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01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docx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

玄武岩纤维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安装工艺

1管道的埋地敷设安装

1.1管沟开挖

1.1.1管沟开挖可用人工或机械进行。

视具体情况或需要,可采取两种方法开挖,一种是自第一、第二根管道或管段开始,随安装的进展分段开挖,随挖随安装,然后回填;另一种方法是先将分段或全一部管沟挖完并处理好后再安装,然后回填。

当采取第二种方法开挖且开挖深度较大时,应分层开挖,其中人工开挖深度超过3m时,分层深度一般不超过2m;机械开挖的分层深度应按机械性能确定。

层间应留足够宽度,以便于操作且保证安全的平台,该平台待其一侧或两侧管道安装完毕且回填后再予以挖除,然后安装、回填。

1.1.2管沟断面外形可以是梯形或准矩形,视土质情况确定。

管沟断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沟底部宽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管道一侧工作面的宽度可采用表1的规定。

表1管道一侧工作面的宽度(mm)

管道直径

管道一侧工作面的宽度

<500

300~400

500~1000

400~500

>1000

600~800

当沟壁土壤不能提供稳定的侧面支撑时,应增加管沟宽度,并应按1.1.6的要求对沟壁加以支撑。

管沟边坡坡度:

管沟边坡坡度以保证不塌方、不偏帮为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在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管沟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沟壁不加支撑的情况下,管沟边坡最陡坡度可参考表2的给定值。

表2深度在5m以内的管沟边坡最陡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的砂土

1:

1.00

1:

1.25

1:

1.50

中密的碎石土类

(填充物为砂土)

1:

0.75

1:

1.00

1:

1.25

硬塑的轻亚黏土

1:

0.67

1:

0.75

1:

1.00

中密的碎石土类

(填充物为粘性土)

1:

0.50

1:

0.67

1:

0.75

硬塑的亚黏土、粘土

1:

0.33

1:

0.50

1:

0.67

老黄土

1:

0.10

1:

0.25

1:

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

1.00

管沟深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在管道接头或需要进行人工操作的部位,在管沟开挖的同时应开挖满足操作要求的操作坑。

操作完毕,该坑应用回填材料仔细填好并压实,使管道在整个长度上形成稳定、连续的支撑。

1.1.4管沟沟底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沟底应保持连续、平整,无明显可见的圆石或尖角形石块及其它可能对管道产生集中载荷的硬质物;不得有悬空、沉陷。

在硬质土地区,沟底应向下深挖,然后铺放一层厚度最少为150mm的砂或其它回填材料作垫层,使管道稳定坐于垫层之上,形成紧密接触。

在流沙性土壤、有机土或体积随水分含量而变化的土壤地区,除按1.1.6做沟壁支撑特殊处理外,应进一步深挖并用回填材料回填、压实,提供一个厚度不小于150mrn的人工基础。

3在土质良好地区的正常开挖不应扰动天然地基,非故意超挖部分应用砂或其它回填材料补上并压实,不得将原土填回超挖的地方。

经处理后的沟底高程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20mm

1.1.5管沟开挖时,应将挖出的土石堆放于不影响下管的管沟上沿一侧或两侧,距沟口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不得掩埋附近建筑物和其它设施,且不得影响它们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1.1.6在不稳定上层及有积水地段开挖管沟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当只存在不稳定土层时,随挖土的加深,自上而下设置足够数量的木质撑板或钢板桩对管沟侧壁加以支撑,并适量深挖,结束开挖后回填砂、砂砾或砂土质混合物并压实至95%的压实度,形成厚度不小于150mm的稳定基础和垫层.

