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3622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1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六单元教案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2)课时

执笔人:

罗兵兵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点

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

难点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解题。

1.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3.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1.抢答知识。

2.说李白,背李白的诗。

 

3.理解题意。

二、读诗,理解诗意

▲通过注释或查字典或交流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同学们读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大家看看,应怎么说才通顺。

1.读诗,理解词语。

 

2.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

三、迁移学习第二首诗

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望洞庭》,看谁理解诗句的意思快。

学习第二首诗,理解诗意。

四、再读诗,感悟诗的意境

▲从描写的景物入手,体会感受。

▲从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体会心情。

▲从想象入手,想象作者的心境。

▲用语言或画面表达作者的心境。

1.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是带着自己的感受来写的。

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那些景物?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诗人的心情怎样?

2.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

他写《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了解了这些背景,你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3.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4.大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白银盘里一青螺”美在哪?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1.说出景物及感受和诗人的心情。

2.了解作者的背景,说出新的感受。

 

3.说出自己想象中的心境。

4.表达作者的心境。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升华情感

▲多种形式读第一首诗,体会诗的情感。

▲有感情地读第二首诗。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试试看,你会怎么读?

2.“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谁能把作者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3.你最欣赏哪一句?

1.有感情地读第一首诗。

2.有感情地读第二首诗。

3.说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六、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学会概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从广为流传的词入手,激发兴趣。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引起兴趣,学词。

二、以播放江南春景图激起表达的欲望,用词赞江南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看了这些美景,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

欣赏画面,用词语赞美。

三、解题入手,激起兴趣,抓住“好”字,体会词意

▲理解“忆江南”

▲说词牌名。

▲找对子。

▲体会“好”。

▲说抓住什么写“好”?

1.你对“忆江南”是怎么理解的?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

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2.你还知道其他的词牌名吗?

3.同学们,大家能不能仔细读一读,看一看这首词里边藏着一个“对对子”,你发现了吗?

4.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

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5.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所以诗人才这样怀念。

那么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这“好”的呢?

1.理解词牌名

2.说出其他的词牌名。

3.找诗句读。

4.说说对“好”的体会。

5.找诗句说怎么写“好”。

四、体会作者的心情

▲对比中学习。

▲对比中体会。

▲读中悟出作者的情感。

 

▲从歌曲中感悟作者的情。

1.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2.而此时诗人旧谙的江南却已是怎样?

从中你体会此时诗人的心情是这样?

3.是啊,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所以,同学们,这江花中,这江水中,分明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

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显情深啊!

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啊!

因此,这首词,才会深深地打动着今天的我们。

4.“古人唱歌兼唱情!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

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1.学习《魏王堤》

 

2.对比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3.读词,说感悟。

 

4.听歌曲,说感悟。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提供一个“忆江南”词牌的网站)

课外查找“忆江南”网站,自学。

六、抓住重点,学会概括

板书设计

课题

2.桂林山水

(2)课时

执笔人:

罗兵兵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写一段话。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新词,会写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了解桂林。

 

▲学会概括。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为什么呢?

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

2.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

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1.激起兴趣。

 

2.读课文,概括每个小节内容及课文内容。

二、以图学文,抓特点,品句子

▲出示图,让生读第二小节,学会抓描写特点的词语。

1.先看图,再读读书。

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

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

找出这些词,画上“……”符号。

2.把几个词连成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

如果我们告诉人家:

漓江的水又静

1.欣赏图的美景,再读第二小节,学习抓描写特点的词语。

 

▲品味叠词及感叹句的表达。

▲通过比较,品味排比句的气势。

 

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

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

如果换成感叹句该怎么写?

3.什么是排比句?

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

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

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

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2.分别用上叠词和感叹句体会。

3.比较中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三、自读自悟,学习表达

▲自悟文中的句式,体会表达的特点。

▲学习表达。

1.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句式也值得我们品味,大家找出来,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可以先说个简单的。

试试看。

1.找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说句子。

四、抓住重点,学会概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激起回忆

▲读第三小节,学习做读书笔记。

1.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怎样美呢?

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

请大家读两遍。

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

”记号。

第二遍要抓住重点。

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

”。

1.读第三节两遍,并用符合做标记。

二、用具体形象再现情境,理解抽象的词

▲用绘画、生动的语言描述再现情境,模仿说。

 

▲画图,找词语,学习表达。

 

▲想象中,学习表达。

1.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拔地而起)。

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各不相连)。

根据画面,模仿句式,练习说说桂林的山像什么?

2.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3.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

看到这儿清山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1.根据老师的描述,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理解,并模仿句式练说。

 

2.根据老师的描述,用文中的词语说。

 

3.想象你来到桂林,想说什么?

三、品味山和水相遇的景象

▲读文,品味。

▲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

 

▲首尾连起来读,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写法。

1.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2.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

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

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来的画。

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3.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1.诵读最后一段,说出作者的感受。

2.在比较中领会“连绵不断”的意思。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四、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想象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加深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热爱。

五、抓重点,学概括

板书设计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

执笔人:

罗兵兵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

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用童话中的迷宫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揭题。

 

▲释题。

 

▲理清顺序。

1.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

2.“记”是什么意思?

