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五升六4 还原法的妙用.docx
《数学教案 五升六4 还原法的妙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 五升六4 还原法的妙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五升六4还原法的妙用
教案
教材版本:
精英版.学校:
.
教师
年级
五升六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四讲还原法的妙用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还原问题是指已知一个量或多个量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求这些量最初的数值的题目,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是逆推。
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的。
旨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提升运算,解题能力。
例题部分涉及多种题型,例1是数的还原,采用流程图,例2采用线段图,例3到例5都可以采用图表法,建议师生合作,教师逐步给学生渗透解题方法。
拓展训练部分是例题部分巩固,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延伸题目,在教材中不予体现,作为教师在课堂选讲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还原问题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抓住逆运算关系,逐步靠拢已知条件。
2.学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如线段图、流程图等)解决不同类型还原问题。
数学思考
1.使学生在解题中,体会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带来的简便。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逆向思维方式,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解决
1.通过画线框图、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题技能。
2.发展逆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还原、逆向思维思想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线框流程图、线段图、图表法等解决相关还原问题。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大家对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熟悉吗?
对哪一个故事印象深刻呢?
生:
……
师: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场著名战役,打败曹军后,孙刘联军举办了隆重的庆功会,今天我们也去到庆功会现场去看看。
(课件播放导入部分)
二、教学新授
(一)呈现问题1
师:
庆功会上,主公决定先奖赏黄盖大功:
(播放过渡场景)
例1:
奖赏黄盖一些布匹,匹数减去6,再乘6,然后加上6,最后除以6,结果仍为6。
你知道奖赏给黄盖的布匹是多少吗?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师:
根据题意,匹数经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后得到了结果6。
要求这个数,你有怎样的想法呢?
(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生:
可以从结果出发,一步步往前推。
师:
利用这样的思路大家先尝试计算一下吧。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问题)
师:
这道题目步骤,数据都较多,为了更清晰直观的还原题目,看清过程,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线框流程图来解决。
(适时出示课件解析)
师:
在逆推求这个数的过程中,运算符号是否要改变呢?
应该如何逆推呢?
生:
在逆推的过程中,乘与除,加与减互逆。
3.同桌之间相互讲解,完成解题过程。
4.全班集体汇报。
(教师出示课件答案,规范学生解题步骤)
5.教师小结。
(1)像这样,一个未知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一个新数,求原数的应用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
(2)从问题的最后结果出发,运用加和减、乘和除的互逆关系,一步一步进行逆推,这种解题方法叫“还原法”。
在逆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算的互逆性。
答案:
解:
(6×6-6)÷6+6=11(匹)
答:
奖赏给黄盖的布匹是11匹。
(二)呈现问题2
师:
除了黄盖,所有有功之臣也都得到了奖赏,而且伙房早早就开始杀猪宰羊准备晚宴:
(播放过渡场景)
例2:
上午宰杀猪总数的一半少10头,下午宰杀剩下的一半多20头,还剩30头。
问军中原来有猪多少头?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师:
通过读题,大家对比我们上一道题目,要求原来有猪多少头,用线框流程图还可以吗?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生:
可以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
师:
那么画线段图的顺序应该是从最后往前逆推画,还是从最初呢?
大家尝试一下。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适时出示课件解析)
生:
线段图应该从最初开始画,但是计算的时候,可以逆推来计算,先计算出剩下的一半,然后可以计算出总量的一半,最后计算出原来共有多少头。
3.学生独立写出过程。
4.总结交流。
一堆物品拿走了一半多几或是少几,再拿走余下的一半多几或是少几,知结果,求物品原数,适用线段法。
答案:
解:
(30+20)×2-10=90(头)
90×2=180(头)
答:
原来有猪180头。
(三)呈现问题3
师:
晚宴的时候,军师分享胜仗经验,离不开自己平时的读书学习,掀起了军队的读书潮:
例3:
诸葛亮、周瑜和庞统三个人共有兵法书72册。
如果周瑜向诸葛亮借3册后,又借给庞统5册,而庞统又借给了诸葛亮2册,结果三个人有的兵法书的册数正好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兵法书多少册?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师:
大家再对比这道题目和之前题目,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运用之前的方法解决吗,比如画线框流程图或画线段图,大家尝试一下。
(学生尝试分析,发现线段图和流程图都不简单)
师:
这种情况下,怎样分析比较简单呢?
我们先看题目,三人不管借来借去,其中有没有不变量呢?
