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114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2123培优检测含答案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2.1-2.3)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 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 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2.下图中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声波的情况。

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情况,A点表示飞机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a

B.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b

C.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能直接从图b中得出飞机飞行的速度

D.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都能直接从各图中得出飞机的飞行速度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成的敏感性不同    

B. 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 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

4.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

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A. 0.5秒                                     

B. 1秒                                      

C. 0.5分                                    

D. 1分

5.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B.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 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6.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

B. G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

C. F听神经,与咽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听觉形成顺序为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

7.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8.某同学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B. 乙图中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丙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 丁图中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9.(2020七下·江干期末)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

小明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

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

B. 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C. 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D. 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10.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

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 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 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11.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 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 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 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 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12.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B. 皮肤可感觉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C. 皮肤上的感受器的多少决定皮肤感觉的灵敏性

D.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

13.如图所示,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

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 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 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 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 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14.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15.(2020八下·慈溪期末)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体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 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编钟正在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编钟

16.(2020七下·仙居月考)下列对各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手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人不能听到蝴蝶飞翔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翔时的频率太低

C. 超声波是指频率不超过20000赫的声波

D. “土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7.宁波某大桥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该设施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dB左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全封闭隔音措施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 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 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18.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

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70

1100

110

700

A. 乙音调较高                                                         

B. 甲响度较大

C. 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 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9.(2020七下·仙居月考)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 ①→④→⑤→③_→②→⑥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①→⑥→⑤→②→③→④                                    

D. ①→③→④→⑤→②→⑥

20.(2020七下·桐庐月考) 1997年7月27日上午,一架B3875型飞机超低空三次飞临新民市大民屯镇大南岗村和西章士台村鸡舍上空,使鸡群受到惊吓,累计死亡1021只,而鸡舍内未死亡的肉食鸡则生长缓慢,出栏的平均重减少近1000克,养鸡业主为此蒙受很大损失。

造成这个危害的原因是(   )

A. 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 飞机发出的次声波     

C. 飞机发出的强烈噪声     

D. 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

21.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1.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21题图第22题图

22.如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

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编钟越大,音调就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

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________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23.(2020八下·宁波月考)《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位神奇的挑战者,他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震惊了所有人。

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 ,其中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 传到红酒杯的。

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________ ,并使红酒杯的________达到最大而碎裂。

24.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

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25.(2020八下·镇海期末)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

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填“高”、“低”、“快”或“慢”)。

26.(2020七下·丽水期末)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________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________形成听觉;

(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      (填字母)。

A.响度B.音调C.音色

27.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

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

“真香呀!

”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________。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

28.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甲同学利用一绘图笔在乙同学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

乙同学蒙上眼睛后,甲同学用针轻触测试区上的每一点(每次用力相等),当乙同学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

将乙同学有正反应(即乙同学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下来,结果如下表:

皮肤部位

手背

手掌

指尖

前臂

正反应百分率

50%

85%

100%

75%

(1)对触觉最敏感的测试部位是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乙同学有时未能感觉针尖的触动,原因是________;

29.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0.(2019七下·嵊州期末)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米·秒-1)

空气(0℃)

331

铜(15C)

3750

空气(15℃)

340

铝(15℃)

5000

水(15'℃)

1500

钢(15℃)

5200

 

(1)写出一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关的规律。

________

(2)气温为15°C时,在长为850米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时间间隔为2.33秒。

制造该金属管的材料可能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31.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①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

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②噪声诊病。

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激光听力诊断器,先让装置发出微弱短促的噪声波,使人的耳膜振动,然后由装置中的微型电脑根据回声,把有关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师诊断。

此法测试快速,对人体无害且不痛不痒,很适合儿童诊病。

③噪声武器。

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噪声弹”,能在瞬间释放出大量噪声波,麻痹人的中枢系统,使人暂时昏迷。

该弹可以用于对付恐怖分子,特别是劫机犯等。

(1)噪声被利用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为乐音。

因为噪声是由发声体做________(选填“无”或“有”,下同)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而乐音是由发声体做________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发现,对人类来说,噪声________。

32.(2020七下·长兴期中)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

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________ (选填“高”或“低”)。

(2)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应该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3.(2020七下·桐庐月考)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0

1450

E

0

4900

(1)通过比较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__声敲打声。

34.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

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________的。

四、解答题(共2题;共12分)

35.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试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36.(2019八下·余姚月考)校运会上,100米决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终点处的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声时才开始计时的,那么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

(已知常温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D

7.【答案】A8.【答案】D9.【答案】A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D

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A20.【答案】C

二、填空题

21.【答案】响度;增大

22.【答案】低;2

23.【答案】能量;空气;音调;振幅

24.【答案】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25.【答案】振动;高

26.【答案】

(1)耳蜗

(2)大脑(3)C

27.【答案】

(1)鼻、眼、舌、皮肤

(2)大脑皮层(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28.【答案】

(1)指尖

(2)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发声器官

29.【答案】

(1)乒乓球被弹起

(2)将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30.【答案】

(1)合理即可

(2)铝

三、实验探究题

31.【答案】

(1)不能;无;有

(2)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

虽然噪声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现出对我们有害的一面,但噪声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合理即可)

32.【答案】

(1)高

(2)1、2、5;铝棒的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长度的越大,发声频率越低

33.【答案】

(1)ADE

(2)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3)3

34.【答案】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四、解答题

35.【答案】材料应该具备蓬松多孔的特点,这样能够很好地吸收噪声。

36.【答案】

(1)解:

声速远小于光速,使成绩测定误差较大

(2)解:

因为光传播100米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所以△T=S/v声=100m/340m/s=0.29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