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057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 一15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材料阅读题一1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

材料阅读题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

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

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

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

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

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科#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

“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有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一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

……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

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

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

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据《建党85周年特稿:

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现代西方国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治透明度等系列举措,从而使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

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反腐法案(见下表)。

——摘编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些方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一现象的理解,并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历史的和现实的”必要性。

(3)从材料三可见,美国的反腐败措施具有哪些独特之处?

由此概括西方“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的共同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

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

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

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

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

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

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

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

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

宋江言道:

“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

上天显应,合当聚义。

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

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道:

“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 

1620年9月,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

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

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摘编自戴安娜·拉维奇《

美国读本》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

并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

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中叶以后,在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重视工商业活动,力图把一向为人所轻视的商贾、优伶等,渐从儒家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个性解放,树立新的道德观。

在此影响下,明清两代工商业者的社会自觉正在不断增长。

许多商人以及商人世家的人,都为商人地位的提高而大加疾呼,甚至把为商之道与封建伦理道德、天道相提并论。

然而,明清商人观念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脱胎而来。

他们固然敢于大胆反抗传统对于工商的轻视,却又往往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去寻找反抗的依据,而缺乏决裂的勇气。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二 

一系列均衡性显示出,迟至1750年,欧亚大陆的许多地区在农业、商业和原始工业(即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使用的手工业)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

在我们能够对其进行的计量范围内,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因素中占关键地位的劳动生产率、重要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广度及自由度等,看起来都大致相同。

欧洲的核心地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美】彭慕兰《大分流:

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叛逆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50年前中西方经济发展的相似点,并分析18世纪末以后欧洲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时代,中国有一个其他政治实体无法抗衡的中央集权政府。

精英的构成不是由于出身,而是由于财富与才能,家族在社会等级中上下波动,阶级界限比较模糊。

教育与政治经验在普及,人口一般在政治中发挥着作用。

经济以私人经营为基础,价值观相对地说是世俗的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是多元的政治体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发生在教权与王权之间,而且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

在社会的下层,领主与佃户之间、领主与农奴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农奴有条件的坚持某些个人权利,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这从根本上削弱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侯建新《原始个人权利与

西欧封建政治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能够长期运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相比,西欧中世纪政治体制的不同,并简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

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材料三 

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

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

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是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级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

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

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

——张卫、朱江《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摘编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形成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

其具体职责包括:

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

……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答案解析

答案为:

(1)消极影响: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2)不同之处:

中国:

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

西方:

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

[来源:

Z。

xx。

k.Com]

原因:

中国:

中国传统儒家性善思想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和狭隘性。

西方:

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恶;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成为强化皇权的手段、不能制止腐败、没有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等方面回答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总结并进行比较即可。

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等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等方面分析。

答案为:

(1)问题:

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与地方的问题

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2)西汉:

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沦为外朝,权力大大削弱;

宋朝:

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明朝:

废丞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趋势:

皇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受到限制和削弱。

答案为:

(1)方式:

加强反腐立法;严厉司法惩处;完善监察机制;提升监察权力。

背景:

宋初注重加强集权;商品经济日益活跃;中唐以来儒学衰微;宋太祖的自身经历等。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理解:

中国古代君主制下的监察制实际效能有限,无法保证封建王朝长盛不衰;这是因为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历史:

腐败导致历代政权不能持久;中国封建官僚文化根深蒂固。

现实:

增强领导能力,提高政府威信;改善党的作风,赢得人民信任;改善干群关系,克服根据地困难;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3)独特:

规范从政(官员道德法律化);公正选官(文官选拔规范化);分权制衡(监察职能专门化);行政公开(政府行为阳光化,或鼓励全民监督);注重预防(加强防腐机制)。

原因:

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答案为:

(1)特点:

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

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

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

论述:

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均为周天子所有。

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义务。

可见,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

示例二

论题:

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论述:

秦朝建立之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置政务,但也埋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隐患。

汉代内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均是为分散相权而做出的制度设计,但相权仍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

可见,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因此可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找突破点,分析材料可知是强调制度的配套系统和制度的继承发展。

制度的配套可从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分析,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方面分析;制度的继承发展可从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的发展直至废除方面分析,重在分析其发展废除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

(1)特征:

排他性;阶级性。

变化:

由同质转向多样;人数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走向复杂。

困难:

无法实行直接民主。

(2)满足要求:

设立议会;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官员任期制。

避免专制:

设置两院制国会;参议员、总统间接选举。

(3)认识:

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代议制度,保障人民主权,防止专制;存在种族、性别歧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可从排他性、阶级性概括雅典民主的特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可从组成多样、结构由单一走向复杂等方面概括变化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要求”可知困难是因为人民人数多,无法实行直接民主。

(2)问,根据材料“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选举总统、选举众议员、官员具有任期制等方面说明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同时可从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