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690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docx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

——重难点、易考点详实总结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人们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特定的程序解决问题和获取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的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是人们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特点:

创造性、客观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二、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体现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按研究内容的不同,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

按研究问题的性质及其使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必须全面地收集资料)

发展性原则(教育的发展是不断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通过“飞跃”达到新质的阶段)

伦理性原则(必须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系统性原则(教育现象是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序列组成的整体结构)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性原则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与数据—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性

程序化,客观化,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元行,移植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设计研究方案阶段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

以研究范式为标准的分类: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a.着眼点不同b.依据不同c.手段不同d.学科基础不同e.结论表述形式不同f.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教育研究的选题的类型

1.基础性研究选题(回答为什么)

2.应用性研究课题(回答是什么)

3.综合性研究选题(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结合)

二、教育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

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提出问题

三、教育研究选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

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问题要有独创性(内容独创性;方法或研究角度的创新;问题具有生长点)

问题具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研究时机)

四、研究假设的含义

选定课题后,要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得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

五、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指导教育研究设计,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有助于探求新的理论知识

有助于指导材料的收集

五、研究假设的主要类型

1.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研究假设形成的不同)

(1)归纳假设。

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的概话,是人们通过对些个别经验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

(2)演绎假设。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

2.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与预测性假设(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不同)

(1)描述性假设。

这是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

(2)解释性假设。

解释性假设是揭示来自物体的内部联系,指出现纸西为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更高一级的形式。

(3)预测性假设。

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同的的种的设党物假设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3.定向假设与非定向假设(方向性)

定向假设与非定向假设是陈述假设的两种形式。

定向假设表明假设的结果有一定的趋向;非定向假设没有表明结果的预定趋向。

六、取样的基本方法

取样一般有两类方法,随机取样和有目的取样。

(1)随机取样。

(1)随机取样:

①简单随机取样:

直接从总体所有的个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②等距随机取样:

直接从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按一定间隔抽取预定的单位个体作为样本。

③分层随机抽样:

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各层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抽取。

④整群随机抽样:

将一个个群体编号,然后抽取样本。

(2)有目的取样:

①全面取样:

包含了总体中所有个体单位的取样。

②配额取样:

对总体中个体单位的选择,以使特征差异最大,又叫最大差异取样。

③极端个案取样:

对总体中有显著特征的个体单位的选择

④典型个案取样:

所选择总体中的个体单位被认为是研究对象的典型。

⑤同质取样:

在研究中关注总体中某一特殊的亚群体时,用同质取样。

第四章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选定研究课题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三、教育文献的类型

(一)依据文献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可分为手工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电子型)文献及试听型文献

1.手工型文献

甲骨文、石刻、日记、手稿、信件。

2.印刷型文献

文字材料、表格、图片、图书、期刊以及各种印刷资料。

3.缩微型文献

常见的缩微型文献有缩微平片和缩微胶卷两种。

4.机读型文献

磁带、磁盘和光盘。

5.视听型文献常见的有各种视听资料,如唱片、录音带、电影胶片、激光声视盘(CD-ROM)、幻灯片等。

(二)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档案材料等。

2.二次文献

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提练、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又称第二手资料或检索性文献,包括目录、题录、文摘、索引、手册、名录等。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

也称参考行为文献,是研究者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广泛深人地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的产物,包括各种评述、综述、进展性出版物、文献指南、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1、分析和准备阶段(界定探究概念;列出可能有关概念;考虑有关文献的潜在标题;确定检索范围;选择检索手段)

2、搜索阶段

3、加工阶段

五、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5.即期积累法。

六、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进行内部评论和外部评论(外部:

辩伪、证实;内部:

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和价值)

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以分析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分析、联想——产生新思想、新观点)

第五章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目的性和计划性;客观性;能动性;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三)自觉性原则;(四)典型性原则。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根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可以把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4、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观察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四、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五、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1.)观察计划的制定

观察计划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观察的目的及任务;②观察的对象和范围;③观察的内容及重点);④观察的途径;⑤观察的方法及地点;⑥观察的步骤及时间安排;⑦观察的注意事项;⑧观察的辅助工具;⑨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10)观察中的应变措施

(2、)观察提纲的拟订

观察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谁:

行为者与行为对象

b.什么地方:

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景

c.什么时候:

日期和具体起止事件

d.什么事:

行为或事件的性质或类型

e.怎么样:

行为或事件的具体经过及表现

f.为什么:

思考判断行为或事件的原因

六、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

描述记录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整体作全面的或者某一方面的观察记录。

(1.)日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3.)连续记录法。

2、取样记录

(1.)时间取样法

(2).事件取样法.

