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11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docx

华中师范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

绪论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的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

教育现象:

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特征。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①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特点:

存在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与著作:

孔子《论语》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

全书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生于西班牙。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而演说家应具有善良的道德性格,对自由艺术的掌握以及善于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为此要注意早期教育,父母本身要有学问。

极力推崇学校教育,主张同时学习各种学科,各学科教学应交替进行。

认为教师应有学识,对待学生要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反对体罚。

培养演说家,应经过从初级学校到文法学校再到修辞学校3个阶段。

②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初期)

特点: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先提出人类应该有一门学问,名称为教育学。

这是一门教人阅读的学问。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个学科名称。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几十条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和教师的作用。

研究方法:

自然类比法

1776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

此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全书分为: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他从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强调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思想。

其思想曾风靡全球。

研究方法:

哲学思辨

③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二次大战)

特点:

新论迭起、学派林立

代表人物与著作: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研究方法:

倡导实证的研究方法。

1.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E.Meumann,1862-1915)[德国]

拉伊(W.A.Lay,1862-1926)[德国]《实验教育学》

主张用生物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认为过去的教育学是概念化的。

研究方法:

实验法

2.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学说反对以赫尔巴特为首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

赫:

教材教师课堂

杜:

经验儿童活动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凯洛夫[苏联]《教育学》

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杨贤江(1895-1931)《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中国教育受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影响的文化基础

④深化阶段(二战后至今)

特点: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综合与分化、和新的方法论的出现促使教育学理论比以往深化发展。

代表人物与著作:

◆布鲁姆[美国](B.S.Bloom)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教育评价。

◆布鲁纳[美国](J.S.Bruner,1915-)《教育过程》

提出了学科结构理论(学科结构即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基本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规律性。

);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赞可夫[苏联](1901-1977)《教学与发展》

在十几年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批评了苏联的教学理论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

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追求系统的最大效果。

三、研究方法:

(略)

1历史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统计法等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图尔诺(利托尔诺)提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持同样的观点。

观点:

认为教育现象可超越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

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由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禄提出

观点:

他认为:

教育起源不能在动物界去寻找,只能从人的心理发展史中寻找;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错误实质是相同的,就是否定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三)劳动起源说

观点: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

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为什么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所有这些都和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由于劳动,或依赖劳动,所以教育

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社会性。

②有人类社会就产生了教育,有人类社会就需要教育,教育并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人类的永恒现象。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的属概念是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

人类的教育历史悠久,可以根据生产力标准将人类教育划分为三种形态的教育:

1原始教育

2古代学校教育(包含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3现代学校教育(包含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一)原始教育(石器手工工具)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

1、教育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

(二)古代学校教育(金属手工工具)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2、教育出现了阶级性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4、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治人之术

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6、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学校出现的社会条件:

1.文化丰富到必须由专门教育机构传递;

2.社会出现剩余产品;

3.文字的出现。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剩余产品是学校出现的根本。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私有制,教育就具有了阶级性。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欧洲奴隶社会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前者培养商业奴隶主,后者培养军事奴隶主。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有两种类型:

教士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宗教统治者,后者培养世俗封建主。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见王书p36)

欧洲奴隶社会教育内容:

雅典-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

斯巴达-军事体操训练。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

教士“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三)现代学校教育(机器大工业)

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育。

特点: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2、学校教育大众化、民主化

3、教育不仅培养各阶层的管理者,而且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

4、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合理,较全面地反应人类的认识成果。

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7、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制度,并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

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虽然同属于现代教育,但由于社会性质不同,也有阶级性所带来的区别。

教育是随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表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二、教育的要素及其关系

(一)教育的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教育活动的要素是

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和传递这些内容的物质手段。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叶书p11-18)

三者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3是培养人的活动。

由此可见,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种差)

广义教育:

凡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

是专门组织的教育。

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社会活动。

(新定义)

◆广义和狭义教育的区别?

