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162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笔记.docx

《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笔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笔记.docx

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相关重点知识

这本书的东西比较杂,但是看起来易懂,这是外国人著书的特点。

我当时没做笔记,因为没什么头绪。

复习过程中,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

1我把前面的目录复印了下来,当作笔记,这样更易把握本书的脉络。

2608页的“专业术语表”,可以解决“名词解释”的问题。

3个人认为宏观部分比微观部分更重要一些,但微观部分也要看。

我做了《学习指南》的宏观部分,看第一遍书的时候可以帮忙理解,但这里的题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考试来说相对较难,后期不用看它,看它只为理解。

4与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相关的知识点是重点。

5计算题:

会最简单的计算就好,不用死抠。

6要会几个最基本的图表,懂得如何结合安全进行描述。

面对这么厚的一本书,要懂得往薄了去看,也就是学会压重点,到后期根本就没有心思从头到尾看书,只能看重点。

我去年就是只看目录(当然,自己在上面有做记号),压对了三道最初认为最恐怖的题:

案例分析,计算题和图表题。

17版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只要理解就可以,最重要的也在于理解。

本份笔记主要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的视角看待经济学问题。

第一编、基本概念

1、经济学:

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

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

(1)稀缺:

是指这样一个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稀缺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经济物品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这样一种物品,必须自己生产或用其他经济品来加以交换。

(2)效率:

在经济学中是指――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2、机会成本:

是所牺牲掉的次优选择的价值。

用所放弃的次优选择的价值衡量,而非货币来衡量。

3、资本资源是一个经济体为生产其他劳务或商品而生产的面用物品。

如,工厂、卡车、计算机。

资本是有形的东西(生产要素),本身是有一个生产过程的产生,资金并非资本,包括半成品。

4、市场:

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在市场中,是价格在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

市场均衡代表了所有不同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种平衡。

5、“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发现的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市场不灵的情况下,市场会用其资源尽可能多地生产出有用的物品和劳务。

但在存在着垄断、污染或其他市场不灵的情况下,看不见的手的效率特征就可能会遭到破坏。

6、市场的三大经济问题?

答:

(1)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7、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

(1)提高效率。

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活动来提高经济效率。

(2)增进公平。

政府能过财政税收和预算支出等手段,向某些团进行有的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公平。

(3)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政府能过财政政策和倾向政策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

8、完全竞争:

是指所有的物品和劳务都有一个价格并都在市场上交易。

它意味着没有一家企业或一位消费者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

但在很多情况下竞争都不完全。

最主要有三种情况:

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品。

A、不完全竞争:

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我们认为出现了不完全竞争。

后果――导致价格高于成本,消费者购买量低于效率水平。

过高的价格和过低的产生,是伴随不完全竞争而来的非效率的标志。

B、外部性(溢出效应):

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

C、公共品:

是指这样一类商品――将该商品的盗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

9、政府如何弥补市场的缺陷?

答:

市场经济不灵

政府干预

政府政策的现行事例

缺乏效率

垄断

鼓励竞争

反托拉斯法,放松管制

外部性

干预市场

反污染法,反烟尘法令

公共品

鼓励有益的活动

建造灯塔,提供公共教育

不平等

难以接受的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

收入再分配

收入和财富的累进税制,收入支持或转移支付计划

宏观经济问题

商业周期(高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过宏观政策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低经济增长

刺激经济增长

教育投资,通过减少预算赤字或增加预算盈余来提高国民储蓄率

10、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

答:

A、

(1)收入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努力程度、教育、继承权、要素价格和运气。

(2)物品追随的是货币选票而非最大满足。

B、

(1)累进税:

相对于低收入者,对富人按更高税率征收。

(2)转移支付:

老人、残疾人、失业者。

(3)补贴:

食品券、医疗补贴。

11、供给与需求的几个知识点。

答:

(1)影响供给的因素。

①物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技术状况及投入品的价格。

③相关物品价格。

④政府政策

(2)曲线的变动――需求与供给的变动;

