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
无锡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B.组成DNA、磷脂和ATP的元素不同
C.饮食中过多摄入胆固醇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D.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核酸和ATP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肝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A错误;组成DNA、磷脂和ATP的元素相同,都是C、H、O、N、P这五种元素,B错误;饮食中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堵塞,C正确;细胞中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D错误。
2.下列有关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
B.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膜,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
D.含酶牙膏中的酶可以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特性、酶工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因此用果胶酶分解果肉细胞中的果胶,能提高果汁产量,A正确;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B错误;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其稳定性较一般的酶强,C正确;含酶牙膏中的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D正确。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B.光合作用产生的[H]可直接作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原料
C.线粒体内膜折叠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
D.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线粒体内膜折叠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C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有机物所需要的ATP是由光反应产生的,D错误。
4.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B.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图甲表示间期,图乙表示末期,呈现的特点是子细胞核已经形成,但不能确定细胞分裂是否完成,因此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不一定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图丙表示前期,图戊表示中期,前期与中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B正确;图丁表示后期,图戊表示中期,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比后期的更便于观察,C错误;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细胞已经死亡,所以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
【点睛】依据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特别是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点明辨:
甲~戊依次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末期、前期、后期、中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5.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可使细胞器数目发生改变B.分化可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分化可使细胞数目发生改变D.分化可使器官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可见,细胞分化可使细胞器数目发生改变,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可使细胞种类发生改变,但细胞数目不变,C错误;细胞分化可使细胞功能发生改变,D错误。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
C.细胞凋亡是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
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A正确;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C错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D正确。
7.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标记噬菌体
B.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将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搅拌离心后,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D.该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子代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分别获得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用这两种标记的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以分别获得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将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较高,C错误;实验表明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子代的,D正确。
8.下图是一段DNA分子平面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脱氧核苷酸的是④
B.该段DNA分子中含有8个氢键
C.每条链上相邻两个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D.以该片段为模板复制一次需要8个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图中能表示脱氧核苷酸的是①,A错误;在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在图示的该段DNA分子中含有4个碱基对,至少含有8个氢键,B错误;每条链上相邻的两个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正确;以该片段为模板复制一次需要8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错误。
9.海岛上多年前单一毛色的某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A1)、白色(A2)和黑色(A3)三种毛色的种群。
A1、A2、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黄色基因纯合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鼠群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单一毛色的鼠种群只可能表现为白色或黑色
C.不存在两只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D.黄色鼠交配,子代中出现黄色鼠的概率为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鼠群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正确;因黄色基因(A1A1)纯合致死,所以多年前单一毛色的鼠种群只可能表现为白色或黑色,B正确;基因型为A1A3的黄色鼠与基因型为A2A3的白色鼠杂交,子代有黄色(A1A2、A1A3)白色(A2A3)和黑色(A3A3)三种毛色,C错误;黄色鼠交配,其交配组合为A1A2×A1A2或A1A3×A1A3或A1A2×A1A3,由于基因型为A1A1的黄色鼠死亡,所以子代中出现黄色鼠的概率为2/3,D正确。
10.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转录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共同起作用
C.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仍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错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作用,B错误;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C错误;因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仍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D正确。
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利用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杂交育种就是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染色体变异集中在一起的育种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利用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D错误。
【点睛】易错点辨析——“易位”与“交叉互换”比较: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属于基因重组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2.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B.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和促胰液素的共同调节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垂体细胞的表面有多种激素的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促胰液素的发现、血糖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范畴,A错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还受传出神经的支配,B正确;血糖的调节途径之一是:
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可见,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垂体细胞的表面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13.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促进棉株开花结实
B.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放入木瓜去除涩味
C.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出现植株疯长现象
D.禾谷类作物和豆科植物轮换种植,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实例、乙烯和赤霉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适时打顶去心,可降低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促进侧芽发育,进而促进棉株开花结实,A错误;木瓜释放的乙烯能够促进红柿的成熟,因此将木瓜放入新摘未成熟的红柿中,可去除红柿的涩味,B错误;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出现的植株疯长现象,与赤霉素具有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密不可分,C错误;与豆科作物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丰富土壤中的氮素营养,而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禾谷类作物和豆科植物轮换种植,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这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D正确。
14.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种群呈“J”型增长,d种群呈“S”型增长
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
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增大
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
与b、c种群相比,a种群更换营养液的周期最短,酵母菌的营养最丰富,环境最适宜,因此a种群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的速度最快,最接近于“J”型生长,但b、c种群的增长不属于“J”型增长,A错误;更换培养液,既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又减少了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B错误;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减小,C错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因没有将死亡的酵母菌排除,导致其结果比实际值偏高,D正确。
1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DNA溶于0.14mol·L-1NaCl溶液,过滤后取滤液继续提取DNA
B.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效率比直接使用酶的效率要高
C.制得的葡萄酒酸味较重,发酵装置漏气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D.将酶制剂加入普通洗衣粉制成加酶洗衣粉,运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果酒与果醋的制作、加酶洗衣粉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当NaCl的质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DNA在0.14mol·L-1NaCl溶液中沉淀析出,过滤后取沉淀物继续提取DNA,A错误;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因受到固定材料的影响等,其催化效率比直接使用酶的效率要低,B错误;制得的葡萄酒酸味较重,这是因为发酵装置漏气,醋酸菌在有氧存在时,将乙醇变为醋酸,C正确;将酶制剂加入普通洗衣粉制成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不属于固定化酶,因此没有运用固定化酶技术,D错误。
16.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该系统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系统食物链越长,人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就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为农作物提供物质,A错误;该系统通过建造沼气池,秸秆、粪便等在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处理,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正确,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渐递减的,该系统食物链越长,人获得的能量就越少,D错误。
【点睛】疑点辨析:
①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
②建立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码子
B.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标记基因中不能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以防止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
D.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启动子,A错误;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依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可以将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B正确;标记基因中可以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为了防止标记基因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的限制酶应该不具有识别标记基因中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的能力,C错误;导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因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胰岛素进行加工,所以不能直接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胰岛素,D错误。
1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培养中的材料和用具都要经灭菌处理,全程需无菌操作
B.利用发酵罐大量生产细胞代谢产物,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目前常采用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技术
D.动物细胞悬液制备过程中,用胃蛋白酶处理时要注意控制时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织培养中的材料要经消毒处理,用具都要经灭菌处理,全程需无菌操作,A错误;利用发酵罐大量生产细胞代谢产物,没有得到完整的个体,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目前常采用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技术,C正确;动物细胞悬液制备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时要注意控制时间,D错误。
19.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B.从附睾中采集的精子直接与成熟的卵子受精,可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C.对桑椹胚或原肠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新个体
D.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学检验,以防止排斥植入的胚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胚胎干细胞、胚胎移植与分割、体外受精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取,A正确;从附睾中采集的精子需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成熟的卵子受精,B错误;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新个体,C错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因此受体母畜不必经过免疫学检验,D错误。
20.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转换高倍镜后应缩小光圈观察
B.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能清晰地观察到原生质层
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使用煮沸的肝脏研磨液效果更好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BTB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转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增大光圈观察,A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不能清晰地观察到原生质层,B错误;煮沸的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应使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C错误;CO2可以使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BTB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
2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
B.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
C.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不分裂,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的现象,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22.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
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与遗传信息的翻译、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是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A正确;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误;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3.下图为人体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肝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8~1.2g/L
B.图中物质X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
C.胰岛素与受体相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