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179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docx

深圳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送审稿)

  课题委托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课题承担单位: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2015年8月20日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课题组

首席专家:

  李凤亮教授,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课题组成员:

  韩水仙博士,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温雯博士,文化产业研究院项目部主任

  胡鹏林博士,文化产业研究院项目部副主任

  朱芳硕士,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助理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3.0发展阶段,出现一系列新的特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动力。

国家层面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促进网络与各产业的融合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文化产业众创空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载体。

  广东省和深圳市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发地区。

特别是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基础好,业态新,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程度高,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发达,已建成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四轮驱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将深圳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和国际创客之城,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龙岗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同样面临产业和城市转型。

龙岗区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龙岗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强的竞争力。

未来几年龙岗区将建成新的国际化高等教育重镇和文化创客家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和广阔前景。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竞争加剧,国际国内新政策、新环境、新业态、新科技、新思维层出不穷。

为准确把握时代机遇,快速实现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带动产城融合,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龙岗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特制定本规划,为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底,龙岗区有文化创意企业50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2家(工业196家、服务业15家、商业21家),区级重点文化企业50家。

 

(一)拥有一批品牌创意产业园区和品牌企业。

全区共拥有1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各区中居于首位,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大芬油画村、南岭中丝园),占全市同类基地总数的25%;国家级3A景区3个(南岭中丝园、宝福珠宝园、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9个,占全市总数的21%。

在2014年评选的首批“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中,龙岗区占9席。

其中,大芬油画村是深圳市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的开创者,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联玉石村(天彩祥和)、南岭中丝园等在行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宝福珠宝园、坂田创意园、182创意设计园、甘坑客家小镇等新的创意产业园区,崭露头角,受到关注。

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代表性行业中拥有中华商务、易迅天空、通产丽星、华夏动漫、力嘉包装等一批品牌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全区初步形成了高端工艺美术产业、高端印刷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产业集群。

其中,高端工艺美术产业集群、高端印刷产业集群实力较强,在深圳市举足轻重。

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文体休闲业、影视及音乐产业等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三)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营业收入)691.81亿元,同比增长18.49%;实现增加值208.82亿元,同比增长18.96%,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9%,正在成为龙岗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2014年龙岗区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增速

占GDP比重

龙岗区

208.82亿元

18.96%

9%

深圳市

1553.64亿元

15%

9.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位发展存在制约因素,产城融合程度较低。

与罗湖、福田、南山等区相比,龙岗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现代服务业不发达,同时产城发展不同步,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受制于工业化水平及其形成的现实产业结构,城市要素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不足。

随着区划调整,龙岗区内原有山海资源优势不再,土地空间资源趋于紧张。

整体城市化水平仍有差距,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有待提升。

与此同时,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的抓手和机制尚不完善,如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使产业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形成集聚效应,最终实现遍地开花,同时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新兴业态不足,发展模式落后。

尽管龙岗区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园区和企业,但整体来看,主要业态和发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

企业散点布局,聚集效应不强,缺少大项目引领。

大芬油画村、南岭中丝园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模式有待升级,文博宫、坂田手造街等创意园区的经营模式有待改善。

以龙岗区最有影响力的大芬油画村为例,其发展模式基本仍是以短期租赁来维持的小商品市场模式,属于比较低级的文化产业形态。

随着行画出口市场的萎缩,大芬村面临产能过剩、画家生存空间窘迫的困境,需要用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来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大芬村模式,以互联网思维、走出去战略、新金融杠杆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重点产业中,龙岗区在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业、数字出版业等新兴领域尚为空白。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评出的2012—2014年30家优秀文化产业新业态企业中,龙岗区仍为空白。

代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最高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企业和业态基本不在龙岗。

究其原因,在于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例如互联网、数字信息产业、软件业等布局缺乏。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度、深度、高度、跨度不够,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

创新驱动意识不强,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产业发展乏力。

深圳2012—2014年优秀新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分布

合计

福田

南山

罗湖

宝安

龙岗

盐田

龙华

坪山

光明

大鹏

前海

30

11

16

1

0

0

1

1

0

0

0

0

(四)优秀创意人才聚集不足。

龙岗区在交通、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等方面配套不足,文化艺术设施(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咖啡馆等)、特色创意空间和街区缺乏,艺术氛围不够浓厚,对创意人才吸引力不足,不利于打造国际化产业基地。

例如,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和发展层次较高的李朗片区,文化及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滞后。

同时,吸引创意人才的思路和体制也有待进一步解放创新。

例如,在人才认定中,还存在对学历、年龄、户籍的层层限制,技师、画家、珠宝鉴定师、雕刻师等实用型人才的入户、购房难、子女教育难等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亟待加大对行业急需人才、技术型人才的支持力度,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特点,尽快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五)产业扶持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与国内先进区域,甚至市内各区相比,龙岗区产业扶持力度偏弱,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投入、金融政策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化产业管理服务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