沿着曲线的变动――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动。

(3)当商品价格之外的因素变化引起的购买量发生变动――需求变动。

(4)推动产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人们品位的变化、收入的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替代品的价格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

(5)买者和卖者的划分几乎绝对,除个别情况,经济只直接影响其中一方,不会两个都影响。

(6)、超额需求――短缺;超额供给――剩余。

(7)任何关于需求与供给的问题(图),若纵轴或横轴上的任一变量发生变化,曲线都不会移动;若其他变量发生变化且与市场有联系,曲线发生移动。

(8)当市场均衡时――市场出清。

12、需求向下倾斜规律:

当一各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同理,当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会增加。

13、当价格上升时,为什么需求量会趋于下降?

答:

(1)替代效应: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

所谓替代效应是指这样一种倾向――当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对该种商的消费(以该种商作为“替代”);而当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该种商品被“替代”)。

(2)收入效应:

当价格上升时,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穷些,会削减开支。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进而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的一种补充。

14、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均衡(可以用来出案例题)44页图3-7。

相关案例即44页“供给或需求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中相关内容。

案例:

移民问题。

47页(a)只考虑移民;(b)移民到发展中的城市。

两幅图。

分析(即图中的分析):

在(a)中,新移民使得劳动供给曲线由SS移到s’s’,降低了均衡工资。

在(b)中,移民进入到劳工市场发达的城市,如果在该劳工市场上,随着需求增长,供给也增长,那么工资的变化非常小。

为什么移民对工资的影响小?

答:

劳工经济学家强调人口流动性的问题,新的移民会很快扩散到整个国家,移民一旦成功,意味着流入到他们有可能找到工作的城市――也就是说,人们所倾向迁往的城市中,由于当地经济发展强劲,使得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如(b)所示,当供给曲线移动到s’时,需求亦向右移至d’,所以新的均衡工资e’’与原工资水平e相泽。

另一种可能是当新移民迁入时,当地居民迁出,所以劳动总供给没有变动,从给曲线停留在原来位置,工资不变。

第二编、微观经济学:

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1、供求与需求的应用相关知识点(注:

此处的关于弹性的计算题是重点)。

(1)大多数物品的需求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

因为消费者在长期可有更多的时间寻找替代品。

(2)需求的价格弹性用来描述比较不同物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消费者的反应程度。

(3)平缓的需求曲线比陡峭的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

但是在曲线上部是富有弹性,中间点是单位弹位弹性,下部是缺乏弹性。

(4)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大灵活性,或可考虑时间较长,那么价格弹性较大。

(5)税赋的较大部分由对价格变动缺乏弹性的一方承担。

如,需求大于供给,那么由企业承担;若需求小于供求,由消费者承担。

(6)单位弹性的需求意味着当物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总收益不变。

(7)经济因素决定了个人消费品价格弹性的大小:

奢侈品、拥有替代品的物品及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的弹性会比较大。

2、54页图4-3。

此图显示的是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和零这两种极端情况。

完全无弹性,即具有零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做任何反应;这样的需求曲线看上去是一条垂直线。

相反,如果需求弹性无穷大,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需求量发生无穷大的变化。

3、价格歧视:

指同一种服务对于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费用的策略行为。

4、丰收悖论?

答:

是指好年景和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及其他农民的收入。

农业丰收提高农作供给进而降低价格。

但价格下跌并不会使需求增加很多。

背后的原理就在于食品缺乏价格弹性,好收成常常伴随着低收益。

与其相反的即“种植限制”,要求减少产量,导致供给减少,但是由于需求缺乏弹性。

所以提高了家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和利润。

5、弹性:

重要概念小结。

需求弹性的值

描述

定义

对收益的影响

大于1

富有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下降时,收益增加

等于1

单位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下降时,收益不变

小于1

缺乏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下降时,收益减少

6、农业经济学(可用作案例分析题)。

59页图4-8――供给的扩张和需求缺乏弹性导致了农业的衰退。

答:

(1)从需求方面来说:

由于大多数食品是必需品,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量增加缓慢,与平均收入的增加相比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有限的。

(2)从供给方面来说:

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率有很大的增长(基因工程,灌溉,机械化,培育良种等),所以大大增加了供给,由ss-s’s’。

(3)供给的急剧增长超过了需求的有限增长,所以导致农产品价格相对于经济中其他物品价格的下降趋势。

7、税收问题的图形题。

60页图4-10。

答:

税赋归税的原理:

税赋由价格变劝缺乏弹性的一方承担。

(1)在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其没有移动是因为汽油的需求比较缺乏弹性。

(2)由于供给曲线移动,所以价格上升,而购买量与销售量有所下降。

(3)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负担,因为供给富有弹性,而需求缺乏弹性。

政府通过规定价格的最高上限和最低下限干预竞争市场的运行。

在此情况下,供给量与需求量不再必然相等;价格上限会导致超额需求,价格下限会导致超额供给。

在某些情况下,如农民和低技能工人的例子,干预可能会提高某些群众的利益,但通常会产生市场扭曲和导致无效率。

8、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相关知识点。

(1)当货币收入发生变化,该物品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幅度取决于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指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当其它物品的价格上涨时,需求曲线移动;幅度取决于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指物品X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物品Y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2)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定义是主观性的,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3)价值悖论:

解释――水相对丰富供给充足,钻石相对稀缺。

但是水的总效用高于钻石的总效用。

(4)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沿着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衡量的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5)收入弹性:

正――正常物品;负――劣品。

交叉价格弹性:

正――替代品;负――互补品。

(6)达到最大满足时,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7)替代品与互补品。

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上升,则这两种物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下降,则这两种物品为互补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没有任何影响,则这两种物品都是独立品。

9、上瘾物品的经济学(74页图5-4;75页图5-5)。

答:

上瘾物品是非常缺乏弹性的。

所以禁毒运动提高了毒品的街头价格,使供给曲线ss移到s’s’,花费在毒品上的总支付由OHCG到OABF。

对于极度缺乏弹性的毒品而言,供给受限时,支出极剧上升,若瘾君子的收入主要源于偷窃,禁毒会造成更多犯罪行为。

偶尔吸毒的人(尚未上瘾且易找到替代品),需求可能有一定弹性。

在此情况下,限制或提高价格会对使用产生重大影响。

10、工艺创新会带来生产方式上的变化,产品创新会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

1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一个短期的概念。

因为调整的是可变投入,规模报酬涉及的是随着所有投入(包括资本)的增加,产出的变化。

资本的变化只是涉及到长期决策。

12、当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了更大比例、更小比例或同比例的产出增加时,生产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递减或不变。

(1)规模报酬不变:

表示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以同样的比例增加。

(2)规模报酬递增:

表示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

(3)规模报酬递减:

表示所以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以较小比例增加。

13、短期与长期。

答:

短期是这样一个时期,在该时期里,只有一些要素,即可变投入要素能够得到调整,而固定要素,如厂房和设备,则不能得到充分的调整。

长期指的是,企业使用的所有要素,包括资本,都能够得到调整的时期。

14、企业的性质(即存在的的三个理由)?

答:

(1)企业是由专业化的组织所组成,便于管理生产过程。

(2)企业具有批量生产的经济性,筹集巨额资金。

(3)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15、公司的优缺点?

答:

A、优点:

(1)能够最有效地从事经济活动。

公司是一个可以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能够“永久延续”或永远存在。

(2)公司的股东承担的是有限的责任。

B、缺点:

公司的收入要交纳两次所得税。

首先要作为公司的利润交税,然后则对以红利动工体现的个人的收征收所得税。

16、成本分析的相关问题。

第7章是经济学的基础,相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我认为不会出大题。

本章主要靠理解,有利于后面内容的掌握。

看书就好,注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17、(资产)折旧:

资产价值的下降。

无论在企业核算还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折旧都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

18、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答:

(1)损益表又称收益表:

公司的一种报表,报告某时期(通常为一年)的销售收入或所获收益,所售商品的合理的成本,还有剔除成本后所剩的利润(净收入)。

(2)资产负债表:

某时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报表。

主要项目有资、负债和净值。

19、市场结构的类型?