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的。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1.读题目

 

2.理解题目意思。

3.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抓重点,学文

▲找出作者感受最深的景点。

1.同学们,游记除了交代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

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那么,在游双龙洞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

1.读文,找出最让作者感到刺激的景点学习。

▲说出“孔隙”的特点。

▲体会作者怎么以见闻写出窄小?

▲以“臀”入手,动手触摸,直观地感受窄小,体会写感受。

2.“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儿,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

用你的话告诉我。

3.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4.臀是月字旁的字,这说明和身体有关。

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

大家根据老师念到的部位,动手摸摸看。

这样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窄小。

2.读文,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孔隙的特点。

3.找出文中的句子读读说说。

4.动手触摸,直观地感受孔隙的窄小,知道这是作者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创设情境,品味

▲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描写。

 

▲归纳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来写孔隙的窄小。

1.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

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你是怎么躺的?

……

行了,那就开船吧!

(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

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

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

……因为,我又感觉……

终于,过了孔隙啦!

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

……从孔隙出来了,你的感觉是……

2.作者就是用自己的见闻,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1.闭眼,想象情境,说出各种不同的感受。

 

2.悟出通过见闻和感受写出特点的方法。

五、抓重点,学概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回顾作者怎么写“孔隙”。

 

1.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叶老先生在游双龙洞时最刺激的是(过孔隙),那可是要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真是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作者是通过写什么来突出“孔隙”的窄小?

1.回顾作者通过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突出“孔隙”的“窄小”。

二、学习“途中”的美景

▲出示句子读,理解“明艳”。

▲出示写“溪流”的句子读,体会准确的表达,并学说。

▲归纳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

1.同学们,叶老不愧是个大作家,他所过之处都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请大家读读句子,结合句子来说说“明艳”的意思。

2.在他笔下,就连溪水都变得有形有声了。

你能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吗?

谁会学着说一句话。

3.这真是看山山有色,听水水有声呀。

山花相映、红绿争辉的绚丽,从中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明艳”一词带给我们的赏心悦目,带给我们春天如此般明朗与炙热的情怀。

又从溪水的形和声中享受它的节奏韵律美。

1.读句子,结合句子来说说“明艳”的意思。

2.读句子,体会通过拟人、两对反义词的准确表达,并学着说说。

3.悟出作者的写作之妙处。

三、研读“外洞”与“内洞”的特点,体会表达

▲摘录文中的句子读,理清写作的顺序。

1.这篇文章,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谁能找出句子读读。

同学们,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1.读句子,理清顺序。

▲从文中找出句子,研读“洞口”和“外洞”的特点

▲闭眼想象“外洞”的宽大,读句子体会怎么写具体,并试着说。

▲以“导游”的角色,学习“內洞”的景象。

 

▲看图拓展想象,“內洞”还有哪些景象?

2.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3.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四百人,而外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

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

谁能读出外洞的大?

4.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

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谁能当一名“导游”,把洞内的神奇景象向大家介绍一下?

导游: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

大家看……

5.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2.找出写洞口和外洞的句子读、品出“宽”与在“大”。

3.闭眼想象,读出“外洞”的“大”,体会出“列数字”的写法,并试着说句。

4.扮演“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內洞的神奇景象。

5.想象內洞的其它景象,说一说。

 

四、总结归纳作者的写法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

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抓住重点,学会概括

板书设计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1)课时

执笔人:

罗兵兵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揭题,激趣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整体感知,思考作者的游览顺序。

1.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

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

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2.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象。

留意作者的行踪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天山是怎样的景象。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文中作记号。

二、引导读通

▲整体感知。

1.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想想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2.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3.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抓住天山的水、树、花品味语言的美。

 

3.有感情地读课文有关段落。

 

三、学习表达

▲说出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的特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式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述景物。

 

四、抓住重点,学习概括

板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执笔人:

罗兵兵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

重点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

教学

难点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小草纷纷探出了小脑袋,柳枝也悄悄地抽出点点嫩芽……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走,我们去春游。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去年的春天,你们去了哪里?

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今年我们如果要举行春游,你们要去哪儿,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回顾以往在春天的时候去过什么地方,谈谈愉悦的心情。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

要去春游,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然后做好记录。

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要求,并准备纸和笔。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被推荐的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1.按小组进行讨论。

2.组长统一小组的意见。

3.推荐一人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三、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讨论方案。

 

▲班长统一方案。

1.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发言的同学请说出你们小组讨论后的结果:

去哪儿春游?

什么时候去?

会开展什么活动?

要做哪些准备?

甚至还可说说注意事项。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议。

 

2.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请班长做好记录,并向全班同学宣布。

 

1.小组一名代表说出充分飞理由,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2.班长统一大家的意见,共同制定一份春游的方案。

 

四、根据要求,抓住重点概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预期环节目标

教师语言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有选择地听写词语。

1.平常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