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15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docx

湖南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期。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现代化汇聚了强大推动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确保亿万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党共识。

全社会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环境更为有利。

二是“三农”投入持续加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物质保障。

新常态下中央更重视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并将“三农”作为财政投入的优先保障对象。

随着全省经济总量的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将不断增强。

三是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夯实了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搭建了新平台。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大动脉的交汇点。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农业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释放了更大活力。

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生产要素进一步激活,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原动力。

与此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依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种养结构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大众化的农产品“卖难”与个性化的优质农产品“买难”并存。

二是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电路网建设滞后,烘干、储藏等产后设施不配套。

农业预警应急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社弱小,覆盖面不广。

农业规模化水平低,土地集中度不高,规模经营主体少而弱,带动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转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

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仍然趋紧。

耕地复种指数高,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压力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

五是农业发展支撑能力仍然不强。

农业科技创新缺少重大突破性成果,科研与生产衔接不紧,新技术转化应用不足,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强。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各环节信息化链结不紧。

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农机化发展在区域、领域、环节上不平衡,装备结构不优,农机农艺融合不紧。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农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

七是农民持续增收仍然困难。

农村二三产业欠发达,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同步迈入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组织形态优化、技术装备先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农业产出水平:

粮食产能达到640亿斤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蔬菜、食用油、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稳定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科技与物质装备水平: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标准化实施规模达到7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50%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率达到80%以上。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

1。

可持续发展水平:

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316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80%。

农村全面建成小康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左右,27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全省80%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水平。

(三)主要任务。

1、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多元有效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突出粮食产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适度发展优质专用旱粮;加快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和标杆企业、知名品牌培育,加强烘干、贮藏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做大做强蔬菜、油料、柑橘、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时鲜水果、花卉、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

加快养殖业转型发展。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做大草食畜牧、特色家禽和现代渔业,开展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试点示范,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扶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挂牌上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

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商等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渔)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坚持“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基本方向,全力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强农业产地环境治理。

实施减药控肥,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治理,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耕地地力,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安全生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着力推进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

加强品牌培育,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4、强化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强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基础建设,建设国家水稻分子育种等农业科研平台,培育壮大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机制。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五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

鼓励和扶持国家级生猪、肉牛等核心育种场开展联合育种,加大畜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快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高产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和引种示范推广。

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业装备产业,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5、创建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体系。

促进产业协调,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各环节有机衔接,构建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形成各具特色的协调合作互动发展格局,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进一步明确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洞庭湖生态农业区、大湘南丘陵农业区、大湘西山地农业区功能定位,建设一批与区域功能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县域名片,打造县域农业经济品牌,创一批品牌产品、树一批品牌企业、立一批品牌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提质扩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

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脱贫一批”目标。

三、产业布局

(一)粮食产业。

发挥水稻主产区优势,在双季稻区推广“早超晚优”种植模式,在优质稻生产优势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

在种植双季稻温光不足、种植一季稻温光有余的区域,大力发展再生稻。

在生态良好的区域积极发展高档优质稻,打造优质口粮核心区。

在大湘西和湘南山地发展玉米、红薯、马铃薯、豆类等优质专用旱粮。

(二)经作产业。

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蔬菜基地,扶持蔬菜生产重点县,稳定城镇常年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蔬菜供应和质量安全。

巩固提升湘南南岭山区、湘中雪峰山区、湘西武陵山区柑橘优势区域,建设一批出口柑橘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桃、李、梨、猕猴桃等特色水果。

扶持雪峰—武陵山脉、罗霄山脉、南岭山脉和长岳丘陵茶叶优势产区。

稳定湘北油菜生产,实施油菜“西进南下”战略,在湘西、湘中、湘南等地区推广稻油轮作模式。

稳步推进棉区耕作制度改革和作物结构调整。

在长株潭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发展花卉,在重金属污染结构调整区发展非食用性桑、麻类及花卉等替代作物,在湘西山区发展多用途蚕桑,在湘西南山地发展道地药材。

(三)养殖业。

科学划定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水网密集区退出畜禽规模养殖,加快推动规模养殖向适养区转移。

巩固生猪优势产区,在武陵山区、雪峰山区、罗霄山区、南岭山区等适养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湘西黑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宁乡猪、黔邵花猪、湘西黄牛、滨湖水牛、马头山羊、湘东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