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园林绿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绿化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8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5
3、行业资质管理7
二、行业发展情况和规模7
1、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7
2、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9
三、行业主要特征10
1、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0
2、属于资金密集型10
3、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11
四、行业发展的前景11
1、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11
2、财政支出为园林行业提供良好支撑12
3、房地产市场带动地产园林蓬勃发展13
4、园林绿化养护将为园林行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1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
1、有利因素15
(1)国家政策支持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15
(2)城市化率的提升形成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直接需求16
(3)PPP模式推出为园林行业提供新的运营模式16
2、不利因素17
(1)行业标准体系及管理规范不完善17
(2)缺乏行业复合型人才18
六、行业进入壁垒18
1、业务资质壁垒18
2、资金壁垒19
3、人力资源和优秀的管理团队19
七、行业风险19
1、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政策调控的风险19
2、资金周转率低的风险20
3、施工季节性风险20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制
园林绿化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园林绿化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承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拟订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监督管理,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会同文物等有关主管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申报,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等。
其中,园林绿化工程业务资质具体由城市建设司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业务资质具体由建筑市场管理司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所在省、自治区的园林绿化工作,直辖市及各城市的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
公司地处深圳,主要的管理部门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及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等。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我国政府对园林绿化行业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包括各类园林企业市场准入的资格审批、查验和资质的认可、确定以及园林业中各类个人执业资格的审批;二、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项目报建、招投标、合同鉴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工程验收、工程养护等;三、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标准管理,包括造价控制、定额管理、价格信息、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和规程等。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于2011年1月8日修订。
主要适用于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2)《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城(1995)383号】,1995年7月4日建设部发布,明确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查按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分级进行,并统一印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
(3)《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建城(2009)157号】,2006年5月23日建设部发布,2009年10月9日修订,主要明确园林绿化企业分类标准。
(4)《建设部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建城(2007)27号】,2006年8月23日建设部发布,2007年2月1日修订。
(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2007年6月26日发布,主要明确申请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实施对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的监督管理。
(6)《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2007年3月29日建设部发布,明确建设工程的设计资质标准。
(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标(1999)46号】,1999年2月24日建设部发布,明确城市绿化工程验收的技术指标。
(8)《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2010年5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立了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的通知》【建城(2012)170号】,2012年11月2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主要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中生态园林城市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2012年11月1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园林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管养并重转变,实现城乡绿化面积的拓展、绿地质量的提高和管养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3、行业资质管理
1995年7月4日,建设部发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城(1995)383号】,明确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查按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分级进行,并统一印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
壹级企业由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预审,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贰级企业由所在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关审批、发证,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叁级和叁级以下企业由所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报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006年5月23日,建设部发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建城(2009)157号】,并于2009年10月9日修订,主要明确园林绿化企业分类标准。
二、行业发展情况和规模
1、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
自200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以来,我国绿化面积总量和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内树木、城市中心地区绿地以及绿化隔离林带数量明显增加。
根据城乡建设统计公报,2001年末,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81,91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84%,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63023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6平方米。
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01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0%,建成区绿地面积1808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24%,公园绿地面积577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
2、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47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25%。
三、行业主要特征
1、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大区域气候差异较为明显,另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城市建设的投资金额差异也较大。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园林行业的地域性较为明显,华东和两广及海南地区的园林绿化发展较为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华东地区的城市绿地面积占比为3679%,两广及海南地区占比为2893%。
2、属于资金密集型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所涉及的工程项目金额较大,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苗木种植、绿化养护等各业务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运行。
另外,下游客户结算节点与上游供应商结算节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需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垫付大量的现金流。
3、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由于我国园林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内企业的规模和经营实力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具有城市园林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约3000家,截至2014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园林网统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企业仅有987家。
但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根据中国花卉报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的合计营业收入为638亿元,较2011年度增加30314亿元,增幅为4751%,平均收入为1276亿元,较2011年度增加606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较2011年度增加24家。
四、行业发展的前景
1、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抓手。