广义教育是一种外延最宽泛的教育。

宽泛的结果是教育融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

◆狭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吗?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分析教育哲学家代表人物谢弗勒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

就是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

4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

一、教育与诸社会因素的关系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一般情况对人口增长起主要影响作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我们着重分析教育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

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2、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1)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直接影响)

(2)年长的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间接影响)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1)教育通过培养年轻一代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通过对成年人提高人口质量

 

3、教育与人口结构的关系

(1)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年龄、性别、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分别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2)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合理化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

A、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B、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的性质

1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2人口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

3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鲜明起来的。

两者都受着社会生产的制约。

4人口不是制约教育的唯一因素,也不是这些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对教育的性质的影响方面。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提出要求;教育通过满足生产力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的物质生产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注意:

教育的发展不可能超出社会生产提供的可能范围,但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未必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分工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

(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

A、课程门类:

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

B、课程结构:

由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

C、课程内容: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老师和学生组织起来活动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并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必须的各种人员的“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人(生物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普及科学知识

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直接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教育在现代具有了经济效益

教育先行的涵义:

1、教育投资置于优先地位

在不影响人民温饱的前提下,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2、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人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的巨大作用

2、教育周期较长

教育先行和教育要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是矛盾的吗?

◆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性质

1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间接关系还是教育就是生产力吗?

(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

(2)制约教育的目的

(3)决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

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后两个方面是最基本和最经常的)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性质:

1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教育中正说

3教育清高说

4教育独立说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即不能违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更不能以政治代教育。

教育对政治有反作用。

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教育不可能直接摧毁旧政权、改变社会制度。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A、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

B、影响课程的结构

(3)文化传影响教育传统

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是一定文化影响的产物,即一定的文化传统总是通过教育的具体制度及其产品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教育是普及文化的手段

(3)教育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

1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2从社会总系统的结构看,两者处于同一层次上

3两者有区别

4教育与诸社会因素的关系的综合分析

5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教育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教育具有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认识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在于全面、深刻地把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但服务的方式不是将自己等同于服务对象,而是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战略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

2、教育可以全面地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3、教育作用的发挥

社会应为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条件

把对教育的重视落在实处

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

尊重教育的主体性和发展规律

思考题:

1.试析“等同论”的错误。

 

2.试用本章的理论,谈谈你对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1、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

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为主。

(教育学不可能研究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具体的个体,它是从抽象、共同的角度来研究)

2、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所谓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因为人的生理成熟程序由基因控制。

生理影响心理。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A、从个体的身心状态的总体层次上看,人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两大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并非齐头并进的。

(生理成熟的标志是性机能的成熟。

心理成熟则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此外,个体的社会性成熟,以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

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期限后推,心理成熟和社会性成熟后推。

营养和社会文化的刺激,个体性成熟提前。

B、每个系统各方面的成熟程度并非同步。

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不均衡(身高、体重)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在童年期几乎没有进展)

◆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敏感期):

指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形成的时期。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关键期内的教育事半功倍,错过了关键期则事倍功半。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A、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水平各不相同

“早慧”“晚成”

B、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

第二信号系统和第一信号系统的关系

C、表现在不同青少年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兴趣、爱好、性格等

(三)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

人的发展是由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的遗传素质成熟、自我发展、自我暴露的过程。

高尔登【英】优生学创始人,977位名人家谱调查

彪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

霍尔【美】心理学家,“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环境决定论

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几十个婴孩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种专门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3、二因素论

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儿童心理学家施特恩【德】“儿童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和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早期儿童心理学》

心理学家吴伟士【美】“相乘说”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较似相乘的关系。

一个个人,并不等于遗传和环境之和,而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

个人的发展依赖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就像矩形的面积依赖于高也依赖于长一样。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人是具有生物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

因此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

1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非遗传的先天因素、健康状况、后天的生理损伤

2社会因素:

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与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培养人为目的;对人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偶然的还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

3主体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他的发展无疑要受生理解剖的规律所制约。

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未成熟的阶段,这个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提供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生物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主要因素。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人的发展有的是直接建立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的。

如:

动作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跑。

有许多方面的发展虽然不是直接建立在生理成熟上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依然要受生理成熟水平的限制。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

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

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

两周以后,这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

机体的构造和机能上的差异

 

遗传决定论的错误

1、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能决定其现实性

(伤仲永、狼孩)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在常态下不是跨越不过的鸿沟

(二)社会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印度狼孩的事例

教育学把社会因素分为环境和教育

1、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是指除去专门教育之外的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

即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