0.01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
创设拆红包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红包中发现小数,在不自觉中初步认读小数。
在与整数的对比中,发现小数的特点,初步感知小数。
】
二、认读小数,明确小数读法,感知小数用途
1.谁愿意带我们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能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吗?
2.用你们总结的方法来读读这个小数。
3.12读作:
三点一二。
3.开火车读小数,巩固小数读法。
4.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设计意图:
在读数的语境中,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读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的读法。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描述的能力。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感知生活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
】
三、提出问题,探究小数含义,明确小数写法,感知小数意义
1.投影出示:
索菲亚教堂,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儿子身高1米3分米,他用买票吗?
2.提出问题:
1米3分米是1.3米吗(或1米4分米是1.4米)?
我们是不是得验证一下?
(板书1米3分米1.3米。
)
3.借助线段图,探究解决问题。
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1)教师指导学习:
这一份的长度是?
(1分米。
)
引导学习:
1分米是1米的1/10,是1/10米。
1/10米也就是0.1米。
(2)师生合作学习:
三份的长度是?
(3分米。
)
引导学习:
3分米=3/10米=0.3米。
小结:
看来同一个长度,既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
(3)学生独立学习:
那这段的长度怎么表示呢?
(7分米。
)
生:
0.7米,7/10米。
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
利用买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借助几何直观,师生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十进制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
(4)延伸线段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补充1分米线段图,追问:
这个长度是多少?
生:
1.1米。
(1米1分米。
)
教师继续补充两段:
现在,线段全长?
生:
1.3米。
(板书:
1.3米。
)
(5)师指着板书:
这里的1表示?
3表示?
师:
也就是1米3分米等于1.3米。
小结评价:
孩子们,数学就应该这样学习,大胆猜测,细心求证。
4.明确含义,巩固写法。
(1)老师身高1米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
(1.7米。
)
(2)那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用小数表示呢?
试着写在卡纸上。
(3)指导写法:
小数点是个圆圆的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4)你能再写出几个小数吗?
【设计意图:
通过延伸线段图,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1米3分米=1.3米,同时明确在具体情境中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教师采用直观演示、猜想、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既使学生掌握小数写法,又通过几何直观初步感知了小数的含义,】
五、迁移练习,巩固知识
小结过渡:
同学们,通过探讨身高的问题。
你们不仅会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了。
你们真是一群有能力、会学习的孩子。
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把从超市里购?
I的几样东西用小数表示出来吗?
拿出你的练习单写一写吧。
(选择展示。
巡视是否有错例,对比贴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
)
1.纠错并明确:
这里的3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2.那其他的呢?
他写的对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你们也是这样写的吗?
3.你们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简洁?
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人们总是希望事物朝着简洁、简单的方向发展,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
练习是要有层次的,是循序渐进的,要相信学生,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学生的展示中,教师应选择不同的学生展示,相互补充,教师适时介入,点拨引导。
通过写价签的活动,把学生在身高方面得到的知识迁移到价格方面,不仅再次巩固小数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能解决实际问题。
】
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文化
1.在哈尔滨,好玩的地方多得是。
你们看!
(PPT:
龙塔、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索菲亚教堂。
)
2.同学们,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能这么简洁地表示小数,可要归功于古人。
(PPT:
小数的历史)古时候是这样表示的。
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后,是这样表示的。
直到小数点的出现,让小数的记法更加简洁。
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
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小数,让学生感知小数无处不在,与生活密切联系。
引入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反思:
学生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学生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因此对本内容的教学,先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这样就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2.借助直观,注重操作,感知小数。
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
我设计了借助几何直观来突破难点的操作活动,以1米的“线段图”为载体,来揭示“米”“分米”之间“十进”关系,借助“平均分”再识小数。
再次认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字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第一位上的数的“十进”关系,认识到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
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学生,教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
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当学生汇报“1.4米就是1米4分米”时,我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细心求证,经历探究的完整过程,促使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分数、小数联系”老师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小数的意义抽象理解不够,能否借助语言,数形结合,抽象出概念本质。
改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数学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小数的意义时,除了提供充分准确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之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提升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如: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十分之一就是0.1之后,紧接着开始“试一试”思考:
“任意在长方形中涂若干份,用相应的小数和分数表示”。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一位小数的意义,明确0.2=2/10,0.4=4/10,0.5=5/10,0.6=6/10,0.7=7/10,0.8=8/10,0.9=9/10,10个0.1=1。
)
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若是选择涂3份,就要尝试说出“我涂了十份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也就是0.3”这样一句完整的数学语言来。
这样的教学环节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将自身获得的体验、感悟等与同伴交流,学生不断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所感所悟,在不断的解释和说明的过程中,逐渐从大量例子中抽象出具有共同性质的东西――“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建知识快速交融,使得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促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而缜密。
学生边涂边思,正是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半抽象地认识小数,逐渐感悟小数的本源,也更有助于学生抽象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
学习数学不仅要习得一系列的数学知识,更多应是掌握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感受,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去学习。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中心小学)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