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单元主题:
西学东渐(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
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
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
洋务运动
6、结果:
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3、主张:
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
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谭嗣同:
《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
严复:
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与顽固派论战
焦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
戊戌变法
6、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③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
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
《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
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旗帜:
“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性质: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进步性:
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
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2、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4、实践:
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
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
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七、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
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
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
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
《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
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
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
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八、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
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
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实践基础:
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
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
于”标准)
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7、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作用: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
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九、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形成过程:
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精髓: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作用: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
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