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和使用效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原创内容、技术研发、人才激励、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扶持和保障政策实施中,应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原创研发项目及其市场推广,支持工业设计及其转化,支持创意设计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互联网+”战略,专项资金使用应向小微企业倾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孵化功能。

重视事后奖的同时,应加大对创新项目的启动扶持和过程支持。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

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建设龙岗区文创企业“众筹”平台,以政府资金担保、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产值明显增加,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15%左右的同比速度增长,2020年增加值达到约400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10%,成为龙岗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收入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超过60%。

  到2020年,基本完成龙岗区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龙岗区建设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区域、发展亮点和创新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显著。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文创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文化创客家园”。

 “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以文化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实施“互联网+”行动,优化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和布局,升级发展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重点行业和新兴行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新兴业态比重加大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外向型特征的企业和品牌,打造若干新一代文化产业园区。

 “文创产城融合示范区”:

实施“文创+”行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资本、信息及相关产业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植入龙岗战略发展格局,支撑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龙岗区向深度城市化发展、向后工业化转进。

“文化创客家园”:

利用龙岗区建设国际化高等教育强区和区域文化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契机,大力提升和改善区域内文化及相关基础和配套设施,以新建园区为抓手,逐步推进全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园区建设“众创空间”,吸引文化创意人才集聚,并形成富于活力的创新氛围,成为孵化文化创客的创业热土。

(二)重点战略

  1.“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了文化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和途径。

要把握新的政策导向,着眼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趋势、新经验、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促进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政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和创意设计优势,重点在工艺美术和动漫游戏领域,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开发利用丝路艺术资源,把握对外文化贸易的跨文化特征和新的需求,融汇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艺术与商品的结合,形成国际化的艺术风格和产品形式,提升品牌支撑和制造支撑,把艺术和设计转化为现实的设计制造优势,提升商品的市场范围和市场价值。

  2.“互联网+”战略。

利用“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深刻影响和对各行各业的全新再造,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通文创产业链。

利用大数据形成分析模型,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动区内重点优势行业的产业与人才聚集和模式升级,促生富有特色的新的增长点。

重点通过互联网改造和金融创新促生创意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门类、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通文化产业的智慧链、平台链、服务链和贸易链。

引导并支持企业进行“互联网+”改造,建立新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推进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O2O模式,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高效资源汇聚能力和大数据对文化市场的精准定位为支撑,促进文化、创意、资本、知识、科技、人才等要素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完善与全球化整合,依托产业链的重塑,在全球平台上配置与整合资源。

3.产业升级战略。

借鉴国内外先进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和模式升级的趋势和经验,加快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优化转型升级发展。

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本,以相关产业为载体,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版权拥有量。

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结合“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充分开掘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业的强大整合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文创产业升级换代。

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形成新的具有交叉性的产业形态,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升级文化园区运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4.产城融合战略。

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公共平台建设和公共环境打造,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

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区化”的思路,实现园区空间布局、功能设定与社区生活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以园区推动文化发展,以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把文化创意融入城市化进程,塑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园区、社区、城区。

积极发挥文化品牌、文化园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建立“文创社区”,浓郁文化氛围,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养和文化参与度,扩大文化消费。

以文化的多样性,打造更具魅力、丰富多彩的城区。

以文化生产带动文化消费、产业转型、城区升级,实现各个文化创意产业门类整体推进、联动发展。

发掘和提升公共文化的产业价值,有效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

保护和传承客家和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构建以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文化、体育文化等为主的新文化体系。

兴建文化艺术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吸引和培育优秀文化创意人才。

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更新。

在城区生态建设中,将文化创意融入公园绿地,形成集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休闲生态廊道。

在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同时,改变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可持续的发展,使文化产业的“软实力”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四、主要任务

(一)驱动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园区的更新换代

1.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要求,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头单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升级,驱动优质产业进一步聚合和联动发展。

2.形成推动产业资源集聚的发展空间。

在大力提升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功能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促进相关资源的集聚及其与产业链的整合、完善和升级。

3.探索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更新换代。

改变简单粗放的房屋租借形态,搭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聚集企业的内在联系和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4.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产业集聚、产业转化逐步向产业孵化、源头创新转变。

发挥创企孵化、创企融资、股权众筹、创客空间等多样化的新职能,打造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引领文化创意经济向纵深发展。

(二)突出科技引领,推动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1.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融合数字技术、互联网、文化软件等高新技术,运用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快探索“文化+信息”融合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2.大力鼓励自主创新。

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制定技术融合扶持政策,综合运用政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建立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深度开发能力、增值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发挥高端集聚、高端引领对产业升级的促动作用。

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走“文化+科技”和“互联网+”改造之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低资源和能耗型和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积极孵化条件成熟的企业融资上市。

