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0839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汇总.docx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总

五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

社旗一高命题人:

胡浩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2.《盛泽》诗云:

“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3.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

该表可以说明(  )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棠

江西奉新

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邡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泖农咨》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隽藻

山西寿阳

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原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①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②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③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④明清时期的农书是历代最多的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4.商鞅变法规定:

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

5阅读下列图表(  )

州别

土壤

财税级别

土壤肥沃程度

冀州

白壤

上上错

中中

兖州

黑坟

下下

中下

青州

白坟

中上

上下

徐州

赤植坟

中中

上中

扬州

涂泥

下上

下下

荆州

涂泥

上下

下中

豫州

壤、下土坟垆

错上中

中上

梁州

青黎

下中三错

下上

雍州

黄壤

中下

上上

表:

九州的土壤

A.汉代以前经济发达地区在关中

B.迟至先秦,当时的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一些了解

C.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D.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

6.某古籍记载: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

7.[2013·广州二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8.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

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

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

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9.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农具的广泛应用

10.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B.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1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2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3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14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5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年

300

1700

1850年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16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7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8 《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9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20 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21.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B.延伸贵族王权C.殖民掠夺活动D.奴役他方民众

22.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

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23.如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

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2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5.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6.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

“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7.“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

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解析:

A 根据题干“……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分析,“新的时代”应指新航路的开辟,而轮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28.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29.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人均糖消费量(磅)

时间(年)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1750

1800

0.85

1.90

1.98

4

10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30.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统计(单位:

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3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

32.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34.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

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

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35.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产生影响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得以产生

36.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849年它又废除了该条例,其主要原因是(  )

A.竞争对手被打败   B.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D.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大题,共46分)

37(12分)※下为唐都长安和明朝北京布局图,

长安:

【宫城】市和坊北京:

皇【宫城】城天坛和地坛

皇城

试比较两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或更多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3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借用政治特权占据强大的垄断地位,国家又掌握着对流通领域的控制,这一切使得私营手工业在劳动力、原材料、市场、技术设备等方面均处于被挤压的劣势。

而控制着大量资源的官营手工业的许多产品却不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因而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严重阻碍了私营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赵屹《浅析明代官营手工业组织管理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中艺徒制形成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特点。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

 

39、(16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个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

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一种仅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

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只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培养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

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有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摘自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为什么要制订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

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之处。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

(4分)

(4)从以上材料反映的大国崛起之路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及分析问题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车、高转筒车为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不断演进和多样化。

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2.解析:

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

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

D

3.解析:

明清是传统科技的总结时期,大量总结性农书的出现是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①正确;表中只有《梭山农谱》(江西)、《浦泖农咨》(上海)两书记载了水稻栽培,不能说明水稻种植遍及东南西北,②错;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大量农书的出现说明③正确;表格的信息不能说明明清的农书是历代最多的,④错。

答案:

B

4.解析:

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答案:

D

5解析:

结合上述图表可知,土壤肥沃程度较高,赋税级别较高的冀州、雍州等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

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江南地区的还未完全开发,C项错误。

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B、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

答案:

A

6.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农具是风力水车,该农具出现于明清时期。

故答案选D。

答案:

D

7.解析:

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铁制品,与此对应的应是冶铁技术的进步,答案为C。

答案:

C

8.解析:

当时青铜器受礼制的严格规定,它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因此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

答案:

B

9.解析:

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

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冶铁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

答案:

A

10.解析:

明清时期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导,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中景德镇“民窑二三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表明规模大,制瓷业繁荣发达。

材料中“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雇佣关系已出现,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A、B、C三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D

11、[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松江和芜湖分别成为当时的织造中心和浆染中心,这说明当时的商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A项正确。

12、[答案] D

[解析] A项“外来文化”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13、[答案] C

[解析] 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

14、[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

中国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对表格的横向和纵向分析。

由横向比较可知,农村人口数远大于城镇人口数;由纵向比较可知,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得到了增长,且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于农村人口增长率。

由横向分析可知A项是错误的。

仅由“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得知全国的状况,也就无法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故D项错误。

由纵向比较可知,城乡人口都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C项错误。

16、[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商人“装饰焕烂,从以童骑”说明其经济地位优越;从题干信息“僭越”,宰相“伏请切令禁断”可知商人政治地位低下,也说明商人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C项中“全社会”的说法太绝对,错误,符合题意。

17、[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对宋代商业繁荣特征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含义,迁移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判断备选项。

材料中“‘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等信息,说明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体现出商业活动区域、经营方式及坊市等信息,故排除B、C、D三项。

18、[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隋代城市建设布局特征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求证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迁移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理解。

题干材料反映出城市布局如棋盘状,规划有规则,市坊界限严格等,说明了隋都城设计重视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皆与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不符,也与题干材料不符。

19、[答案] A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

在统治阶层眼中,商人不从事生产劳动,无助于增加社会财富,对维护统治不利,这是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此A项正确。

20、[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严格限制商人做官,不允许商人和士大夫“比肩而立”,此举旨在维护社会等级,防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故选B项。

21.

解析:

C 从题干上的“哥伦布……可任当地总督”以及对土地财富的分配,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本质”。

22.

解析:

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衰落了,故威尼斯商人感到恐慌。

23.

解析:

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发生于16世纪前后,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各大洲彼此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人们相互了解极少,材料中所述现象正是这种孤立隔绝状态的反映,故A项正确。

24.

解析:

D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意思是指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5.

解析:

D 根据材料这个节日纪念的是“欧洲与美洲首次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