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775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纲展示〗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教学重点〗

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比较。

3.《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新特点。

〖回归书本〗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生背景、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

1.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时间和定都天京的时间、影响。

2.《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时间、内容、评价。

3.《资政新篇》:

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的标志、原因、教训和意义。

考点三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原因、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

2.黄海海战:

爱国将领、结果。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内容。

〖自我检测〗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2)时间:

年——年

(3)结果: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4)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引起社会性质、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思想文化、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变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鸦片战争后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国家)以“修约”讹诈遭拒绝为机会,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结果:

签订《》(1858俄美英法)、《》(1860英法俄)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和矛盾激化。

(2)洪秀全创立教组织发动起义。

2、过程:

开始——金田起义(年)

定都——南京,改名(年)意义:

转折——天京变乱失败——天京失陷

2、《天朝田亩制度》——年

(1)内容:

①土地分配: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不论,按。

②产品分配: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

③理想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

(2)评价:

①革命性:

②空想性:

思想严重脱离现实,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③落后性:

建立在的基础上。

3、《资政新篇》

(1)提出:

年,洪仁玕

(2)内容:

(政治)主张,官吏由;

(经济)发展,奖励;(教育)开设。

(3)评价:

①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

;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的迫切愿望;

③《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未能实行。

(四)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背景:

①日本经过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订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②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以此挑起侵华战争。

(2)经过:

主要战役、、、、

爱国军民反抗:

黄海海战: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台湾人民的斗争,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3)结果: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以清军惨败而结束。

(4)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背景:

①根本目的:

②直接目的:

镇压

(2)经过: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3)结果:

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简表

条约名称

时间

内容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1856年

—————————————————————

《北京条约》

1860年

—————————————————————

《马关条约》

1895年

 

《辛丑条约》

1901年

〖合作探究〗

1.

史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解读 

史料反映了英国殖民者要求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禁烟运动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本质上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史料二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

解读 

史料表明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有双重作用。

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史论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全球史观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礼仪交往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过度

2.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

——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

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贼情汇纂》

解读 史料反映了定都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世界观,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起义时代新

治国方案新

担负任务新

失败原因新

所属范畴新

史论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区别

产生背景:

社会主张:

群众基础:

历史作用:

3.甲午中日战争

史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解读 史料客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不仅进行商品输出,而且开始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发展到新阶段。

史料二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解读 史料从中国军队腐败,装备落后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

也从侧面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史论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类型

割地类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赔款类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开埠通商类

《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马关条约》(深入内地)

攫取特权类

《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史料一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

史料二 右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

“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

解读 史料一“上谕以永禁或设……违者皆斩”,史料二“提线木

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都表明《辛丑

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线木偶

史料三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 史料说明列强侵华迫使中国人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反省和奋起抗争,说明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史论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侵略方式及其手段

以炮舰为后盾,攫取侵华特权为其商品输出服务

以资本输出为主,在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的同时,瓜分中国

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侵略方式及其手段

影响

〖当堂反馈〗

1.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4.《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5.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6.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

答案 C

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8.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9.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

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

10.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

“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该“暴乱”是指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1.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12.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13.“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考纲展示〗

(4)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

〖教学重点〗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回归书本〗

考点四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概况、纲领、意义

2.武昌起义:

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湖北军政府成立、清朝统治瓦解)

3.中国民国的成立:

准备、成立经过、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制定机构、内容和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和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标志、意义

4.北伐战争:

正式北伐的时间、成果

〖自我检测〗

一、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不断加深

(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

(3)的发展和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的提出(思想准备)

(5)资产阶级革命和的成立(组织准备)

(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

(7)四川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直接原因)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时间、地点:

年8月日本东京

②政治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③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

④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武昌起义:

年10月10日,光复武汉三镇。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4、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孙中山,都城(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中华民国)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春)

①内容:

国家的权利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归国民全体所有、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君主专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权的组织形式(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②目的:

为防范(直接)、维护资产阶级制度(根本)

③性质:

中国第一部

④意义:

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6、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

(2)历史功绩:

①政治上:

推翻了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最主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②思想上:

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观念深入人心。

③经济上,为发展创造条件。

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北洋军阀的独裁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②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2)过程:

5月4日:

运动的中心在,为先锋

6月初后:

运动中心在并迅速波及全国,阶级为主力

(3)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签)

(4)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②地位:

无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标志着的开端。

(5)五四运动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主要内容:

确定党名、确定党纲、中心任务()、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国共合作

①背景:

割据混战、侵略中国;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合作决定);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的帮助。

②形成标志:

1924年的召开

③合作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

⑤意义:

标志着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⑥破裂的标志:

1条件:

2目标: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成果:

歼灭,势力发展到,国民政府迁至。

基本推翻。

〖合作探究〗

1.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

解读 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 民初国歌歌词: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转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 史料体现了辛亥革命破旧立新的历史功绩。

史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解读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不是政体,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

史论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现代化史观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史料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解读 史料表明抵抗侵略,追求解放,浓浓的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史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革命结果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群众基础

广泛

不广泛

革命结果

取得胜利

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