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届高三语文月考.docx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届高三语文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届高三语文月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届高三语文月考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18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是叙述者?
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
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
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
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
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
倒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
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
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
“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
”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
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
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
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合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辩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
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
《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
”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她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
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
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
(摘编自罗钢《叙事学导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述者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是讲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义出现,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作者。
B.《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面目各异的叙述者。
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有乔叟一个,叙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C.《棋王》和《孩子王》虽然都是“我”的叙述,但作品的内在证据显示,这两个“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D.即便从文学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隐含作者是读者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作者通过作品创造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B.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作品的叙述者同隐含作者“闹矛盾”,来暗示出某些叙述的不可靠。
C.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隐晦得多。
D.正如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说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故事,却不能因此说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叙述者。
B.叙述者不是作者,因此叙述者的立场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场,而隐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隐含作者的立场却一般是小说文本的真实意图。
C.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说文本的内在证据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
D.从驱逐金钏儿事件可见,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红楼梦》丰富的意义层次,同时也予以这部名著相当的阅读难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
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
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
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
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引动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件,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6.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
“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
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
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
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
“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
朕将用之。
”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
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
“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
行成曰:
“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
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累迁给事中。
帝尝谓群臣:
“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
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
”行成退,上疏曰:
“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
行成谏曰:
“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
”帝以为忠。
迁侍中、兼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
“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
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
行成固请,帝曰:
“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
”泫然流涕。
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
诏九品以上就第哭。
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
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
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
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
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
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
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
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
倭据东番。
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
四十四年,倭犯福建。
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
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
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
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
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
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
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
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
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
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16、(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 ”两句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来把守剑门关。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科举考试创设之初,制度并不完善,因为没有“糊名”“誊抄”等防作弊手段,考官若要上下其手,可谓易如反掌。
②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③为什么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④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⑤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⑥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并直呈教育部。
C.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B.随着江苏南京9月26日重启住房限购令,导致不少婚姻登记处现离婚买楼潮。
消息显示南京多个婚姻登记处9月26日人潮汹涌,不少人为了买楼而办理离婚手续。
C.《沙场点兵》中,猛虎旅旅长慷慨、野狼团团长庞承功,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富有献身国防、敢于除陈革弊。
D.如果感到疑似心脏病的胸痛,切记不要盲目走动,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静卧。
2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便于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烦请各位校友先到接待处签名报到。
B.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