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80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docx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

附件2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技术指南

1.总则

1.0.1为了规范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建设,推进工程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实现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能源资源(电、水、燃气、热、冷、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分项计量、实时监测、统计与动态分析,提高中央国家机关节能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切实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特制定本工程技术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

1.0.3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工程建设工作除应执行本工程技术指南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本工程技术指南所参考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导则目录详见附录1。

2.基本规定

2.0.1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监测的能源资源类型应包括电、水、燃气、集中供暖、集中供冷、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燃油等)、可再生能源。

2.0.2电、水、燃气、集中供暖、集中供冷、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燃油等)、可再生能源消耗数据的监测应优先采用自动采集方式。

2.0.3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的软、硬件均应采用模块化设计。

2.0.4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过程应具备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

2.0.5能耗数据采集所采用的计量器具应经过国家或地方授权的计量部门检验。

2.0.6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电力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且应不影响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电力管理系统的功能或技术指标。

3.系统架构

3.1系统架构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逻辑上包括汇总平台和各部门分平台两个层级。

各部门设分平台,分平台对各部门办公区动力、供暖、空调、照明、给排水、食堂、信息机房等各种设备设施所消耗的电、水、热、油、气等能源资源消耗数据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和动态采集,实现能耗统计、能效评估和监测预警等功能,提高各部门用能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国管局设汇总平台,按月汇总各部门能耗数据,在总平台统一展示各部门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实现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能耗数据统计、对标分析、能耗基准制定、排名公示等功能,为中央国家机关节能管理政策和节能规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节能监管系统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简称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软件、分平台、总平台等组成。

系统架构示意图见图3.1。

图3.1:

系统架构示意图

3.1.1汇总平台技术要求

汇总平台功能包括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效评估、能耗排名、能效公示、节能诊断、大数据分析、定额管理、运维保障等。

(1)技术路线遵循流行的JavaEE或.NET技术体系,采用组件化、动态化的软件技术,利用一致的可共享的数据模型,按照展现层、应用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实现多层技术体系设计,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应用集成,实现平台的各接口组件能够在系统内的协同工作、各层次上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重用。

(2)支持B/S架构,可扩展支持C/S架构和移动客户端应用,采用可视化、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节能管理部门以及各部门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系统。

(3)权限设计基于功能模块,用户角色、权限角色分配均可灵活定制。

功能模块增、删、改后的权限均可灵活配置应对,无需额外开发工作。

(4)数据库设计基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要求开展,遵循分类分项计量的要求,可灵活进行分项配置和统一拆分。

统一各部门分平台数据传输共享的格式规范,定期接收的各部门分平台通过网络传送的能耗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等相关信息。

(5)系统应不仅能够管理面向建筑物能耗数据,同时应能够管理基于组织构架的能耗数据。

以便于针对国家公共机构的日常运行部门进行能耗的考核最终实现能耗的定额管理。

3.1.2分平台技术要求

(1)系统应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B/S架构,可扩展支持C/S架构和移动客户端应用,采用可视化、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系统。

(2)系统应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和通讯、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

3.2计量架构

3.2.1采集方式

能耗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人工采集方式和自动采集方式:

(1)人工采集方式。

通过人工填报、抄表等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基本情况数据(见附录2)和其它不易通过自动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如:

建筑消耗的燃油、煤、机动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能耗量。

(2)自动采集方式。

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分项能耗数据、分类能耗数据、集中供暖空调系统、重点用能设备运行监测(如可再生能源系统:

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和热水等系统)和一些常见节能措施的主要运行参数。

自动采集数据基本信息表见附录3。

由自动计量装置实时采集,通过自动传输方式实时传输至数据服务器。

3.2.2计量内容

(1)分类能耗计量

根据建筑用能类别,分类能耗数据采集指标为7项,包括:

1)电量;

2)水耗量;

3)燃气量(天然气量或煤气量);

4)集中供暖耗热量;

5)集中供冷耗冷量;

6)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燃油等;