生:
三人共有的总册数72册是不变的,而且到最后三个人的册数正好相等,都是24册。
师:
找到了题中的关键信息,这种题目,我们可以运用表格的方法,直观清晰表示每一个变化时,对应的册数。
师:
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逆推往前填,同桌之间相互讲解。
(请学生全班集体讲解)
生:
最后三人都是24册,在庞统借给诸葛亮之后,庞统书的册数减少了2,诸葛亮的增加了2,所以逆推往前,庞统的应增加2,诸葛亮的减少2……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
4.总结交流。
多个人拥有物体的总量一定,经过互给之后,知结果,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
适用图表法。
答案:
解:
72÷3=24(元)
诸葛亮:
24-2+3=25(册)
周瑜:
24+5-3=26(册)
庞统:
24+2-5=21(册)
答:
诸葛亮、周瑜、庞统原来分别各有兵法书25册,26册,21册。
3、巩固应用、尝试成功.
(一)拓展问题1
1.将一个数扩大8倍后,减去9,再除以9,最后加上20以内最大的质数,得28。
这个数是多少?
(本题是例1的变式练习,较为简单,作为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即可,找出2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解题关键。
)
线框图:
(二)拓展问题2
2.小晶在做一道减法计算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正确答案是多少?
(本题较为简单,属于“将错就错题型”,在之前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可以根据错误减数及结果,得出正确的被减数,再进行计算。
)
(三)拓展问题3
3.有一筐梨,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4个,筐中还剩20个,筐中原有梨多少个?
(本题是例2的变式练习题目,建议学生独立完成,严格规范学生先画出线段图,逐步还原计算。
)
答案:
解:
(20-4)×2=32(个)
(32+2)×2=68(个)
答:
框中原有梨68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还原问题相关知识,同学们有怎样的收获呢?
关于还原问题还有什么类型的题呢?
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在习题中体会了还原法的灵活运用,大家都掌握了哪些方法?
生:
线框图法,线段图法,流程图法。
师:
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我们在学习之余,还去到了赤壁之战的庆功会现场,这节课我们接着去庆功会上看看。
二、教学新授
师:
掀起了一股读书潮之后,刘备看众人纷纷借书学习,拿出了自己的一些书与大家分享:
(播放过渡场景)
(一)呈现问题4
例4:
关羽、张飞和赵云分了这批书后都觉得分得不公平。
刘备看了看他们三人分得的书后说:
“这样吧,关羽你把你的书分一部分给张飞和赵云,使张飞和赵云的书各增加1倍;然后张飞你也拿出你的书一部分给关羽和赵云,也使关羽和赵云的的书各增加1倍;最后赵云你也拿出一部分给关羽和张飞,使他们的书也各增加1倍,这时你们书的数量就一样多了。
”这时三人数了数,果真都有24册书。
你知道他们三人原来各有多少书吗?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教师引导。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多人分数量一定的东西时,适合用列表法,这道题目大家看一下,数据变化上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之前的变化是具体的数量,这道题目中涉及到了倍数问题。
师:
分析的非常到位,我们现在一起逆推一个,最后的书都是24册,这是在“赵云给关羽和张飞之后,使他们的书都增加了1倍”,那么在这之前,三人的书分别是多少?
生:
关羽和张飞的书都增加了1倍,说明在这之前,两人分别为12本,则赵云有24+12×2=48本。
师:
仿照这个分析,将表格补充完整,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交流。
4.教师总结。
答案:
解:
赵云分之前:
关羽:
24÷2=12(本)
张飞:
24÷2=12(本)
赵云:
24+12×2=48(本)
张飞分之前:
关羽:
12÷2=6(本)
赵云:
48÷2=24(本)
张飞:
12+6+24=42(本)
关羽分之前:
张飞:
42÷2=21(本)
赵云:
24÷2=12(本)
关羽:
6+12+21=39(本)
答:
张飞、赵云、关羽原来各有21本,12本,39本。
(二)呈现问题5
师:
宴会结束,大家前去清点物资,发现三桶油有剩余;
(播放过渡场景)
例5:
甲、乙、丙三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先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丙桶,最后从丙桶中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给甲桶,这时甲、乙、丙三桶油恰好都是56千克。
问原来甲桶油比乙桶多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师生合作,教师引导。
师:
大家仔细分析这道题目,对比之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大家从每次的变化量之间,对比。
生:
之前,每发生一次变化,所有量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道题目,发生一次变化,只有两个量有变化。
师:
非常好,大家先根据题目将表格绘制出来。
(学生独立绘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解析)
师:
绘制出表格,我们一起先填一个,逆推往前,在最后三桶油千克数相等之前,“从丙桶中倒出了和甲桶同样多的油给甲桶”,在这个变化之时,三桶油谁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来是多少?
