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0838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doc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八年级物理

题号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作图题

四、简答题

五、实验,探究题

六、计算题

七、应用与设计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物体虽然振动,但以下情况中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在声源和人耳之间   (填“有”或“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   Hz或低于    Hz;传入人耳的声音太小,其声强级小于   dB。

2、开明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

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

目的防止水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

3、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

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

放大

实像

B

倒立

缩小

实像

C

正立

放大

虚像

4、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

5、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                h。

爸爸问小明:

“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

”小明说:

“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

6、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这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我们称之为   能.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32分)

7、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

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

8、某同学对一些物理垃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0、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11、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温度保持不变

1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一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

A.“歼一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D.江河上的桥梁

13、下列现象中,不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  B.皮影戏;

 C.彩虹;                                D.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14、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15、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6、在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前,荧光屏上有测试图像,用放大镜分别去观察白色、黄色、黑色和其它颜色的色条,可以看到:

()

A、屏幕上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  B.白色色条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

C.黑色色条上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D.黄色色条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组成。

17、小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

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

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18、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19、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20、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

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

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21、如图所示,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

A.

(1)

(2);    B. 

(2)(3);    C.

(1)(4);     D.

(2)(4)。

22、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4.81m、24.80m、24.82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真实值的是:

()

A.24.81m;       B.24.75m;        C.24.79m;      D.24.793m.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试根据折射光线作出射向透镜的入射光线.

25、根据图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四、简答题(4分)

26、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选择2分,共25分)

27、

(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读数

(是/不是)28.00mm;

(2)如图乙是汽车表盘上的转速表,当前的示数是;

(3)如图丙是寒暑表,当前的示数是,

它(适合/不适合)盐城市区使用。

28、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

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

(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

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29、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30、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此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图像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2)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而鱼却能在湖底自由地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温度约为        ℃.

32、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