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094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docx

建筑测量学实训报告格式

安徽省直电大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建筑测量》

实训报告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学期:

指导教师:

 

 前言

 第一章测区概况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导线测量)

 第三章水准测量

 第四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五章经纬仪点位测设

第六章水准仪高程测设

第七章实习感想

附表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掌握点位测设和高程测设的方法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习内容

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图根导线测量)、地形图测绘、点位测设和高程测设

四.上交成果及资料

  1)实习报告;

  2)相关表格和示意图

  

 

 

第一章测区概况

(说明:

编写个人单位某一工程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

准备工作

  一.选点要求

  二.导线布设形式

  三.导线和水准路线布设示意图。

见附件6

第一节仪器工具

 说明:

导线测量过程中要使用的仪器、工具等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说明:

经纬仪的安置步骤

  2.测回法测水平角步骤

 3.水平角作业要求

4.数据记录表格。

见表1

第三节距离测量

1.使用的仪器。

说明:

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导线边长度时使用的仪器和工具

2.视距测量步骤

3.数据记录表。

见表2

第四节内业计算

  一.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二.导线计算表。

见表2

第三章水准测量

  一.仪器与工具

  二.水准路线形式。

见附件6

  三.水准测量原理

  四.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五.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六.附合水准路线记录与计算表。

见表3和表4

第四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与工具

二.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三.地形图测绘方法(说明:

可以选择经纬仪测绘法或者全站仪数字化测绘法)

  三.经纬仪测绘法测量步骤

四.数据记录表。

见表5

第五章经纬仪点位测设

在道路、桥梁、渠道、管道、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施工中,往往要将已知的水平角、已知的水平距离、已知点的位置按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地面上测设出来,以便指导施工。

通过本实习使同学们对测设工作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掌握用经纬仪放样水平角、水平距离及点位的方法,加深测量工作在工程中应用的认识,提高测量的综合能力。

1.仪器和工具

2.点位测设方法

3.计算公式

4.极坐标法点位测设步骤

第六章水准仪高程测设

在工程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测设由设计所指定的高程,例如在场地平整、基坑开挖、确定坡度和定桥台桥墩的设计标高等场合,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设是工程单位广泛使用的方法。

通过本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用水准仪测设高程的方法,为今后解决专业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1.仪器和工具

2.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设的步骤

3.注意事项

⑴读数与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互相核准,避免出错。

⑵当受到木桩长度的限制,无法标出测设的位置时,可定出与测设位置相差一数值的位置线,在线上标明差值。

第七章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测量实训,让我在测量技术上有一点体会:

1、测量选点要选特征及有代表性的点,选点的质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关系到工程的精度、速度和效益。

测站安排要合理,尽量少,以减少误差。

2、在测量前要对仪器进行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实验仪器的整平及视误差对实验数据有很大的影响;

3、测量开始前,应仔细了解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明确测量、测设的目的,绘制草图,制订切实可行测量、测设方案。

4、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

严禁转抄。

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

记录数字中尾数读错不得更改,应划去重测,对取用的已知资料整理备案。

 

表3: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

a

前视读数

b

高差(h=a-b)

高程

m

备注

+

-

BM1

24.7661

1.136

25.9021

24.0991

1

1.803

24.0721

2

1.830

24.0341

3

1.868

23.9921

4

1.910

23.9611

5

1.941

23.9311

6

1.971

23.8851

7

2.017

23.8531

8

2.049

23.8111

9

2.091

23.7781

10

2.124

23.7381

11

2.164

23.6981

12

2.204

23.6611

13

2.241

23.6211

14

2.281

23.5841

15

2.318

表4:

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计算表

日期班级小组计算者

测点

距离D

m

测站数

n

实测高差h

m

改正数v

mm

改正后高差

m

最后高程

H

m

备注

800

3

0.02

10

0.01

220

1

0.01

5

0.05

200

1

0

0

0

200

1

0.004

0

0

300

1

0.004

0

0

220

1

0.01

0.004

0.006

200

1

0.003

0

0

200

1

0.006

0

0

300

1

0.007

0

0

400

1

0.008

0

0

辅助计算:

表1:

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测回法)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备注

第一测回

1

00036

684212

684209

684215

3

684248

1

1800024

684206

3

2484230

第二测回

1

901012

684218

684221

3

1585230

1

2701018

684221

3

3385242

第一测回

1

00034

684210

684208

3

684248

1

1800024

684206

3

2484230

第二测回

1

901012

683218

684221

3

1584230

1

2702029

683213

3

3385242

1

1

01200

913300

913315

3

914500

1

1801130

91333

3

2714500

2

1

01100

913400

913415

3

914500

1

1801130

91333

3

2714500

表2:

距离与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日期班级小组计算者

观测角

(º′″)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º′″)

坐标方位角

(º′″)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最后坐标

Δx

Δy

(Δx)

(Δy)

x

y

1253000

105.22

-0.02-61.1

0.0285.66

-61.12

85.68

500

500

1074830

13

1074843

438.88

486.76

535.68

650

3061915

129.34

-0.00376.71

0.002-104.21

76.58

-104.19

 

730020

12

730032

563.34

545.81

2155317

78.16

-0.02-63.32

0.01-48.52

-63.34

-45.81

 

893350

12

893402

500

500

1253000

 

 

 

 

 

 

893630

13

893643

 

 

Σ

表5: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表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附件6:

图根导线示意图

 

水准路线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