4.坚持大项目引领。

集中土地资源,推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项目的规划建设,重点在动漫游戏、影视音乐、文体休闲、信息和互联网等领域引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带动效应的大项目、大企业总部落地。

  (三)发展新兴业态,深化文创产城融合

1.以产业融合促生新业态。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将文化价值融入生产和消费的各项需求之中,推动区域内传统制造行业、IT行业与创意设计、文化元素的结合,利用创意创新改造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提升产业的附加值与竞争力。

2.以产城融合带动新业态。

在城市建设中,深化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的交叉融合发展,延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引进和培育如工业4.0、创意农业和旅游业、休闲商业等新的业态。

3.凸显新兴业态的区域特色。

依托区域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4.加强新兴业态的细化创新。

在细分市场中探索新的富有特色的模式,推动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平台等多方面的创新,发现和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利用国际大学园建设契机,汇聚优秀文创人才

1.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基地和高水平研发基地。

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高等教育园区的落成,形成氛围浓厚的国际大学园。

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产生带动效应,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

2.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以国际大学园为平台,吸引和扶持大学生到区内进行文化创意创业,形成一支结构年轻、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人才新生力量。

3.打造文化产业创新载体。

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鼓励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孵化和扶持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态和环境。

4.打造高端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鼓励和促进区内、市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文化创意类应用人才培养和培训,为技术研究和转化、产业升级输入动力。

5.创造科技文化教育环境。

在全区校园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在高校、中职(中专)开展科技文化专业或选修课程。

(五)抢占先机,打造“文化创客”家园

1.浓厚创客文化发展氛围。

结合国际大学园和文化创客园建设,挖掘龙岗作为城市副中心在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市场环境、文体休闲配套等方面的升级潜力,吸引海内外“文化创客”到龙岗扎根创业,打造“文化龙岗,创客家园”。

2.打造“文化创客”理想高地。

建设好“2013文化创客园”,结合产业规划和产业需求实际,研究制定场地租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实现内容生产者、创意实现者、产品营销者的跨界融合,打响龙岗文化创客品牌。

鼓励发展利于文化创新的创意组织、艺术教育以及社交网络。

坚持举办“文化创客节”,营造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创客需要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氛围,激发创意人才的交流和灵感。

3.完善创客创新创业孵化机制。

加大对“文化创客”的扶持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多方式建设众创空间,给予租金扶持、运营扶持和大众创新券扶持,引导创客集聚。

支持开展创客活动,支持建立创客联盟、技术创新联盟、众创空间联盟等新兴组织机构。

通过活动聚合、培训辅导、媒体驱动、投资驱动、地产开发、产业链服务等多种模式构建综合创业生态体系,打造“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

4.实现文创空间社区化、城市化。

构建集合文创办公空间、生活居住、文化商业、文创购物休闲业、文创节会、文化体验等复合功能的“文创社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向创意时代接轨,实现文创产城深度融合。

(六)创新模式,加强对文创园区的管理和服务

1.调整园区管理方式,强化园区服务职能。

对园区开展定位规划、为园区建设信息化平台提供资金补助,建立园区服务体系评价机制,加大对样板先进园区的宣传力度,鼓励园区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园区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孵化服务。

2.建立健全“一园一策”扶持体系,引导促进园区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建立园区运营公共服务、技术服务、成果展示及交易服务等各类平台,形成从项目投资、创意概念输出、产业对接、线上信息平台体系打造、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一整套创意经济产业链模式,提高对产业的服务与培育能力。

3.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内公共服务、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植和孵化,充分发挥各方有效资源的集约效应,从政策、资金、土地、环境、配套、人才等方面提供倾斜措施和保障,为骨干企业提供高端增值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

4.充分发挥文创园区对产业的培育、集聚功能。

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和园区的纽带作用,建立“政校行企”联动机制,以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和大企业为核心,融合金融、法律、媒体、规划、评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资源,打造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七)汇聚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服务水平

1.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促进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扶持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规律,确保企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提高与资本和市场对接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和出台新的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政策。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对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文化产业产值等重要指标,做好分类统计工作。

2.建设全区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建成行业交流平台、研发设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旅游推广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区域品牌管理平台。

搭建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综合服务支撑平台,积极推进“平台化+互联网”战略,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大众化。

3.强化投融资服务。

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促进银行、风投、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区内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沟通合作,形成市区、银政、银企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

4.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

积极发挥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对推动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支持区内领军企业、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新兴业态企业成为区域、行业示范、龙头企业。

放眼全球,寻求引进优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八)优先保障,强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

1.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龙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推动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2.加大政策保障。

充分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法规和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优惠政策,制定出台符合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规律的政策措施。

特别要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优厚人才政策,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在城市建设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空间。

加大对龙岗区文创形象的整体策划宣传推广力度。

3.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用于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