7)可再生能源用量、集中供暖空调系统重要参数、主要节能措施参数计量。

(2)用电分项计量

电量分项能耗包括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为必分项。

各分项可根据建筑用能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细分为一级子项和二级子项,为选分项。

在本次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中,用电计量不对原有线路大规模改造,主要计量现有分支路。

在典型项目中,计量机关办公区总表、机关办公区中各建筑一级子项,对重要的二级子项进行选择性计量。

1)照明插座用电

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的总称。

照明插座用电包括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路灯和景观照明用电,共3个子项。

照明和插座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灯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若空调系统末端用电无法单独计量,空调系统末端用电应计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项中,包括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分体式空调器等。

走廊和应急照明是指建筑物的公共区域灯具,如走廊、卫生间、楼梯间等的公共照明设备。

室外路灯和景观照明是指建筑物外立面用于照明的路灯、装饰用的灯具及用于室外园林景观照明的灯具。

2)空调用电

空调用电是指为建筑物提供空调服务设备用电的统称。

空调用电包括冷源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共2个子项。

冷源站是空调系统中制备、输配冷量的设备总称。

常见的设备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循环泵、冷却泵、冷却塔风机等。

空调末端是指可单独计量的所有空调系统末端,包括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排风机组、风机盘管和分体式空调器等。

3)动力用电

动力用电是指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

动力用电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电开水器用电,共4个子项。

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

水泵是指除空调供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包括自来水加压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

通风机是指除空调供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卫生间排风机等。

电开水器是指开水间制备开水的电开水器。

4)特殊用电

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设备用电的统称。

特殊用电区域包括食堂用电、冷库用电、信息机房用电、会议礼堂用电、演播室用电、住宿区用电等。

信息机房用电包括IT设备用电、空调系统用电、照明用电及其他用电。

食堂用电包括电厨具用电、空调系统用电、通风系统用电、照明系统用电等。

(3)用水分项计量

用水分项中,对于生活给水(洗手、冲厕)、洗车及道路浇洒、食堂、绿化、采暖空调补水、集中洗浴、雨水、中水和其他用水应以楼为单位分开计量。

(4)用燃气分项计量

用燃气分项计量是指对食堂、锅炉、直燃机等燃气消耗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分项计量。

(5)集中供暖分项计量

集中供暖分项计量是指对锅炉房(热力站)的采暖用热、生活热水用热进行计量和以楼为单位进行分项计量。

当集中供暖范围包含办公区以外区域,应单独计量。

(6)集中供冷分项计量

集中供冷分项计量是指对冷冻机房总供冷量进行计量和以楼为单位进行分项计量。

当集中供冷范围包含办公区以外区域,应单独计量。

对于分体空调、多联机等空调形式,对供冷量不进行计量。

(7)其它能源应用量计量

其他能源应用量计量包括集中热水供应量、建筑耗煤量、公务车耗汽油、柴油量等。

其中集中热水供应量为自动采集计量,建筑耗煤量、公务车耗汽油、柴油量为非自动采集计量。

(8)可再生能源用量、集中供暖空调系统重要参数、主要节能措施参数计量

对于进行单独分项计量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电、太阳能热水、浅层地热(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深层地热、风力发电等。

其中太阳能光电计量发电量;太阳能热水计量供热量;浅层地热计量供冷量和供热量;深层地热计量取热量;风力发电计量发电量。

集中供暖空调、供配电系统需计量的重要参数包括:

1)当地室外温湿度;

2)对于水冷式集中空调系统:

计量参数包括制冷主机用能量,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每台冷机效率,分集水器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3)对于使用土壤源热泵或水源热泵的空调采暖系统:

计量内容包括热泵主机用能量,室内侧水流量、地源测流量、各台热泵主机效率、地源测进出口温度,室内侧进出口温度,分集水器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4)对于使用风冷冷水主机的空调采暖系统:

计量内容包括主机用能量、室内侧水流量、主机效率、主机室内侧供回水温度、分集水器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5)对于VRV系统、分散式空调采暖系统,如原系统不具备可联网的控制系统,可不计量其主要工艺参数。

6)对于使用自备锅炉的供暖系统:

计量参数包括锅炉排烟温度、进出口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循环水泵供回水压力。

7)对于使用市政供暖的供暖系统:

计量内容包括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如冷热源主机台数过多,处于节约成本与简化施工的考虑,可仅计量总管流量,而不需对每台设备的流量进行计量。

进行单独计量的节能措施包括冰蓄冷、水蓄冷、蓄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等,需计量的参数包括:

冰蓄冷、水蓄冷计量蓄冷装置供冷量;蓄热锅炉计量低谷电蓄热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计量烟气余热回收热量。

8)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

3.3分类和编码规则

3.3.1编码方法

本指南分类和编码规则参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要求,并结合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的实际用能特点进行了补充完善。

能耗数据编码规则为细则层次代码结构,按8类细则进行编码,包括: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建筑类别编码、建筑类别子项编码、建筑识别编码、分类能耗指标编码、分项能耗指标编码、分项能耗指标一级子项编码、分项能耗指标二级子项编码。

编码后能耗数据由15位符号组成。

若某一项目无须使用某编码时,则用相应位数的“0”代替。

(1)行政区划代码编码

第1~6位数编码为建筑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执行,编码区分到市、县(市)。

原则上不再区分市辖区进行编码,由各省、市规划局统一编码。

(2)建筑类别编码

第7位数编码为建筑类别编码,并根据大型机关办公性质,补充食堂、宿舍、集中浴室、活动中心、交流中心等分类。

建筑类别

编码

办公建筑

A

商场建筑

B

宾馆饭店建筑

C

文化教育建筑

D

医疗卫生建筑

E

体育建筑

F

综合建筑

G

其它建筑

H

食堂

I

宿舍

J

集中浴室

K

活动中心

L

交流中心

M

(3)建筑识别编码

第8~10位数编码为建筑识别编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01,002,…,999。

建筑识别编码由建筑所在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建筑识别编码单位内任一建筑识别编码的唯一性。

(4)分类能耗指标与参数编码

第11、12位数编码为分类能耗指标与参数编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1,02,…。

可参照下列编码编排:

能耗分类编码

电01

水02

燃气(天然气或煤气)03

集中供热量04

集中供冷量05

其他能源06

煤07

液化石油气08

人工煤气09

汽油10

煤油11

柴油12

可再生能源13

节能技术14

冷热源站主要参数15

(5)分项能耗指标与参数编码

第13位数编码为分项能耗指标与参数编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

可参照下列编码编排:

-如为用电

分项能耗指标

编码

照明插座用电

A

空调用电

B

动力用电

C

特殊用电

D

-如为用水

用水类别

编码

生活给水

A

洗车及道路浇洒

B

食堂

C

绿化

D

采暖空调补水

E

集中洗浴

F

雨水

G

中水

H

太阳能热水

I

其他

J

-如为用气

用气类别

编码

食堂

A

锅炉

B

直燃机

C

其他

D

-如为集中供热量分项计量

用热类别

编码

本地

A

外供

B

-如为集中供冷量分项计量

用冷类别

编码

本地

A

外供

B

-如为其它能源应用量分项计量

用能类别

编码

说明

集中热水供应

A

自动计量

B

手动登录

汽油

C

手动登录

柴油

D

手动登录

煤油

E

手动登录

液化石油

F

手动登录

外部蒸汽

G

自动计量

-如为可再生能源分项计量

可再生能源类别

编码

太阳能光电

A

太阳能热水

B

土壤源热泵

C

水源热泵

D

深层地热

E

风力发电

F

其他

G

-如为节能技术分项计量

节能技术类别

编码

冰蓄冷

A

水蓄冷

B

蓄热锅炉

C

烟气余热回收

D

待定

E

待定

F

待定

G

-如为冷热源主要参数分项计量

主要参数类别

编码

室外温度

A

室外湿度

B

制冷主机效率

C

采暖主机效率

D

空调供水温度

E

空调回水温度

F

冷却供水温度

G

冷却回水温度

H

采暖供水温度

I

采暖回水温度

J

冷冻水流量

K

冷却水流量

L

采暖水流量

M

空调供水压力

N

空调回水压力

O

采暖供水压力

P

采暖回水压力

Q

待定

R

S

(6)分项能耗指标一级子项编码

第14位数编码为分项能耗指标一级子项编码,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

可参照下列编码编排:

分项能耗指标

分项能耗指标编码

一级子项

一级子项

编码

照明与插座

A

照明与插座

1

走廊与应急

2

景观照明

3

空调用电

B

冷源站

1

空调末端

2

动力用电

C

电梯

1

水泵

2

通风机

3

电开水器

4

特殊用电

D

食堂用电

1

冷库用电

2

餐厅用电

3

信息机房用电

4

会议礼堂用电

5

演播室用电

6

住宿区用电

7

景观照明

8

其他

9

如第11、12位是15(冷热源站主要参数),则第14位标记为设备的编号(1,2,3,…)。

(7)分项能耗指标二级子项编码

第15位数编码为分项能耗指标二级子项编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

可参照下列编码编排:

二级子项

二级子项编码

冷冻水泵

A

冷却水泵

B

制冷机组

C

冷却塔风机

D

热水循环泵

E

电锅炉

F

3.3.2能耗数据编码结果示意图

 

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编码

XXXXXX

X

XXX

XX

X

X

X

分项

能耗二级

子项编码

分项能耗

一级子项编码

分项能耗编码

分类能耗编码

建筑识别编码

建筑类别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

4.设计

4.1设计要求

(1)各部门分平台设计应在能源审计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用能特点、计量收费情况进行;

(2)计量改造时不应对原有线路实施大规模改造;

(3)计量表具宜安装在室内或机房内,置于室外检查井内的计量表具应满足现场安装条件,采取充分的防水防潮技术处理措施;

(4)计量表计、计量表箱和数据采集器的数量及安放位置应充分利用现有配电设施和低压配电监测系统,结合现场实际合理设计;

(5)在不改动现有系统或管路的前提下,热计量和水计量宜实现分楼栋分项计量。

(6)用电计量原则上在变配电室实施;计量改造不应改动供电部门计量表的二次接线,不应与计费电能表的互感器连接;

(7)供热采暖空调水系统热量表宜设置在分集水器总管道上。

对未设置分集水器或总管不具备安装条件的系统,应在系统主管或各分支管处设置热量表。

热量表入口应配置过滤装置;

(8)燃气表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远离火源,宜集中布置在单独房间内;

4.2方案内容要求

各部门应组织相关单位编写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方案,技术方案需经总集成管理单位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项目技术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概述;

(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分类、分楼栋、分项计量);

(4)项目建设方案(系统架构、计量仪表设置、数据传输、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等内容);

(5)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6)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投资概算;

(8)附件包括计量支路汇总表(规格参数、数量、位置等)、设备材料表、系统架构图等内容。

4.3图纸设计深度要求

设计图纸应齐全,应能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施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图纸目录。

标明图纸内容、图号、图幅。

(2)设计说明及图例。

应说明设计的依据、遵循的标准,各子系统功能及配置概况、各子系统施工要求、设备材料安装高度、各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接地保护内容,注明图纸中有关特殊图形、图例说明,对非标准设备的订货说明。

计量系统设计的原则、范围、原计量状况、改造后计量系统状况、表具和设备选用说明。

各类用能计量及数据采集方式;系统传输方式及技术指标;数据上传通信要求。

(3)设备材料表。

分系统罗列各系统的设备材料的选型规格、数量。

计量系统所需的表计、表箱、CT、信号传输设备及所有安装所需材料。

(4)系统图。

表现系统原理、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系统设备供电方式、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锁关系说明。

