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垓下之战》鲁人版.docx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垓下之战》鲁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垓下之战》鲁人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垓下之战》鲁人版
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
《垓下之战》鲁人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垓下之战》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引、壁、举、诣、期、顾”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等虚词的用法。
5.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项羽性格的把握
4.精彩的场面描写
学习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项羽悲剧结局的启示
文本解读
一.《项羽本纪》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内容梗概
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
刘邦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追击项羽军队。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
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
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
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
至阴陵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
最后,项羽败至乌江。
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项羽拒绝,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
三.研讨探究
1.本文描绘了垓下之战的哪几个场面?
这些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场面:
①霸王别姬
②东城快战
③乌江自刎
作用:
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主题。
2.项羽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勇猛无畏,豪爽刚直,知耻重义,纯朴率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有勇无谋,恃勇自负。
3.本文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写法?
①善于描绘各种场景,再现各种矛盾冲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③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
四.拓展延伸
1.太史公曰: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你如何评价项羽这一人物?
提示:
(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透过本文,我们领略了项羽在东城快战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别姬之时的重义多情,他既刚烈如火又柔情似水,他的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令他周身洋溢着人性之美。
尽管他失败了,但他是失败的英雄;刘邦尽管成功了,但他也只是成功的政客。
刘邦多的是手腕、狡诈,但项羽多的是豪气、真诚。
他为了理想、报复、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这种英雄之气给今天奋斗中的人们以精神力量。
2.送项羽一幅对联,以体现你对他的评价。
提示:
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
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
五.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楚兵罢食尽通“疲”疲惫
辟易数里通“避”退避
2.古今异义
期山东为三处古义:
山的东面今义:
山东省
地方千里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某一区域
吾知公长者古义:
敦厚今义:
年龄大、辈分高的人
3.一词多义
君王能与共天下跟(介词)
尽与韩信给(动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
以与彭越拿(介词)
以舒屠六用(介词)
以故汉追及之因为(介词)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而(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就(副词)
汉军乃觉之才(副词)
乃有二十八骑只(副词)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以及(连词)
以故汉追及之赶上(动词)
及其死,鲁最后下等到(介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从(介词)
项王自度不得脱自己(代词)
美人和之他(代词)
此天之亡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使各自为战替(介词)
为之奈何处理(介词)
愿为诸君快战给(介词)
期山东为三处分作(动词)
今独臣有船只有(副词)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副词)
若非吾故人乎旧的(形容词)
故分其地为五所以(连词)
其不至固宜本来(副词)
今日固决死一定(副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修饰关系(连词)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因果关系(连词)
楚兵且破将要(副词)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况且(递进连词)
4.常见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松弛(形容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带领(动词)
张良、陈平说曰劝说(动词)
汉王复入壁营垒(名词)
诸侯不从约遵从(动词)
其不至固宜应该(动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靠近(动词)
举九江兵发动(动词)
诣项王往(动词)
今可立致也到来(动词)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几(数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超过(动词)
田父绐曰欺骗(动词)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动词)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动词)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动词)
5.常见虚词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趁着(介词)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假使(连词)
则楚易败也就(承接连词)
请今进兵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词)
虞兮虞兮奈若何你(代词)
莫能仰视。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然今卒困于此可是(转折连词)
然今卒困于此终于(副词)
江东虽小虽(转折连词)
6.词类活用
乃引兵解而东归向东(名词作状语)
汉欲西归向西(名词作状语)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向东(名词作状语)
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名词活用作动词)
亦足王也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往东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往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马童面之面对(名词活用作动词)
令诸君知天亡我使……灭亡(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为王(使动用法)
7.特殊句式
此天亡楚之时也判断句
此项王也判断句
君王能与共天下省略句
使各自为战省略句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省略句
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
饮帐中省略句
乃陷大泽中省略句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省略句
然今卒困于此状语后置
我何渡为宾语前置
【模拟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兵罢食尽结束
B.其不至固宜应该
C.乃引兵解而东归松弛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期山东为三处
B.地方千里
C.吾知公长者
D.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
宁许以负秦曲
B.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
由此与错有卻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徒慕君之高义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引兵解而东归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马童面之
D.令诸君知天亡我
5.下面句子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君王能与(韩信、彭越)共天下
B.使(士兵)各自为战
C.今释(项羽)弗击
D.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汉王)止军
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B.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D.吾为若德感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来何操
B.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C.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非吾故人乎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
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
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
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A2.D3.B4.D5.B6.略7.D8.C9.B10.A11.略
译文:
项王订约后,就带上队伍罢兵东归了。
汉王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
“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
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
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
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
”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汉五年(前202),汉王追赶项王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
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部队没有来会合。
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
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
汉王问张良道:
“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
”张良回答说:
“楚军快被打垮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
君王如果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前来。
如果不能,形势就难以预料了。
君王如果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穀城的地方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楚军就容易打败了。
”汉王说:
“好。
”于是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
“你们跟汉王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的地方给彭相国。
”使者到达之后,韩信、彭越都说:
“我们今天就带兵出发。
”于是韩信从齐国起行,刘贾的部队从寿春和他同时进发,屠戮了城父,到达垓下。
大司马周殷叛离楚王,以舒县的兵力屠戮了六县,发动九江兵力,随同刘贾、彭越一起会师在垓下,逼向项王。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
“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
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
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
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
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
“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
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
项王对骑兵们说:
“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
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问骑兵们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说完,自刎而死。
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
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
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
因此。
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niè,聂)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
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