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知识讲解.docx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知识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知识讲解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主要内容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核心内容: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
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第一、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第二,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
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第三,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学习要求
一、了解为人师表的内涵
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二、要深刻认识到教师善于以身作则
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
为人师表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
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三、要明确一位优秀教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四、要深刻理解教师的伟大和崇高
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
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五、要深刻理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课程学习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
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
乌申斯基所说:
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
“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
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
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
“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
案例: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
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
鲁迅说: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
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
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
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
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
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
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
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
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
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
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
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
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
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
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
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
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
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
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
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
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
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
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
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
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
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案例一:
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
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
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
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
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赵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案例二:
高老师是小方同学上初二时的语文老师,高老师讲课的内容无所不包,循着课本的线索,东西方故事信手拈来,即成文章。
高老师的教学超越了枯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成为对人物、山水、思想、文学的巡礼。
小方听高老师课的感觉是穿越知识的屏障,感受文化的魅力。
小方坐在课堂上常常激动,有时会感觉一种类似音乐的东西从心里油然升起。
这时,小方觉得高老师就像一尊神。
高老师的头发永远整齐,衣履永远洁净,谈吐文雅,表情淡泊,周身洋溢着学者的气韵。
当时的小方生性顽皮,平时不知被多少老师骂过罚过,但是,自从听了高老师的课,小方收起了玩性,努力变得文雅起来。
是高老师让小方等孩子看到了完美人性所应有的光芒。
或许高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小方认为是高老师决定了他一生中心灵上对高尚和完美的追求。
(选自《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9日)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
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
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
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
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
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
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
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
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
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
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案例:
近日一段“珠海北大附中师生课堂抡凳互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视频显示,一女生频频打断老师讲课,老师恼怒之下踹了学生的课桌,随后女生拿板凳砸向老师,最后两人互殴起来。
课堂上发生师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造成师生互殴事件这就很不正常。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责任和义务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但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
虽然学生的多次打断老师的讲课,教师应该先停下来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弄清楚学生为什么会打断自己的讲话,学生的话有道理吗?
在心中三思,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话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若是善意的,就加以表扬鼓励,若是恶意的,就用说理教育法,耐心说服学生,即使面对学生的恶意,不能发怒,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
在你发怒之前,想一想你发怒的原因,找出原因之后你的怒气可能早已消失了。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
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
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
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
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
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
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08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
有的人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
有的老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资本就摆资格,讲价钱,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例如,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削弱;有的教师热衷于炒股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少数班主任对教室内的座位实行有价安排,学生家长“感情投资”了,学生就被安排在好位置上,否则就是“后”、“边”、“角”了。
有的教师公然当起商品的代言人,学习工具、教学用书、生活用品一律由其统一采购,变课堂为商场,变学校为市场。
有个别教师甚至明目张胆向家长索贿,真是利欲熏心,有辱斯文,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公德,在社会及学生家长中产生了恶劣影响,污染了社会风气。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
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
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
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
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
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
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
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
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案例
在绥棱县某小学门口,人们看到一些教师上班时肩上扛着冰棍箱子,手里拎着装满瓜子、巧克力等零食的塑料袋走进学校。
教师上班,不带教材和课本,却肩扛手拎装零食的箱包,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恰好这时有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经过了解才知道其中的内幕。
原来,这些教师都是各年级的班主任,他们上课时是教师,下课时就成为了“老板”,把带进班级的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