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docx
《中国的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地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地理
中国的地形
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影响
1、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第一级:
青藏高原。
(海拔>4000M)
第二级:
青藏高原以东以北。
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1000M---2000M)
第三级:
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海拔<500M)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延伸、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底。
我国的大陆架有:
渤海和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我国地势的影响:
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我国的山脉
(1)东西走向: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2)东北—西南向:
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
长白山、武夷山
东:
台湾山脉
(3)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4)其他:
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横断山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地形区和地势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东部平原。
海拔多在1000米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
青藏高原,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河湖多/外流河,降水补给为主
河湖少/内流河
多冰川、湖泊/大江大河发源地
植被和土壤
森林、森林草原/黑土、褐土、红壤、森林土壤
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荒漠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农耕区
温带草原牧场、灌溉农业
高寒草原牧场(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农业限制性因素
旱涝灾害
水分及与之相伴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
热量
交通
发达
水平居中
不便
教育文化
发达
较滞后
很滞后
历史\开放
开放早
开放晚
开放更晚
南北自然差异(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项目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内部亚区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温度带和干湿状况
带
区
带
区
带
区
带
区
一月均温
以上
以下
年降水量
800 毫米以上
800 毫米以下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夏热冬暖,夏半年为雨季,冬半年为旱季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冷干燥,雨季长(5-10月)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季短(7、8月)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主要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河湖特征
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湖泊多,汛期长,一般没有结冰现象
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黑龙江水系除外),湖泊少,汛期短,结冰
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素
人类活动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成因
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
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热量
耕地类型
以 旱地 为主
以 水田 为主
水分
农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
稻谷、茶叶、蚕丝
气候
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 带水果
柑橘、菠萝、荔枝、香蕉、龙眼等亚热带 带和热带水果
民居建筑
平顶屋、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
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降水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
以铁路干线和公路交通为主,通达性好
以铁路干线和公路交通为主,兼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地形与气候
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
主食
以 面食 为主
以米食 为主
作物
性格
说话 直率 ,
说话 婉转 ,
语言
方言较少 ,
方言繁杂 ,
资源特点
铁矿和能源矿产丰富
能源矿产缺乏,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资源分布
工业类型
以重 工业为主
以 轻 工业为主
试说明自然因素对三个经济地带的影响。
自然条件:
东部—气候适宜,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干旱或高寒,地形多高原山地,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
地理区位: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状态
东部地区优势:
主要的农业基地、最主要的工业区、交通便利、海运独具优势、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科技文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最密集。
东部地区的不足: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区淡水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地矛盾突出;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
中西部地区优势:
面积广阔,能源和矿产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中西部地区不足:
基础设施较落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区域主要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300N
东南沿海
430~480N
东北地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
区,大陆性较强,
水热条件不足
土地条件
水稻土
人均面积少
黑土
人均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资源丰富
——石油
试分析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水田耕作业
一年两熟、三熟
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
一年一熟
畜牧业
工业
轻工业基础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交通
建筑
……
1.2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在不同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采集狩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后工业文明阶段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活动依赖于区域地理环境
河流中下游平原因自然条件优越而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区域内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区域发展对原料和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而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总体而言,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小!
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利用的领域
利用的方式
工业化前
岛屿本身
居住
工业化后
港口
航海,对外贸易
沿海岸
消费、旅游
周围海域
经济开发,归属权
1.3人类活动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山西煤炭为例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
分布广;储量大;煤种全;煤质优;开采方便。
⑴.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调整全省生产力布局,建成全国性的能源基地
为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改善基础设施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资金保障。
⑵对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土地破坏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一、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北方地区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
2、水资源与耕地、矿产资源的配置不匹配
3、北方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二)主观原因
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等现象严重……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原因:
我国常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缓解我国南北交通运输压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能源供应紧缺的状况。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
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一、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产业转移对象国可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产业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由于同一产品的生
产活动而联系起来。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环境污染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对象国扩散;产业转移对象国部分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
化地区。
改变劳动力就业:
产业转移对象国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产业转移国失业人口增加。
一、劳动力因素
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导致企业在空间不断转移到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二、市场因素
国内市场饱和、产品销售的限制~~~开辟国际市场(产业转移)
三、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外,从内部交易成本因素考虑,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这些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如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优惠条件等。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黄土的特性(容易侵蚀和崩塌、以粉沙颗粒为主、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其它案例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
湿地的保护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从而改善环境污染;还能调节大气成分,减少温室效应;调节局部小气候;提供动物栖息地……
2.2区域可持续发展之河流的综合开发治理——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
⏹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东南部,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水系:
水系发达,水量丰富,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水土资源综合开发:
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灌溉、旅游
梯级开发:
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洪水、发展养殖业、蓄水灌溉、改善通航条件……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农业的发展
田纳西河启示录
开发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统筹全局,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注重环保。
河流上兴建大坝的“弊”
对库区本身的影响:
(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
(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地区
(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泥沙淤积可能加剧
(2)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3)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环境污染程度;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2)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加剧咸潮、土壤盐渍化
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地形利:
水力资源丰富。
弊:
流域内陆路交通不便。
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但季节变化明显。
2.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生产技术、地价、资金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300~1000mm且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基本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需要,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区
温度带
作物
南部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柞蚕
中部
中温带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寒温带
春小麦、大豆
★地形、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
●珠三角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400mm~2000mm,雨热同期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人口密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主要种植热带、亚热带水果、甘蔗、水稻等作物。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条件好
★发展观光农业前景广阔(如花卉种植、基塘农业)
★……
东北农业的现状之机械化:
东北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东北农业的现状之专业化: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湿地:
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等
湿地的破坏——围湖造田
湿地的破坏——水污染
湿地的破坏——滥捕滥杀湿地生物
保护湿地的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田还塘;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东北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二、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例: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新兴工业区概述
2、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等。
关于德国:
首都---柏林
最大的海港、第二大城市、海外贸易门户---汉堡
奔驰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世界著名汽车城——斯图加特
“硅谷”、“啤酒城”---慕尼黑
“工业心脏”---鲁尔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
2、便捷的水陆交通
3、水源充足
4、离铁矿区较近(法国东北部铁矿)
5、劳动力资源丰富
6、市场广阔(西欧发达经济)
请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历史地位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面临的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环境污染严重
振兴措施
(1)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2.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小珠三角: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大珠三角: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与香港、澳门。
泛珠三角:
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个省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珠三角发展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