(第8章和第9章、第10章可以总结成下表,再分开来复习即可)

答:

第8章――完全竞争:

市场不灵是重点。

第9章――不完全竞争:

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根源,即不完全竞争的实质。

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弊端及干预的策略。

结构

生产者的数目和产品的差别程度

一般经济领域

企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营销的方式

完全竞争

许多生产者;

完全相同的产品

金融市场与农产品

没有

市场交易或拍卖

不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许多生产者;产品有许多真正的或幻想的差别

零售业

一些

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受到管制的价格

寡头

几个生产者;产品的差别很小或没有差别

钢铁、化工

几个生产者;产品有差别

汽车、字处理软件

垄断

单一生产者;生产没有替代品的产品

特许经营;微软Windows;专利药品

相当大

广告

20、为什么市场导向的国家仍然需要依赖政府的干预?

答:

这是因为存在着市场不灵的情况。

主要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首先,当存在污染、其他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时,现实世界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实现效率。

其次,竞争市场下的收分配即使是有效率的,也可能不是社会想要的或能接受的那种。

21、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根源(即不完全竞争的实质)?

答:

(1)成本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当大规模生产出现规模效益并降低成本时,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者就会越来越少。

在这些条件下,大企业就可以比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而小企业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因而无法生存。

(2)当出现“进入壁垒”,即新的企业很难加入某一行业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

进入壁垒包括:

法律限制、进入的高成本、以及广告与产品差别。

(3)企业策略的互动:

策略相互作用,当在某一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企业时,它们必然会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22、不完全竞争的弊端及干预策略?

答:

A、

(1)提高价格、产出不足。

(2)造成浪费。

B、措施:

反托拉斯政策、鼓励竞争、管制、政府管制(国有化)、价格管制、税收。

其中前三种是现行的方法,后三种是传统的方法。

23、为什么价格歧视可以使经济效率?

答:

垄断者通过提高价格和销量来增加利润,会赢得急需其产品的顾客,失去犹豫不决的顾客。

若通过区分愿意支付高价的顾客和只愿意支付低价的顾客,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垄断者就可以同时提高利润和顾客满意度。

24、熊彼特假说:

认为传统的理论了技术变革的动力。

该假说指出垄断和寡头是创新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源泉。

解散大企业使他们成为完全竞争者,在长期内,会由于产业的分散化而使技术变革的脚步放慢,因而会冒提高价格的风险。

25、套利:

在一个市场上即期买进某种商品或资产,而在另一市场卖出该商品或资产,以期在价差中赚取利润的经济经为。

它是消除价差的重要力量,可使市场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26、投机的经济影响?

答:

投机是指资产或商品在空间中和时间上的运送。

投机市场不仅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促进了价格及配置形式的改善,还有助于风险的转移。

事实上,这表明了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即将商品从其数量慧时期向数量稀缺时期进行重新配置。

27、风险规避者:

若一个人为损失一定量的收入而产生的痉感大于他为得到同等数量的收入而产生的满足感,则他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

一般而言,人都是风险规避者,所以消费不确定性的活动可导致经济福利的改善。

28、逆向选择:

一种市场不灵。

指这样一种情况,即那些遭遇风险机会最多的人,最易购买保险。

即就某产品而言,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

29、私人保险公司有效运行的条件?

答:

(1)存在多种风险。

(2)风险或多或少有独立性。

(3)随机事件概率可准确估计。

(4)个人利益未腐蚀人们的道德。

30、博弈论(对策论):

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者或参加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参加者的行动或策略的方式。

※注意174页开始的几个相关案例。

A、占优均衡(价格战):

在博弈论中指,不论其他博弈者采取什么策略,其博弈者都有一个最佳策略。

当所有博弈者都有一个占优策略时,其结果将是占优均衡。

囚犯困境。

B、纳什均衡(对抗点):

博弈论中当事人的一组策略。

其他参与人的策略既定时,没有任何一个参与人还能改善他或她的支付。

也就是说,给定参与人A的策略,参与人B无法做得更好;而给定参与人B的策略,A也不能做得更好。

纳什均衡有时也称为非合作均衡。

污染博弈――“看不见的手”失败的典型例证。

第三编、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和资本

1、收入:

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流入。

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

2、政府的作用?