 

第六章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某个教育问题,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的实践活动。

二、特点

1.调查研究法通常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

2.就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联系而言,调查研究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这种间接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3.调查研究方法简便,研究面广,收集资料的速度快。

4.调查研究的结论只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而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三、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1.)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教育调查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不同,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和发展调查。

(3.)按照调查采用的方法分类,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等。

四、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选择研究对象;3.确定研究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

5.实施调查

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问卷(设计问卷)

问卷调查:

研究者用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研究方法。

包括标题,前言,问卷主体,结束语四部分。

访谈调查:

研究者与一个或多个被访者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谈话,在谈话中研究者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引导被访者回答,以此来了解研究对象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①收集资料的真实性②有限避免其他因素干扰③访谈实施的灵活性④适用对象范围广。

☆缺点:

①对研究者的科研素养要求高②消耗时间较大③随意性。

六、访谈调查的过程

1、选择访谈对象

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3、正式访谈(访谈者和被访者相互熟悉,进入访谈正题,回应和记录)

七、测量调查的含义

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对教育领域中的事物或现象予以数量化描述。

八、测量调查的类型

①定名测量:

性别,职业,学校

②定序测量:

学历、年级、优良中差

③定距测量:

④比率测量:

⑤学业成就测量:

⑥智力测量:

⑦能力倾向测量:

⑧人格测量:

九、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十、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一).效度

(二).信度:

1.重测信度;2.副本信度(等值性信度);3.内在一致性信度;4.评分者信度

(三).难度

(四).区分度

第七章

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教育实验研究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有合理创设条件,人为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基本因素有:

研究假设,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的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1)因果性

(2)控制性(3)可重复验证性(4)具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2.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1)实验对象上,教育实验的对象是人和人从事的教育活动。

(2)在实验物质手段上,教育实验更多的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里进行。

(3)在研究方法上,教育实验更多的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课题,形成实验研究假说。

(2)选择被试行程被试组

(3)明确实验变量及其控制操作方的方法与程序。

(4)选择实验设计类型。

(5)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无关变量的控制办法: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具体有随机抽样法,等组匹配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场所不同:

(1)实验室实验:

在专门特定的实验室内或高度控制,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2)现场实验:

又称自然实验,指在真实的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下,根据预订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改变所要研究的现象,以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目的不同:

(1)探索性实验:

为了探明造成某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或者操纵某些条件会引起什么效果的实验。

(2)验证性实验:

实验课题比较明确,有了具体的假设和方案,实验只是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方案有怎样的效果。

☆自变量多少不同:

(1)单因素实验:

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教育实验。

(2)多因素实验: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教育实验。

☆无关变量控制严密程度不同:

(1)前实验:

是一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它可以操纵自变量,但不对被试作专门的选择和处理,也不能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目的只是为了识别自然存在的变量及其关系。

(2)准实验:

接近于真实实验标准的一种实验研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应。

(3)真实验:

实验设计必须具有一些必备条件,要有自变量和因变量,需要随机指派实验对象,需要进行前测和后测,需要对实验条件和情境加以控制,具有很好的外在效应,适用范围有限。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1.前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涉及:

只有一个实验组,实验组经过一次处理,通过测量得出一个后测成绩。

缺点:

由于不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内外效度都不会很高。

(2)单组前后测设计:

对单组后测的改进,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仅有一组实验组。

缺点:

但组前后测设计无法控制历史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说服力不够。

(3)固定组比较设计:

有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两组被试在处理前已经形成,故不能采用随机化的原则来选择被试。

缺点:

由于被试不是随机分派,并且没有前测,很难说明两组被试在实施实验处理之前是否相等,两组被试后测成绩的差异不一定是实验处理导致的,很可能是两组被试差异导致的。

1.准实验设计

(1)时间顺序设计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实验处理前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进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实施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进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优点:

1.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2.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3.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

1.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件变量的影响。

2.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

3.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地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被试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选择两个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使用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优点:

能较好地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也同时较好地被控制。

缺点:

1.测验与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3.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3)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首先对两个自然条件下的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试,然后对第一组实施实验处理,第二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结束后对两个组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后测试成绩之差异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优点:

1.有控制组,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2.由于两组都有前测,研究者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控制。

缺点:

由于被试不是随机分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可能存在选择偏差。

1.真实验设计

(1)随机分派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随机选择两组被试,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实验结束时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

优点:

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由于随机取样、随机分组以及设置控制组,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缺点:

无法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2)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在实验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组,并随机选择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都进行测试。

优点:

因为随机分派,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都进行了前后测,便于对照比较,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

缺点:

可能产生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果而影响外在效度。

 

**大学三年级

**学院**专业

20**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