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478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docx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总结资料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陈涉世家》

一、《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一男附书至;B、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

C、会天大雨,道不通;会宾客大宴;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又何间焉;

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楚人怜之;B、吴广以为然;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尝与人佣耕;

3、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

“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

”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形势的分析。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4、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词句是(举大计/或“死国”)。

5、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6、陈涉分析当时形势时提出什么起义策略口号?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7、说出他们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A、问卜念鬼;B、丹书鱼腹;C、篝火狐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固以怪之矣。

(士兵们本来对这件事已经觉得很奇怪了。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相应的人。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下列加点词意相近的一项是(C)

A、道不通;得道者多助;B、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扶苏以数谏故;骑千余卒数万人;

11、下列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二世杀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杀之以应陈涉;

C、百姓多闻其贤;惧其不已也;D、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

三、阅读第三段“吴广素爱人……杀之以应陈涉”,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素爱人(向来,素来);

(2)尉果笞广(用鞭打);

(3)并杀两尉(一齐);(4)召令徒属(召集);

2、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广故数言欲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以激怒其众;策之不以其道;

C、夺而杀尉;温故而知新;D、陈胜佐之;何陋之有;

3、在文中陈胜向士卒发出号召(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请翻译这两句话:

(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份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4、请说出此次起义过程:

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

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他:

抱负非凡;有洞察时局能力;勇敢机智;有非凡组织领导才能;

四、词语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辍耕之垄上(去,往);

(2)怅恨久之(失望);

(3)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4)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5)今亡亦死(逃走);(6)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8)卒中往往语(到处);

(9)忿恚尉(恼怒);(10)为坛而盟(盟誓);

(1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占土地);(12)比至陈(等到)

2、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了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好吧?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在括号内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发闾左讁戍渔阳(讁通“谪”,充军);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或:

或以为死(有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B、比:

比至陈(等到);其两膝相比者(靠近);天涯若比邻(挨近)

C、为:

为坛而盟(筑);项燕为楚将(担任);可以为师矣(做)

D、国:

死国可乎(国事);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五、中考演练——延伸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士兵们(或:

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A)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

提,背)粮而景(景:

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

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答:

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

《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意对即可)

 

《唐雎不辱使命》

一、《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问题:

1、请说出唐雎和秦王是怎样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

(秦王一面装出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唐雎以“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

”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2、阅读文章第二、三段“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长跪而谢之(道歉);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从文中可以看出秦王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操。

三、词语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2)以大易小(交换);

(3)请广于君(扩充);(4)以头抢地耳(撞);(5)休祲降于天(吉祥)

(6)天下缟素(穿丧服);(7)秦王色挠(屈服)(8)寡人喻矣(明白,懂得)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4)长跪而谢之。

(直身而做,向唐雎道歉。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徒:

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只);徒劳无功(白白地);

(2)以:

以大易小(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徒以有先生(因为,由于);以君为长者(把);

(3)于:

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四、中考演练——阅读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

(2分)

①以头抢地耳(撞)②长跪而谢之(道歉)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3、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穆公谓曰:

“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

“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

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

“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

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秦穆公:

春秋五霸之一。

②不饮酒者杀人:

不喝酒会死人的。

③次:

次序。

④出死:

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

⑤惠公:

晋国国君。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亡其骏马(死亡);B、是吾骏马也(这)

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D、遂溃围(冲破)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方共食其肉;方七百里;B、即以次饮之酒;必以分人;

C、晋攻秦穆公,围之;何陋之有;D、此德出而福反也;温故而知新

4、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出师表》

一、《出师表》是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亮丞相集》,作者(诸葛亮),《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与之其名的“凤雏先生”是(庞统)。

二、陆游曾称赞: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在《蜀相》里表达深深惋惜之情的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国内政事和北伐分别提出建议,请用原句回答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国内政事:

诚宜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昭平明之理(赏罚分明)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最重要)

北伐: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目标: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四、阅读《出师表》第一段与第六段,回答问题: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C)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是“时候”的意思);B、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C、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弯着腰);D、咨臣以当世之事(询问);

E、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A、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B、欲报之于陛下也;痛恨于桓、灵;

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予作文以记之;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负责侍卫的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后值倾覆。

(后来遇到兵败。

4、第一段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用原文回答)

5、第六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危受命)两件事。

6、简答:

(1)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文中被千古传颂的一个对偶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C)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一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一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该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二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8、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来的成语是:

(三顾茅庐)

五、阅读第二段到第五段,“宫中府中……可计日而待也”,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的词:

(1)平明之理(治);

(2)论其刑赏(罚);(3)以遗陛下(给予);

(4)贞良死节(坚贞);

2、解释下面的短语:

(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2)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3)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翻译下列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汗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1)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2)第三段作者做出了(内政安排);(3)第四段作者做出了(军政安排);(4)第五段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面横线上说明理由:

(第二段之后划“/”,前者为严明赏罚,后三段皆为“亲贤远佞”)

六、阅读第六段到第七段“臣本布衣……允之任也”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臣本布衣(平民);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4)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愿意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4、下列对这几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义,感人至深。

5、选文中提到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6、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火烧赤壁,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流传下来的名言或事迹。

(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戌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七、中考演练——阅读《出师表》(节选)和《中国古代寓言选•晏子之御》,完成以下问题:

【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简拔:

选拔;

(2)裨补阙漏: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3)优劣得所:

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意气扬扬:

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名显诸侯:

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D)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公输》

1、《公输》选自(《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兼爱,非攻)。

二、用简明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公输盘理屈词穷(设杀人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再从“宋何罪之有”指出现实与其话自相矛盾,并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其无话可说。

二是使楚王理屈词穷(先用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随即用三个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表现楚富与宋贫,类推出楚攻宋即和窃疾同类的结论,使楚王无话可说。

三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三、阅读《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诺。

’”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愿借子杀之(希望);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不可谓智(明智,聪明);(4)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我从北方闻子为梯;

B、将以攻宋;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北方有侮臣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4、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以:

以君为长者;以牒为城;B、之:

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

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

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吾义固不杀人(善良坚持道义);

(2)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3)不可谓智(称为);(4)知而不争(劝阻、劝谏)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去杀害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3)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吾既已言之王矣。

(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件事了)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对话描写)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墨子巧言说服公输盘)

7、选文中墨子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推论,是公输盘折服的?

(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智、仁、忠、强、义)

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坚守正义,能言善辩;机智,勇敢)

四、词语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3)公输盘诎(通“诎”,理屈);(4)说: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解释);(5)见:

见公输盘(拜见);(6)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但是);(7)类:

不可谓知类(事理);为与此同类(类别);

2、翻译下列句子:

(1)胡不已乎?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2)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3)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3、请说出公输盘和楚王的性格特征:

(公输盘:

顽固、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