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1808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授课:

郏静娜

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奇”:

壮观、壮丽、奇异、奇丽)

  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

  2.方法:

边读边抓住语句想象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提问深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资料补充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交流。

通过梳理文章顺序把握文意的方法。

  3.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

如:

《观潮》中潮来之时抓住形与声的渐进与动态变化,体会壮观的景象。

  4.体会关键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如,“横卧”“横贯”等,体会引号的不同作用。

  如: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表示特定称谓);《鸟的天堂》中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四次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表示特定的称谓,是夸张的形容)

  5.观察与积累。

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课题:

《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4.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能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能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丽景象。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3.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课文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们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学习第一段)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并组词。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并组词

(4)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风号(háo)浪吼(hǒu)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书写指导

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4.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能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引入谈话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在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圈画。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

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a.“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

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b.“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c.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3.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观潮潮来时天下奇观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读得时间多,方式多,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2.通过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秘鲁”读bìlǔ,不读mìlǔ,应提醒学生注意。

2.指名读,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交流汇报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

5.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

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四、拓展实践

播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学习“资料袋”。

引导学生阅读文字,观察图片,体会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感受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教学反思:

分层作业设计:

A层:

完成课堂作业本。

B层:

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配一段导游词,可以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C层: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课题: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过程与方法:

1.边读边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2.在阅读理解中,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释疑:

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

(榕树 常绿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树冠大。

榕树的枝干常常会向下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也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称为“独木林”。

4.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

“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2.投影出示练习:

“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

“不禁”的“禁”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g。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理解的词语。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4.朗读课文。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五.书写指导

部分难字要加以提醒。

如,“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第2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第二次看到的是—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

哪儿读得好?

为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从哪儿听出来的?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

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

(4)体会“卧”字。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

合几个操场?

几个教室?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1)重点体会“推”。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2)重点体会“颤动”。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3.看录像:

榕树的大与茂盛。

4.指导朗读、品味。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

“群鸟纷飞”的场面。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树:

大茂盛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赞美

鸟:

多欢快壮观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

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

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

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字词抓住了,学生就品出了词语的精妙,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课题:

《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采用情景教学,导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