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1932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docx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计划方案

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实施方案

为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止疫情蔓延,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规传染病的监测、诊治、报告、调查和控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反应、早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具体目标为:

发现和减少突发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突发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预警能力,建立保奥运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教育、畜牧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定期收集学校疫情、学生缺课率和动物疫情情况,与教育、畜牧等部门互换疫情信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医生诊断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规律、感染情况及传播媒介,为防突发急性传染病提供基础数据。

二、工作容

(一)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是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肠道传染病,特别是霍乱又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波及围广,近年我市部分沿海地区曾发生过霍乱疫情,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1、常规监测工作

(1)每年5-10月,各级医疗要按照《省肠道门诊工作规》(试行)要求,在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的诊疗、病原检验及预防控制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当地医疗的肠道门诊每月循环检查指导一次。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二级以上医院(1-2个)作为监测点,每年5-10月开展腹泻病人便标本霍乱弧菌培养工作,同时开展水质、外环境监测和大型施工工地监测,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一所条件较好的综合性医院的肾科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病例监测点,收集病例,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省中心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2008年监测方案,具体监测指标、工作数量和便标本培养任务将发专题文件另行通知。

(3)对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医疗要创造条件开展病原学检验,疾病预防控制要协助做好病原检验工作,对没有能力开展病原检验的医疗,疾病预防控制负责病原检验,便检率不低于20%。

检验病原的种类至少包括霍乱弧菌、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伤寒副伤寒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空肠弯曲菌、变形杆菌和轮状病毒。

(4)对发生在学校和集体单位的群体性腹泻,必需采集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和轮状病毒等病原检测。

(5)各级各类医疗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霍乱病例、疑似菌痢和感染性腹泻病例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病例报告。

2、疫情处理与应急监测

(1)调查感染来源,确定危险因素。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迅速果断的控制措施,要消除食物污染因素、饮水污染因素,管理粪便和消灭苍蝇。

(2)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加大病原检索力度。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要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进行感染来源的分析,并将分离的菌(毒)株送省中心开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感染来源的分析及同源性鉴定。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二)流行性感冒的防控工作

全国近5年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显示,北方省冬季为流行高峰,南方有冬季和夏季两个高峰,甲1、甲3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流行。

1、流感样病例监测。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1个哨点医院。

根据《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年度)》要求,每天登记科、儿科、急诊科以及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并统计每天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和该监测门诊就诊病例总数,以传真或电子的形式每月5日前报告监测结果。

2、病原学监测。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哨点医院在监测期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于每周二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鉴定,毒株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采样用品。

尤其应高度注意国外旅游者流感样病例的报告和标本检测工作。

3、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

各级医疗卫生和企事业单位、学校、托幼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发现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购置流感快速诊断试剂,发现暴发疫情时要积极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采集病人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明确疫情性质,同时将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三)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控工作

近两年我省没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

但是,全国“疾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显示,我省相邻的、、等省份都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

1、做好疫情监测。

督促各级医疗单位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早发现、早报告,接到报告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预防疫情传播和蔓延。

2、开展主动搜索。

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业务指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派出人员到社区或农村进行入户搜索,排查高危职业史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家禽人员以及其他接触禽类或野生动物或暴露于其排泄及污染环境的人员)是否有肺炎症状,将搜索、排查结果上报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逐级上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并将病例送医院治疗。

(四)军团菌病的防控工作

军团菌病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是危害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病死率可高达30%,散发时病死率甚至高达69%。

军团菌病的主要污染源是供水系统及冷却塔和空调系统,长期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空调办公室中工作的员工易发生该病。

1、对空调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派出专家,指导二星级以上宾馆、饭店、酒店,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处理,并严格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评价合格后,方可在夏季投入运营。

2、开展实验室诊断。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设立1所县区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作为军团菌病监测点,对发现的肺炎病例开展军团菌病实验室检测。

各医院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当进行军团菌病的筛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购置和储备军团菌病诊断试剂,建立试验诊断方法,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

(五)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工作

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其中发病最多的为中国,每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占世界报道的汉坦病毒感染病例的90%以上,是受汉坦病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发生。

我省自1981年首次出现病例以来,全省各市每年都有病例报告,目前和我市是发病重点地区。

1、开展宿主动物监测。

应根据疫情分布情况选择2个有代表性乡镇(或办事处)的村(或居委会)作为监测点,开展鼠密度、鼠种构成及鼠带毒率调查。

每监测点宅区不少于300夹次,野外不少于200夹次,解剖鼠肺标本不少于20只。

2、控制鼠密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爱卫会进行大规模的灭鼠运动,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以县为单位宅区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野外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的标准。

3、预防接种。

对重点地区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并进行疫苗效果的血清学评估。

4、疫情处理。

对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在做出疫情报告的同时,均应采集急性期血清和恢复期血清,检测抗体,核实诊断,核实率应达到85%以上。

抽样进行个案调查,年报告病例数在50例以上的地区至少抽样10例进行调查,病例数在6-50例的至少抽样5例进行调查,病例数不超过5例的全部调查。

(六)性病、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自1981年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经蔓延至世界各地,全球超过300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5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4800万,其中新发感染者500万。

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2005年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万人。

1、落实100%安全套计划。

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和国家六部委《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实施意见》,在全区所有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落实100%安全套计划,放置有中英文对照的艾滋病宣传品和就医指南。

街头售套机要全部正常运转。

2、性病门诊及自愿咨询监测室提供诊疗和咨询服务。

对就诊者开展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咨询、推全套(安全套自动售套机)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定点医院要做好接诊的准备,设单独的房间和专职医护人员、设备齐全,保证为重症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筛查。

初筛实验室要储备HIV抗体、乙肝、梅毒等性病检测试剂,对初筛阳性者及时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

1、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意识和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对新发传染病输入可能性进行评估。

对可能输入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要在年底前完成对各级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专业培训。

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播。

我区将按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进行培训。

2、提高检验技术,购置鉴别诊断试剂。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通过多种渠道,在准备各种可能传入疾病诊断试剂的同时,尽快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对基层开展培训。

一旦报告疑似病例,在通过实验室方法排除或诊断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同时,要进行特异性诊断,并备样上送到国家专业实验室检测。

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配合,采集标本,完成传入性病例的检验与调查处理工作。

(八)医源性感染的控制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主要是医源性传播造成的。

几十年来,我国在丙型肝炎、疟疾、艾滋病都出现过重大医源性感染事故,如出现的戊二醛消毒事故、出现的院感染导致的眼球摘除事故等。

近年来,国家对院感染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院感染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

1、加强医源性感染突发事件的网络报告。

医疗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会同卫生监督,每月一次开展循环督导检查。

发现医疗环节中的交叉感染环节,及时予以纠正。

3、医疗消毒效果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2个月对辖区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一次监测,容包括医院环境(室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检测,使用中消毒液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检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使用的紫外线灯和消毒剂消毒因子强度测定(消毒剂测有效成分含量)等,每次每类检测样品至少5份,并将检测结果上报。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成立疾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不断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二)技术保障

疾病控制中心成立突发急性传染病专家组,成员由流行病学、病原学检验和媒介生物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建立由流行病学、消毒学、病原学检验和媒介生物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

制订相关预案和技术实施方案,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物资储备

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物资储备包括药品、疫苗、快速检验检测试剂、传染源隔离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设施。

(四)经费保障

疾病控制中心要合理安排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所需资金,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专项经费支持,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