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0607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资格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资格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格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资格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格证.docx

《资格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证.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格证.docx

资格证

2010年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1)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   B.兴趣   C.意志     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   B.行动过程   C.认知过程   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

7.(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   B.构造主义   C.行为主义   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

A.意识   B.理智   C.感觉   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

4.(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三、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个体心理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转载于: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A 5.c  6.A  7.B  8.C

9.D

解析: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其中,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

因此,答案为C。

10.D

解析: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其中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特征具有稳固持久的特点,在组成个体心理的四个成分中是最有稳定性的。

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

2.冯特

3.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4.精神分析学派

5.以人为本

6.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7.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8.能力;气质;性格

三、简答题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再者,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

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他们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

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心理状态既稳定又可变,是介于流动的心理过程与稳固的心理特征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答:

心理学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

目前,心理学主要朝着以下两种趋势发展:

(1)认知心理学

l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

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合理接受了行为主义对客观方法的重视;重视对人类智慧行为的研究,并用精密的客观方法研究了这些过程;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而丰富了这些成果。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出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它的影响已遍布心理学的整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2)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完备的描述。

该学派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

心理学的诞生是借助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唯理论、经验论是心理学产生的两大哲学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唯理论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惟一来源。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

如关于身心关系问题,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

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

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

这样,他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身体组织的方面,二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方面。

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

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经验论

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l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

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

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

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但他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是观念的独立源泉,这是唯心的。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答:

心理学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出现了以下五个流派:

(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它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该流派代表人物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第二,主张对内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5)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

目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

高等教育法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

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主。

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

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

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3.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冯特,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弟子铁钦纳(E.B.Titchener)。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

宣告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Freud)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提出了由本

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心理学的任务:

概括地说,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第二章

简述佩里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答:

第一阶段:

二元论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

第二阶段:

相对性阶

段。

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观点;

第三阶段:

约定性阶段。

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

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简述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

答:

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1.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2.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3.根据不同年龄个体的生物、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5个时

期:

胎儿期、婴儿期(从出生到二三岁阶段)、儿童期(从二三岁到十一二岁)、青少年期(从十一二

岁到二十一二岁)、和成人期(二十一二岁到生命终结)。

4.认知风格就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

知、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认知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5.气质的差异,气质可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6.人格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

主要从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第三章

角色期待:

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如何形成的?

答:

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

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

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角色中的社

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有那些类型?

答:

柏林纳把教学专长称为教学知识,认为可以将教学专长分为四类。

(1)教材知识专长。

(2)课堂管理

专长。

(3)教授专长。

(4)诊断专长。

1.教师角色的分类朱智贤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以下三类,这也可以视

为人们对教师的一般角色期待。

1.教学与行政的角色,2.心理定向的角色,3.自我定向的角色,也称

自我表现的角色。

2.教师的角色期望1.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2.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

学生集体的粘合剂。

5.家长的代理人,6.心理调节或治疗者,7.科学研究人员。

3.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因素1.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

务指向型。

2.根据教学监控的作用范围,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

3.根据

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4.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第一个阶段是澄清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模拟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练习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提示阶段。

第四章

有意义学习:

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

答一、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二、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分为

(一)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

(二)专业课

阶段,(三)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四、学习组织的主题性

1.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

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2)技能的学习。

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以布卢姆为代表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提出了认

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1986年他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

始人之一。

4.桑代克提出,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

大主律。

5.观察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观察

者来说是新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6.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

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合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容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

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的行为得以表现。

7.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

人为性的联系。

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材料本身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客

观条件,后者为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

联系。

第五章

成就动机:

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

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它是人类特有的动机,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

的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答:

(一)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二)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三)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四)学习动机的社会

性。

(五)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1.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间接的学习动机和

直接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作用不同分类,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三)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心理学家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3.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

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4.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都由三种因素决定:

(1)动机(M)。

一种想达到

目标或回避目标的动力因素。

(2)期望(P)。

对成功或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也叫成功或失败的可能

性,与任务难度有关。

(3)诱因(I)。

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诱因价值。

5.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纬度:

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纬度。

第六章

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1.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或者积极迁移和消极

迁移。

(二)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三)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可分

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四)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2.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C.H.Judd)提出的。

3.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务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包括事实、规

则、或个人态度、信仰等。

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

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知识掌握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

1.概念化。

2.条件化。

3.结构化。

4.自动化。

5.策略化.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

略性知识。

2.根据直观对象的不同,人们将直观分成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类。

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

另外,

表象系统和图式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4.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就是个体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奥苏贝尔根据新概念与认知结构原有

信息的关系,区分出了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

1.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5.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被认为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6.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一)认知策略1.精加工策略2.组织策略3.重复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1.

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第八章

头脑风暴法:

是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

这是国外大学颇为流行的集体讨论法。

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

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为此,教学活动

要遵守以下原则:

(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让与会者畅所欲言;

(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

见或补充意见,完善最佳方案;(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让与会者都有机会发表意见;(4)追求与

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一)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二)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三)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四)

能在短时记忆和长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五)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六)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七)

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

(一)促进学生对专门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三)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四)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五)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1.问题有三个基本成分是得到公认的:

(1)给定,指问题的初始状态;

(2)目标,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

目标状态;(3)障碍,指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

2.心向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

它有时会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也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一些

障碍。

长期以来的研究发现,心向主要以两种形式发挥作用:

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

第九章

品德:

即指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

定特点或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成分?

答:

1.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

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其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

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大体知道)

答:

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2,朴素的自我中心定向;阶段3,赞许、使人高兴和助人定向;阶段

4,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5,契约-尊重法律定向;阶段6,良心或原则定向。

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哪些方法?

答:

1.课堂道德故事讨论2.移情训练3.角色扮演法4.榜样示范法5.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

第十章

群体:

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