当既存在不稳定土又有积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排水并随挖上的加深对沟壁加以支撑,做沟底人工基础;或者不加沟壁支撑而采取加大管沟底部宽度和管沟边坡坡度的办法保持沟壁稳定,并做人工基础和垫层见图[见图1

(2)]。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

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在管沟开挖和管道安装期间排水或抽水不得间断,保证接口处无水,直至安装完毕并回填到足以防止浮管的高度为止、当采用井点法排水时,排水井点管拔出后的空洞应立即用砂石等填实。

(1)

(2)

说明:

A-基础;B-垫层,最小厚度为150mm;C-管道两侧回填土,回填与压实高度至少为管径的70%;D-当地回填土;E-支撑物,可抽出可不抽出;N-足够数量的支撑柱或板桩;T-经处理的回填土;M-在这些地点应确保稳定支撑,压实厚度为管径的5%;GD-沟底宽度,一般为3倍管径;S-管道至支撑壁距离,DN500~1000mm管道150~300mm,DN1000mm以上管道为300~500mm;DN-管道外径.

1.1.7管沟开挖过程中发现已建地下各类设施、构筑物或文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井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需交又穿、跨越已有各类管道、电缆时,应征得设计部门和产权单位同意后再进行穿越铁路、公路等工程按设计规定和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1.2管道安装

1.2.1管子应水平吊起放人管沟内。

下沟的管子应均匀压在坚实稳定的垫层或沟底基础上,使管子下部和沟底完整、连续接触。

严禁用永久性的垫块为管子调平。

当管子铺放在有坡度的沟床上时,应采用固定支墩或木质楔形物作位置固定。

1.2.2连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应按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连接安装。

冬季施工时,承插连接管道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对胶结连接的管道,连接安装后,应对全部接头逐个进行检查如发现裂纹、气泡、层间开裂、贫胶区和烧伤等缺陷应进行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对于承插式连接的管道,连接安装时,相连两管轴线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允许偏斜夹角应符合表2的规定,大于此规定时应加装弯头改变方向。

接口连接安装情况应填写接日施工记录。

表2相连两管轴线间允许偏斜夹角

管道直径(mm)

允许偏斜夹角(°)

DN≤500

≤3

500<DN≤900

≤2

DN>900

≤1

两管轴线问偏斜夹角大小可用图2示通过测量相连两管连接开口量的方法求得,或用图3示通过测量定长相连两管远端偏移距离的方法求得。

图2通过测量连接开口量确定

图3通过测量定长相连两管远端偏移距离确定两管连接角度偏斜示意图

如图1所示,连接时,在距插口端插进深度限位线以外一定距离处作一环向标记线H,连结后分别测量承口端离标记线的最大和最小距离b和c,则连接开口量

,由连接开口量确定的角度a等于相连两管轴线间的夹角,a按下式求得。

(1)

由图2可知,相连两管轴线间夹角a按下式求得。

(2)

1.2.3沟底可能积水地段的管道安装宜采用边开挖、边安装、边回填的方法进行。

1.2.4在弯头、三通、盲板、泵、阀、法兰等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固定支墩和止推支墩。

1.2.5管道安装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加装伸缩节和膨胀器。

伸缩节和膨胀器不得任意错位。

1.2.6当管道通过铁路、公路下方或遇到其它障碍物需要穿越时,应按设计要求加装钢套管。

管道插人套管前,应在管道外套上邵氏A硬度为40~50、厚度大于6rnm、宽度不小于150mrn的氯丁橡胶圈,橡胶圈间隔不应大于200mm。

1.2.7在有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如保护套管的两端、岩石管沟与土壤管沟结合处,或管道进入人孔及其它结构物时,应加装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缓和可能存在的任何剪切应力或振动的柔性系统。

1.2.8在同一管沟内安装平行管道时,管道之间应有满足检修和压实回填土的距离。

1.3回填与压实

1.3.1管道连接安装完毕后,管沟应及时回填并压实,但接头接口部位在试压前应外露。

1.3.2回填前管沟及附属物应符合以下要求。

管道均应连续、均匀地座落在稳固的垫层或沟底基础之上,操作坑己填实,固定管道的支撑物已拆除且拆除空隙已填实,管道下方无空洞、凹陷。

管沟中的砖、石、木块等杂物已清除干净。

支墩支座混凝土已达到规定强度。

1.3.3回填材料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管沟底部至管顶以上300mm范围内的管区初次及二次回填土中不得含有尺寸大于25mm的砖、石等硬块及有机物、冻土,不得用无法压实的淤泥等不稳定土回填。

