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0804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docx

备考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2

江苏省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21.(10分)(2014•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C .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

8.

解:

(1)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

、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空格内应填入Mg、Ag;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通过长导管将氢氧化钠排出,所以,最为合理装置是C;

【实验求证】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A中应加入的固体是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等.

【实验反思】由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是3:

4、3:

8,所以,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3:

8.

故答为:

(1)Mg、Ag,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 

25.(2分)(2014•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

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

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解: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故错误

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正确;

D.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引发酸雨,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30.(2分)(2014•苏州)下列有关固体反应所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合理的是(  )

项目

试验名称

主要仪器

A

灼烧石灰石检验生石灰的生成

药匙、酒精喷灯

B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烧杯、酒精灯

C

分别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检验其含有碳元素

锥形瓶、酒精灯

D

研磨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检验铵盐

研钵、研杵

 

A.

A

B.

B

C.

C

D.

D

解:

A、石灰石和生石灰都是白色固体,所以不能用灼烧石灰石的方法检验生石灰的生成,故A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制取氧气,但是不是在烧杯中反应,而是试管中,故B错误;

C、分别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检验其含有碳元素是检验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所以应该是在试管中,故C错误;

D、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可在研钵中研杵研磨的方法检验铵盐,故D正确.

故选:

D.

 

34.(7分)(2014•苏州)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盛有3mL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③在盛有3mL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1)将实验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紫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 .

(2)实验②、③共有的现象是 溶液均变红色 ,说明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

(3)实验①的作用是 空白对照实验,抵消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 .

(4)实验①、②和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的变化差异 .

解:

(1)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再加热,碳酸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2)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②中稀盐酸显酸性,实验③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都可以使使紫色石蕊变红.

(3)实验①紫色石蕊不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同时作空白对照实验,抵消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

(4)加入相同滴数紫色石蕊试液是为了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的变化差异.

故答案为:

(7分)

(1)紫;H2CO3═H2O+CO2↑.

(2)溶液均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3)空白对照实验,抵消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

(4)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的变化差异.

 

12.(2分)(2014•连云港)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X

Y

Z

A

HCl

NaOH

Na2CO3

Cu

CuO

CuSO4

B

HCl

Ba(OH)2

Na2CO3

H2O2

H2O

O2

C

H2SO4

NaOH

K2CO3

C

CO

CO2

D

H2SO4

Ba(OH)2

K2CO3

CaO

Ca(OH)2

CaCO3

 

A.

A

B.

B

C.

C

D.

D

解:

A、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钡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会发生反应,碳酸钠和盐酸会发生反应,过氧化氢会转化成水,水会转化成氧气,氧气不会转化成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钠和碳酸钾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钡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钡和碳酸钾会发生反应,碳酸钾和硫酸会发生反应,氧化钙和水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

D. 

9.(2分)(2014•宿迁)下列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  )

 

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解:

在I①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在②中,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辰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与铁等金属反应生成了铜.物

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在③中,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氧气,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不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3.(1分)(2014•泰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解: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9.(2分)(2014•扬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②Cu→CuO→CuSO4③Na2CO3→NaCl→NaNO3④CaCO3→CaO→Ca(OH)2.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

①中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

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

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选D

25.(10分)(2014•扬州)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

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

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1:

方法2:

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2: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让药品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12+H2O2+2NH3•H2O+6 H2O ═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4C1 (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 二氧化碳 ,实验室常用 氢氧化钠 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O2+6H2O=CaO2•8H2O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 冰水混合物中 ,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 Ca(OH)2 (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会造成氨水挥发外,还能 造成CaO2•8H2O分解 .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方法2 (填“方法1”或“方法2”).

解:

(1)搅拌可以使药品均匀混合,所以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让药品混合均匀,充分接触,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需要补充的物质是水,氯化铵既出现在了反应物中,也出现在了生成物中,所以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4C1;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双氧水反应生成过氧化钙晶体,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O2+6H2O=CaO2•8H2O,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冰水混合物中,氢氧化钙是反应物,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不一定会完全反应,所以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Ca(OH)2;

(3)依据题中的知识可知,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所以温度过高会造成氨水挥发外,还能造成CaO2•8H2O分解;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方法1中有副产物氯化铵,方法2中没有副产物,所以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方法2.