答:

(1)税收和其他收费:

征收国民收入。

(2)转移支付:

向社会提供收入。

3、财富:

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

4、分配理论:

在经济学中,指总产出和总入在个人或要素中进行分配的方法。

5、平均实际工资:

它代表1小时工作所能得到的实际购买力,或是除了生活费用的货币工资。

6、边际生产力差异的影响因素?

答:

(1)劳工有更多或更好的资本品与之配合――边际生产力较高。

(2)劳工训练有素或受过良好教育――边际生产力较高。

7、供给的决定因素。

答:

劳动供给指人们愿意在有收益的活动中工作的小时数。

(1)工作时间。

(2)劳动力参与程度。

(3)移民。

8、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201页图13-4)。

在C点以上――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这是因为在更高的工资水平下,工人负担得起更多的闲暇,虽然所放弃的以工资计的每小时闲暇变得更加昂贵。

9、工资差异的原因?

答:

(1)工种之间的差别――补偿性工资。

(2)劳工之间的差别――劳动质量的差异。

(3)人们的差异――独特个人的“租金”。

10、竞争性工资的决定因素。

劳动条件

工资结果

人员相同――工作同质

没有工资差异

人员相同――工作的吸引力有别

补偿性工资

人员不相同――但每种劳动的供给不变

(非竞争性群体)

反映分割市场上供求的工资差异

人员不相同――各竞争群体间有若干流动性

一般供求决定的工资差异的一般均衡范式

11、工会经济学。

A、工会如何提高工资?

(1)工会通过取得对某一企业或产业劳动供给的合法垄断,从而拥有市场力量。

(2)工会制定高工资率并限制就业。

B、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a

(1)对相对工资的影响:

当工会有效垄断一产业的劳动供给和控制进入时,可以提高相对工资。

(2)对整体影响:

其收益是以非工会成员工资的损失为代价,不是从资本方面向劳动方面再分配。

(3)对实际工资没什么长久影响。

b工会化产业的工资桎于非工会化产业的工资上涨;同时工会化产业的就业下降,非工会化产业的就业上升。

12、劳动总量谬误:

认为需要完成的工作总量是固定的。

劳工市场通过调整实际工资、资本、移民的流动,可适应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而且当短期内工资与价格具有粘性的时候,这种调整可借助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13、歧视的问题。

A、对不同的人依据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待遇。

B、对某一特定群体设置不利的规则(如考试)。

(1)排斥性歧视――隔离政策导致是就业歧视。

(2)歧视的偏好。

(3)统计性歧视:

a独特个体的情况都被按其所属群体的平均情况来加以处理。

b不仅能将个人的群体特征类型化,而且还能减弱个人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激励,从而反过来又强化关于原有群体特征的成见。

C、减少对劳工市场的歧视。

(1)强化立法。

(2)确保承诺:

要求雇主证明“他正采取特别措施以安置和雇佣那些少数群体”。

(3)鼓励雇主更多地注意雇员个人的表现

14、租金(或纯经济租金):

是对使用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

15、风险溢价:

为引导投资者进行具有高系统性风险或不可投保风险的投资,而让他们获得额外收益。

16、影响收益的因素?

答:

(1)税收和通货膨胀。

(2)技术推动。

(3)风险和不确定性。

17、迂回性:

通过牺牲现在消费并生产资本品,社会可提高其未来的消费。

 

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异?

答:

(1)扩展了的贸易机会。

(2)主权国家的存在。

(3)汇率。

2、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的原因?

答:

(1)自然资源多样性。

(2)偏好不同。

(3)成本差异。

3、A、比较优势(相对优势、比较利益):

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

或者说,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也将从贸易中获利。

B、影响: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

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C、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限制条件。

(1)古典假定:

比较优势假定经济是种平衡运行的竞争经济(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