管顶以上300mm以外的三次回填可用能压实的一般当地原土;冬季回填时可均匀掺人冻土,但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100mm。

回填土的含水量,宜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设备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当回填土含水量高且不具备降低含水量条件,不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时,应用砂、砂砾、石灰土或其它可以达到要求压实度的材料回填。

不稳定土层地段的管区初次回填和与原有管道、电缆等构筑物交叉地带周围的回填,应用经过处理的当地细粒土或砂、砂砾、石灰土等作回填材料。

采用砂、砂砾、石灰土等作回填材料时,其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1.3.4回填与压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区回填应在管道两侧逐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应压实至原±85%及以上的相对压实度。

有特殊要求管道的压实度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同一管沟内平行铺设的管道,两管之间回填压实应和管道与沟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同时对称进行。

管道两侧回填与压实的高度差不应大于300mm,不得使管道位移、损坏接头。

试压前,除接头接日外,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回填,管区初次回填与压实的最小高度应为管道外径的70%,管区二次回填与压实的高度应达到管顶以上300~500mm。

管区上部的三次回填应在试压合格后进行,回填至地面或地面以上设计要求的高度,压实与否和压实度按设计要求执行。

应回填均匀,使管沟填满无空隙。

管道附属建筑物阀并等周围的回填与压实,应与管沟回填同时并沿阀井中心对称进行,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新建管道与原有管道、电缆沟等交叉部位的回填应符合要求的压实度,并应使回填材料与被支撑管道紧贴。

回填可用人工或机械设备。

回填时自沟底至管顶以上300mm范围内的管区回填材料应均匀填人沟内,不得集中推人或倾倒;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应在填人前拌和均匀,不得在沟内拌和。

在管顶以上覆土厚度不超过900mm之前,不得用装载机或其它大型机械设备直接往沟内倾倒回填上回填过程中,应避免下落土、石块或压实设备对管道的冲击,或其它对管道有潜在损坏的危险。

压实可用人工夯锤夯实或机械设备震压。

在距管道150~450mm范围内的压实应人工进行,而靠近管沟边缘应采用板型振捣器压实二在宽而深的管沟条件下,距管道至少600mm以外,可用地面压强小于0.35MPa的纵深挖沟机或轻型动力拖拉机压实,但设备不能跨越管道,直至管道上方覆土厚度达到1200mm以上时方可压过管道。

当采用滚压设备或重夯压实时,管道上方应有至少750mm厚的覆土层。

1.3.5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400mm的管道,回填与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将管道的环向挠曲变形控制在管径的5%以内。

1.3.6对于不稳定土层地段加装有板桩等侧壁支撑的管沟,拆除支撑前应对管沟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沟壁进行安全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支撑的拆除应与回填与压实配合进行,用撑板支撑的,应自下而上拆除;用钢板桩支撑的,应在回填达到规定高度后方可拔出,拔出后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并压实。

拆除时不应破坏以前做好的垫层、底区基础和初始回填层如果保护支撑安装在低于管顶处,必要时应考虑将其留在原地,保持管道需要的侧面支撑。

2管道的地面敷设及架空安装

2.1管道应按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连接,逐根安装,及时填写接口施工记录。

2.2胶合粘接连接的管道,连接安装完成后应按规范的要求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和处理。

承插式连接的管道敷设安装时,两管轴线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斜夹角应符合表3的规定,否则应加装弯头改变方向。

两管轴线间偏斜夹角应按本规范3所述方法测定。

2.3在有冻害的地区地面敷设及架空安装管道时,应加保温层。

2.4对于直接敷设在地面上的管道,应保证地面平坦,使管道与地面整体接触。

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设置支座支撑,将管子架离不平坦地面。

最大允许支座支撑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其最大支座间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管道地面敷设最大支座间距

管径

最大支座间距(m)

管径

最大支座间距(m)