2012-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显现。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举措。
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其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财政支出为园林行业提供良好支撑
城市园林建设由于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公共设施性质,因此地方财政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支出已经成为推动国内各地绿化覆盖率提升的主要支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地方财政总支出在最近10年内迅速增长,由2005年的258万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129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60%。
随着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也得以不断攀升,由2005年的4113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81965亿元。
地方财政增长速度
3、房地产市场带动地产园林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升,住宅小区的景观布置、绿化程度等均已成为开发商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城市周边别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而高档别墅的园林设计已经成为开发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房地产投资金额为95,0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2262亿元,增幅为1049%。
4、园林绿化养护将为园林行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
园林绿化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完成建设后需要对植被进行专业的养护管理,以保证绿地美观和实用。
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养护在整个园林绿化环节十分重要,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对植物和土壤提供系统的、专业的护理。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绿化养护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城市绿地面积为24272万公顷。
目前,我国市政园林养护业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来完成,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导致绿化养护成本偏高、资金投入效率较低。
但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逐渐简政放权,园林绿化养护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园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
2012年11月18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并提出未来园林绿化建设目标:
至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国家Ⅰ级标准。
另外,要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目前我国共有约657个设市城市,其中仅有200余城市满足国家I和II级标准,近70%的城市需要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力度,为市政园林施工企业带来广阔市场。
2014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发改农经(2014)226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防治水土流失、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及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农田、城市、海洋七大生态系统等十二项建设任务。
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需达到4459%。
(2)城市化率的提升形成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直接需求
随着GDP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需求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477%,较2005年城市化率提升1178个百分点。
截至2014年,我国现有城镇居民749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
伴随城市化进程提升的是我国城市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绿化程度、空气清新指数的需求旺盛。
(3)PPP模式推出为园林行业提供新的运营模式
2014年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和《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112号】,为PPP业务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通过PPP模式,园林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可以得到极大改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提升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同时,园林企业可以通过PPP模式拓展现有业务范围,例如通过出资成立平台PPP公司拓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或者生态修复等业务领域;另外,相对于原有BT模式,政府从原有债务方转变为权益方,而且政府往往以非现金形式出资,其在态度上必然更加积极,行政资源会更加向项目倾斜,以保证项目稳定的现金流。
PPP模式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融资的窘境,为园林行业提供了新的运营模式,将为行业内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1)行业标准体系及管理规范不完善
近年来为规范园林行业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但目前,我国园林行业仍然面临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园林绿化标准体系未能涵盖风景园林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领域,难以真正反映行业的结构和特点。
园林项目质量、安全、管护标准相对较少,园林市场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设计以及行业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等,还有待完善。
(2)缺乏行业复合型人才
园林行业集设计、施工、养护等于一身,其涉及的细分产业较多,同时对于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园林行业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园林美学、建筑材料学、大众心理学等多门基础性学科,还包括植物栽培学、景观营造学、园林工程学等多门技术应用性学科。
由于我国园林行业起步较晚,国家在培养园林专业性人才方面的规划和重视程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大专院校除部分农林院校外基本没有专门设置园林专业,而且园林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及其科研实践滞后于行业发展,造成国内园林专业基础教育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园林行业能够掌握景观设计和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六、行业进入壁垒
1、业务资质壁垒
目前我国对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由住建部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技术、人员构成、设备条件等综合因素,对企业从事园林绿化业务的资质进行审核、评定,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同时规定了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的项目承接范围,例如城市园林绿化贰级企业可以承接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下的园林项目;而1200万元以上的园林项目,只有具备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项目招投标工作。
综上,业务资质是进入园林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2、资金壁垒
园林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特别是现有运营模式下,国内园林行业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市政园林业务,政府财政支出的频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周转率。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其他行业。
因此,进入园林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现金流,成为进入该行业的又一障碍。
3、人力资源和优秀的管理团队
园林行业涉及的专业较为广泛,不仅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要求,同时对从业人员的专业领域也有挑战。
一般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有工程技术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水平,目前行业内人才稀缺,特别是行业复合型人才匮乏,对于行业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稀缺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不易建立是进入园林行业的一个制约因素。
七、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政策调控的风险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分为市政园林和地产园林两大类。
市政园林主要依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而地产园林则依赖各地政府或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投资规模。
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波动,为平衡财政支出,各级政府可能会缩减对于市政园林的投资,直接导致园林行业市场萎缩。
另外,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最近几年的繁荣后,目前正处于调整状态,若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紧缩性政策,则对地产园林将产生不利影响。
2、资金周转率低的风险
园林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低,由此带来的资金周转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大。
同时,由于我国园林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的规模较小,较长的付款结算周期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和融资安排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3、施工季节性风险
园林行业主要业务在室外进行,因此业务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我国北方地区受寒冷气候影响,冬季为园林工程施工业务的淡季,而南方地区冬季温度相对较高,园林工程施工业务基本不受季节性影响。
此外,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直接影响园林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周期,如旱涝、极端气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