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1208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三

19.高三二轮综合模拟训练(三)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荣膺/赝品         占卜/哺乳期             寻思/循名责实

B.殇逝/滥觞           儒雅/孺子牛             款识/博闻强识

C.忐忑/袒露           赶场/干细胞             寂寥/眼花缭乱

D.超擢/着想          睥睨/庇护所             哮喘/惟妙惟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滥觞       班师回朝       貌合神离       两全其美      

B.熨贴      不明就里        犯而不校       微言大义

C.冒失      祸起萧墙        责无旁贷         分庭抗理

D.枢钮      以偏概全        额手称庆       以逸待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

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

人们不禁要问:

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

”的随机采访,有人直言不讳“我幸福!

”,有人则调侃道“我姓曾!

”,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B.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的心理,定期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在文学发展的路途上,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同文体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融汇与交织的趋势越来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D.统计中心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储蓄在2012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与教育的比例高达65.7%,远高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

【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

1.B2A.(B项,熨帖;C项,分庭抗礼;D项,枢纽。

)3.A(“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

“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语境和搭配,应选“权限”。

“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A(A项“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用在此处恰当。

B项“龙飞凤舞”:

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

C项“如影随形”意为“比喻两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不合语境。

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5.D(A项句中“这”指代不明,热捧的对象不清。

B项为成分残缺,缺少“搜集”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心理”后加“信息”等。

C项为句式杂糅,应删去“地存在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

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

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

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

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

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

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

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

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

“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7.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一项是()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

C.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二、(9分,每小题3分)

6.A(A项,“世界末日”是指地球会彻底毁灭,B项、C项、D项中的“世界末日”这是指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多是人类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日。

)7.A(根据原文,“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是“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自然灾难”,应是A项;B项、C项,非最近发生;D项,是未来的事。

)8.C(C项,“能避免……”是肯定性的判断,而原文是可然性的判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9—12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

闻文王贤。

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

“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

“此易故也。

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

”王子许。

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

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

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

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

九战九胜,追北千里。

昭王出奔随,遂有郢。

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

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

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

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至,因见惠王。

告人曰:

“之秦之道,乃之楚乎?

”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

时亦然。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

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

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

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

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

见骨与刍,动不可禁。

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

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

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

静默无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适:

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  搏:

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节:

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  贵:

重视,崇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因说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子胥乃修法制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之秦之道   谨庠序之教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   故内惑于郑袖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

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节:

符节,用于做凭证。

)10.D(都是介词,表被动。

A.前者介词,趁着趁机;后者副词,于是,就,便。

B.前者副词,于是;后者副词,乃至,甚至。

C.前者动词,到;后者助词,的。

)11.D(③体现圣人与时机的关系,⑤说明不知时,⑥说明遇时了。

)12.D(“乱世当之矣”即“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但若说成“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意思就变了,因而D项理解和分析不妥当。

【文言参考译文】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

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

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

“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

”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

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

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

“王子光答应了。

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

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

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

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

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

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

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

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

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

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

他到了秦国,趁机见到了惠王。

也告诉别人说:

“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吗!

”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

时机也是这样。

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

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

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

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

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

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

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

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

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

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抢,不能制止住。

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

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

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

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

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

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

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

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4分)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3分)

(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3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

(1)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细草微风岸,                      。

(杜甫《旅夜书怀》)

(2)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4)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四、13.(10分。

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

(4分)

(2)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

(3分)(3)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

(3分)14、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每点1分)15.略。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

(只填序号)(4分)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①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②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万只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

④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

17.下面是某学生考试作文中的一段文字。

请参照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

①句式与画横线句子相同;②文意连贯得体。

(4分)

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

人只有在宁静中,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决然存在,从而触摸到深藏的灵魂。

18.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4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

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五、(12分)16.①③④②(排对前3句得2分,全部排对得4分)

17.答案示例: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

18.

(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

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