100

2

600

5

200

3

700

5

300

3

800

6

400

4

900

6

500

4

1000及以上

6

支座基体应牢固。

支座材料可以是混凝土、钢材或砖混结构,但不得用易腐烂的木质物支座支撑与管道接触面的包角应大于120°,支座上应加防止机械损伤的垫板,垫板宜用邵氏A硬度40~50、厚度不小于60mm、接触宽度不小于60mm的氯丁橡胶板。

2.5架空安装的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支架,立管沿竖直支架安装,设侧向支撑固定;架空部分可铺设于支架上,或悬挂于支架上,用管卡固定或吊具固定。

立管侧向支撑的间距不应大于3m。

立管底部的弯头处应设支墩。

悬挂于支架上的管道应用吊具垂直向上吊装,吊具间距不得大于2m。

铺设于支架上的管道与支架接触面的包角、立管侧向支撑与管道接触面的包角和吊具托架与管道接触面的包角均应大于120°,接触宽度不应小60mm,并应加设垫板。

2.6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和膨胀器,且不得任意错位。

2.7地面敷设及架空安装的钢管道,均应用管卡固定或锚固,凡弯头、三通及承插接头处均应加设支座支墩,并用管卡固定。

当管道与金属法兰、阀门连接时,金属法兰、阀门端亦应加设支撑。

2.8当钢管道沿建筑物敷设时,管外壁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沿原有管路敷设时,管与管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2.9当钢管道需通过水泥结构物或墙壁,或需穿越道路时,应按1.2.6的规定加装钢套管,并在管道外套橡胶圈。

3试压

3.1一般规定

3.1.1管道敷设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压。

3.1.2试压应由施工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应派代表参加,试压合格后应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在试压记录上签字认可。

3.2试压应具备的条件

3.2.1管道连接安装经检查验收合格;埋地管道除接头接口外,已按回填与压实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并压实到要求的压实度。

3.2.2管道上的所有支座、支架、止推座等均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2.3试压管段上的所有敞口均已封堵无泄漏。

3.2.4对试压有影响的设备、障碍物已消除。

3.2.5试压和排水设备准备就绪,水源有保证,试压泵、压力表经检查、校验合格。

3.3试压规定

3.3.1试压介质应为清水。

冬季试压过程中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完毕应及时放水。

3.3.2长度大于1000m的刚性连接管道应分段试压,试段长度一般为500~800m,分段试压合格后应进行全线试压。

柔性承插连接的管道可以整条管线试压。

3.3.3试压水应缓慢充人管道内,试验管段充满水后应浸泡24h,待管内气体排尽后方可正试压。

3.3.4试压过程中,管道两端堵头处和管道上严禁站人;严禁对管道、接口进行敲打或修补缺陷,遇有缺陷时应作出标记,卸压后方可修补。

3.3.5管道只进行强度试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压时,试验压力应缓慢上升,一次升压不超过0.5MPa;稳定无异常后再依次升压,直至试验压力:

每次升压后稳压10min,检查管道及各连接头和管道附件,应无裂纹、无渗漏;观察压力表,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为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卸压放水后对缺陷处进行修补处理,然后再次试压,直至合格。

3.3.6如第二次试压仍在第一次试压出现裂纹、渗漏且经修补的部位又发生渗漏时,则该处管段必须更换,更换管段的长度应为管道公称直径的2倍。

更换管段连接固化后应重新试压,直至合格为止。

3.3.7试压过程中,如发现管道或接头处一个断面内有两处以上出现裂纹、渗漏,或两处裂纹、渗漏处相距在150mm内,则该处不得做修补处理,必须更换管段,更换管段的长度应为管道公称直径的2倍加150mm。

更换管段连接固化后应重新试压,直至合格为止。

3.3.8试压验收合格后应进行扫线,清除管道中积水,并应按回填要求对管沟全部回填,或按设计要求时进行管堤覆土、整形、做标志桩。

饮用水管道试压、放水后应采用氯离子含量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冲洗消毒,直至出口水经水质检验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

3.3.9其他相关要求可按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