故答案为:

(1)让药品混合均匀,充分接触,H2O,NH4C1;

(2)二氧化碳,氢氧化钠,Ca(OH)2+H2O2+6H2O=CaO2•8H2O,冰水混合物中,Ca(OH)2;

(3)造成CaO2•8H2O分解;

(4)方法2.

10.(2分)(2014•盐城)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

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

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解:

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正确;

B、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说法不正确.

C、“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D、“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说法正确;

故选:

B.

12.(2分)(2014•盐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放热

 

B.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来做电极

 

C.

合金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D.

S02、CO、NO2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

解: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吸热,故错误;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来做电极,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多数合金硬度大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正确;

D、S02、CO、NO2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正确;

故选:

A

 

15.(10分)(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

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

①全部是Cu;

②全部是Cu2O;③ 既有Cu也有Cu2O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稀硫酸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 蓝色 色

猜想 ①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 ③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节约药品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Fe+CuSO4═FeSO4+Cu .

解: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

③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2)据反应C+2CuO

2Cu+CO2↑可知,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故石灰水会变浑浊

(3)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u2O,故滴入的应是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故溶液变为蓝色,所以猜想①错误;

由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知,每144份质量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若有1.44g的氧

化亚铜反应会生成0.64g的铜,而实际收集到的铜的质量为1.04g,故1.44g是氧化亚铜和铜的混合物;

【评价反思】

(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2)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3)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其中的“曾青”就是指硫酸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硫酸铜溶液遇到金属铁时,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能生成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2)变浑浊

(3)稀硫酸,蓝色,①;③

【评价反思】

(1)节约药品;

(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3)Fe+CuSO4═FeSO4+Cu 

(2014•淮安)15.(3分)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_______________(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关系。

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

如果P1<P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解:

(1)将烧红的木碳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缓慢伸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效果更好.故填:

缓慢;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3)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由C+O2

CO2与2C+O2

2CO,可判断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假设ag碳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

C+O2

CO2

1232

agbg

a=

若容器中氧气有剩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也不变,反应前后压强也相同,因此,容器中碳的质量a≤

.故填:

(2014•常州)14.T0C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

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

答案:

D

(2014•常州)19.如留所示,将摘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A.甲:

水,①:

食盐;乙:

水,②:

蔗糖

B.甲:

水①硝酸铵;乙:

稀盐胶,②:

C.甲:

水①氢氧化钠;乙:

稀硫酸②:

D.甲:

水①生石灰;乙:

稀盐酸②:

氢氧化钠

选C.

(2014•南通)6.(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B.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选:

A.

(2014•南通)8.(2分)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不能判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

 A.

有红色固体出现B.

有白色晶体析出C.

红色消失D.

有大量气泡出现

答案:

B

 

(2014•南通)13.(9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1)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 氧气 两种气体,氮气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 物理 变化.

(3)某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原理图如图所示:

①富氧燃烧与普通燃烧相比,能提供更多的O2,使锅炉中的CO充分燃烧,请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O+O2

2CO2 ;

②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CO2捕捉、封存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CO2可用于制干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 致冷剂 ,捕捉CO2也可用NaOH溶液,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③采用图中工艺,可以使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 二氧化硫 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大下降,从而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解:

(1)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所以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氮气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

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

物理;

(3)①CO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故答案为:

2CO+O2

2CO2;

②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周围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作致冷剂;由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所以捕捉CO2也可用NaOH溶液;故答案为:

致冷剂2NaOH+CO2═Na2CO3+H2O;

③由于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也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对CO2捕捉、封存和利用的同时也会吸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

(2014•镇江)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比较金属活动性C验证燃烧需O2D验证反应放热

选C

(2014•镇江)7.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

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选A.

(2014•镇江)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选C

(2014•镇江)1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选:

D.

(2014•镇江)20.下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选:

AD.

(2014•镇江)22.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聚乙烯B.活性炭C.石灰石D.浓硫酸

E.蛋白质F.肥皂水G.硝酸钾H.硝酸铵

(1)用于食品包装;

(2)可作复合肥料;

(3)用于冰箱除异味;(4)溶于水能放热;

(5)用于工业炼铁;(6)鱼、虾中富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