(5)平面图。

计量设备的位置、标高、安装方式,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和敷设方式,线缆的规格、走向,弱电井的位置及井内设备材料布置示意,控制室的位置。

(6)室外管线图。

标明室外弱电管线的敷设方式、埋设深度、线路坐标、架空线路高度、杆型、各种管线的规格型号,与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标高,与城市或园区管网的衔接位置。

(7)配电设备和计量系统设备布置图。

(8)低压配电系统表计安装位置一次线示意图。

图中应含有出线开关额定容量、互感器变比、供电回路名称、表计位置及编号等内容。

(9)表箱内表计的安装布置、电量信号传输接线图。

(10)表计接线原理图、低压柜端子布置图。

(11)电缆清册:

包括供给表计的电压、电流回路线缆以及信号传输线缆。

(12)数据采集器接线图。

(13)系统调试技术要求。

5.产品要求

5.1软件

5.1.1总体原则

Ø

(1)安全可靠性原则:

节能监管总平台和分平台软件总体设计和安全体系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

Ø

(2)总体规划原则:

节能监管总平台和分平台软件开发设计需符合建设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基于建设单位已有的软件、硬件、网络资源进行,使得信息化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Ø(3)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节能监管总平台和分平台软件开发建设需要满足建设单位能耗监测工作业务需求,且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能耗监测规模。

操作界面风格简洁、明了、易用,方便用户使用;

Ø(4)开放性原则:

提供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技术方案;各种接口符合开发和标准化要求;

(5)标准化原则:

节能监管总平台和分平台软件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应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业界标准,为系统的扩展升级、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提供良好的基础;符合国际SOA标准,B/S模式;

Ø(6)可扩展、易扩展原则:

总体构架灵活,以便于根据用户量的变化、能耗监测体系调整、工作需求的增加动态地扩充相应功能。

另外,该系统要充分考虑与其它外部系统的接口需要。

5.1.2汇总平台软件功能

(1)能源配置

提供各部门分平台基本信息,包括部门名称、建筑物名称、建筑物内用能区域、用能类别、用能设备、采集设备等配置信息。

(2)能耗监测

定期(不少于每周一次)接收各部门能耗数据(数据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展示能耗情况时最细粒度为小时),实现远程监测各部门能耗。

以数据列表和图形(曲线图、柱状图、堆积图、饼图等)方式显示各部门、各单体建筑以及重点能耗设备的用能情况。

分项监测。

对各部门能耗情况进行分项监测。

对于建筑中用能量较大的系统,可通过界面上的分项用能监测选项,选择拟重点监测系统进行查询、监视。

专项监测。

对各部门空调系统按照系统分类进行运行参数、能耗监测;汇总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在线运行数据,同时提供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节能运行方式,以指导空调的节能运行。

(3)能耗概览

提供地图定位、列表与图形组合展示的方式,显示中央国家机关所有部门、不同类型的部门、单个部门和单个建筑的基本信息、能耗情况。

(4)能耗统计分析

对所有部门、单个部门、单一建筑、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等在指定时间段的能耗进行分类、分项统计分析,用户可以选择特定的年、月、日进行。

支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报表》生成,支持数据导出功能。

提供不同时间段(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不同气候环境情况下的建筑能效分析。

进行不同时间范围内能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根值、条件相关分析,分析各用能设施设备能耗与时间、环境人员因素的相关关系,提供系统耗能的靠前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设备,提供节能潜力分析、节能管理、改造措施建议。

(5)能耗排名及公示

对各部门、建筑总能耗、分项计量、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能耗情况在指定时间段内进行排名,划定能耗监管重点对象,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排名情况。

(6)能效评估、诊断、审计

提供对各部门和单个建筑的月度、季度、年度能效评估综合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报告应包括用能单位用能情况分析、节能潜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等内容。

分析报告根据相应模板可以自动生成,支持修改和导出。

提供能源审计功能。

通过对建筑能源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