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1160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docx

高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正式版

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4

【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1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4

【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9

考前警示篇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37

【考前警示篇2】—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42

【考前警示篇3】—稳态与环境部分易错点………………………………………………………49

【考前警示篇4】—2021年高考生物选修命题趋势分析…………………………………………60

考前注意篇

【考前注意篇1】—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78

【考前注意篇2】—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82

考场技巧篇

【考场技巧篇1】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86

【考场技巧篇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89

考后心理篇

【考后心理篇】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91

【考后提醒篇】高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91

终极押题

2021年高考终极押题卷(新课标)93

2021年高考终极押题卷(全解全析)98

【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几种在无机自然界中找不到

C.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差别

D.活细胞中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

【答案】C

【分析】

1、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氧,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碳。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详解】

A、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都是氧,并非数量最多,数量最多的是H,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这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统一性,B错误;

C、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都是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等,但它们的含量不同,C正确;

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质、无机盐、糖类和核酸,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详解】

A.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C.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

D.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4.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分析】

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

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

截翅=3:

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根据后代中长翅:

截翅=3:

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

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

A.3、490B.3、560

C.4、1050D.4、1120

【答案】C

【分析】

DNA分子中,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道DNA中碱基种数和其中一种碱基的数目,即可确定其他碱基数目。

DNA复制过程中,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详解】

DNA复制n次后含有15N的DNA有2个,不含15N的DNA有2n-2个,又因为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所以解得n=4.即DNA复制了4次;由于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120-50=70(个),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增加了15个子代DNA,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15=1050(个),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极低。

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

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

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

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

【答案】B

【分析】

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

正常人的基因型为:

MM或Mm,患者的基因型为mm。

【详解】

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A错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型为mm)母亲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

故选B。

7.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详解】

【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分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

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A

【分析】

图示中的a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指促甲状腺激素,c是指甲状腺激素,d是指肾上腺素,e是指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释放有活性的抗利尿激素是垂体,④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同,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再根据题意作答。

10.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分析】

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

【详解】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

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

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

 

【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

11.下图为呼吸作用过程部分示意图及氧气浓度对气体交换影响的曲线图,解答下列题:

(1)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

②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2)图中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

(5)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DAC

(2)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3)水稻根细胞缺氧,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4)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P(5)一样多1/3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图表曲线的形式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以及图表曲线分析能力。

(1)根据图1分析,A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B过程表示乳酸发酵,C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D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E过程表示酒精发酵。

所以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产[H]的阶段是AC。

(2)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都是无氧呼吸的类型,场所都是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有利于有氧呼吸,否则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根细胞缺氧进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造成植物细胞有毒物质的积累,出现烂根、烧苗等,对植物生长不利。

(4)图中曲线QR区段氧气浓度较低,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故CO2生成量急剧减少。

p点时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相等,说明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已经停止。

(5)氧气浓度为C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假设AB=BC=6,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3,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1/3。

12.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

(1)C能

(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详解】

(1)分析图示可知:

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的。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分析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规律进行作答。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而错答。

13.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

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

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

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琼脂选择

(2)104(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分析】

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常用的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

(1)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乙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Y琼脂;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2)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液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的倍数至少为2×107÷1000×100÷200=1×104倍。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后,可能会抑制菌株的生长,从而造成其对S的降解量下降。

(4)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的细胞数,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5)甲和乙培养基均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点睛】

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接种工具应该进行灼烧灭菌,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的、需要干燥的物品,常采用干热灭菌。

14.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I酶切后,与用BamH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

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四环素(3)受体细胞

【详解】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等。

(2)依题意可知,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失活,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仍能行使正常功能。

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二者均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所以是不能区分的;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因二者都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因此也是不能区分的。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因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失活,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含有质粒载体的则能正常生长。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这的病毒,在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受体细胞。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熟记和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从题图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据此结合每个问题情境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5.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

下图为我国研制中的两种疫苗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_____,直接攻击被该病毒入侵的细胞。

激活的B细胞则可转变成_____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