生:
乙桶油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甲桶油增加了一倍,所以原来为56÷2=28(千克),丙桶油减少了28千克。
师:
很清晰,表格的剩余部分尝试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
4.总结交流。
答案:
解:
丙:
(56+56÷2)÷2=42(千克)
乙:
(56+42)÷2=49(千克)
甲:
56÷2+49=77(千克)
77-49=28(千克)
答:
原来甲桶油比乙桶多28千克。
三、巩固应用、尝试成功.
(一)拓展问题4
4.宁宁和亮亮一共有36枚游戏币,宁宁拿出自己的游戏币的一半给亮亮后,亮亮也拿出自己的游戏币的一半回赠给宁宁,这时宁宁又拿出自己的6枚游戏币给亮亮,这样宁宁就比亮亮多4枚。
最初宁宁和亮亮各有多少枚?
(建议学生独立列表完成,重点先求出此时宁宁和亮亮分别有多少枚,运用和差问题解决,根据学生情况,酌情出示课件解析。
)
答案:
解:
宁宁最后:
(36+4)÷2=20(枚)
亮亮最后:
(36-4)÷2=16(枚)
宁宁最初:
(16+4+6-10)×2=32(枚)
亮亮最初:
36-32=4(枚)
答:
最初宁宁有32枚,亮亮有4枚。
(二)拓展问题5
5.甲、乙、丙三人一共有243元,甲最多,他拿出一些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2倍,结果乙的钱最多;乙再拿出一些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2倍,结果丙的钱最多;丙又拿出一些给甲和乙,使他们的钱数各增加2倍,最终3人的钱数一样多。
问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师:
通过读题,三人最终的钱数是多少?
生:
三人共有243元,现在3人钱数一样多,每人分别都是81元,经过几次变化后,三人都是81元?
大家先绘制出表格。
师:
我们一起分析,在三人钱数一样之前,丙给了甲乙,使他们的钱数各增加了2倍,那么之前三人分别多少?
生:
甲乙钱数分别增加2倍,说明计算出原来有81÷(1+2)=27元,那么每个人都增加了27×2=54元,所以丙减少了27×4元。
师:
分析到这里,独立完成表格,并作答吧。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4.教师总结。
四、拓展视野
将八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恰好等于前两个数之和。
如果第7个数和第8个数分别是81,131,那么第一个数是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合作。
师:
通过读题,你认为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
生:
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恰好等于前两个数之和。
师:
现在要求第一个数,该怎么办?
生:
已知了第7个数和第8个数,第8个数是第6个数和第7个数之和,可以计算出第6个数,依次往前推。
3.小组间相互讲解。
4.教师总结。
答案:
第6个数:
131-81=50
第5个数:
81-50=31
第4个数:
50-31=19
第3个数:
31-19=12
第2个数:
19-12=7
第1个数:
12-7=5
答:
第1个数是5。
五、课堂总结
1.还原问题的核心:
倒推。
2.线框图法:
画线框---顺序写变换过程---逆推列式计算---写答语
3.一堆物品拿走了一半多几或是少几,再拿走余下的一半多几或是少几,知结果,求物品原数,适用线段法。
画线段---标条件---逆推列式计算---写答语
4.多个人拥有物体的总量一定,经过互给之后,知结果,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
适用图表法。
列表格---填已知---逆推算---写答语
拓展问题答案:
1.[(28-19)×9+9]÷8=11.25
答:
这个数是11.25。
2.被减数:
111+17=128
正确:
128-71=57
答:
正确答案是57。
3.(20-4)×2=32(个)
(32+2)×2=68(个)
答:
框中原有梨68个。
4.宁宁最后:
(36+4)÷2=20(枚)
亮亮最后:
(36-4)÷2=16(枚)
宁宁:
(16+4+6-10)×2=32(枚)
亮亮:
36-32=4(枚)
答:
最初宁宁有32枚,亮亮有4枚。
5.丙给甲、乙之前:
甲、乙:
243÷3÷(1+2)=27(元)
丙:
27×4+81=189(元)
乙给甲、丙之前:
甲:
27÷(1+2)=9(元)
丙:
189÷(1+2)=63(元)
乙:
9×2+63×2+27=171(元)
甲给乙、丙之前:
丙:
63÷(1+2)=21(元)
乙:
171÷(1+2)=57(元)
甲:
9+57×2+21×2=165(元)
答:
甲、乙、丙分别是165元,57元,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