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6016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沧海》交代观海地点、直陈其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季节不同,雨的风景亦万千。

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滋润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裹挟在料峭寒风中,静mì()在夜的安宁里;冬天的雨,则乔装打扮成雪的模样,悄然lì()临人间,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淅(____________)犷(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静mì(____________)lì临(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B.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C.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D.福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B.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C.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D.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广为传诵。

后世便以“咏絮之才”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四、诗歌鉴赏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这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

次,停宿。

B.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奠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C.颔联形象地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涛汹涌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尾联“乡书”、“归雁”与首联“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常因蕴含哲理被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③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曰: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

好的名声。

②钟繇:

三国时魏国相国。

钟毓:

魏国车骑将军。

钟会:

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③敕:

皇帝召见。

④卿:

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7.用“/”为下列文言句子标出停顿。

(共四处,每处0.5分,2分)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期日中(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3)家君(_______________)(4)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复问会曰:

“卿何以不汗?

10.“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为什么?

11.甲乙两文中写到的三个孩子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不同的是元方性格_________,钟毓、钟会性格则显得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散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B)她的眼睛随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中,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13.说说选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描写的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借“一家三代四口人田野散步”这样一个小故事表现什么主题?

这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

又寻春的什么呢?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

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

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

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

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早春的景色素淡,还没有万紫千红,宜于漫步、沉思。

B.文章多处引用诗句,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感染力。

C.文章多处运用省略号,对寻春所见所思省略,引发联想和思考。

D.“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是指眼前的一抹新绿。

16.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

心情急迫——→看到衰草:

________——→遥见草色:

__________

17.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1)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从加点字角度分析)。

(2)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从描写角度分析)。

18.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19.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七、名著阅读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题目。

20.《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作者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1.《五猖会》中“……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请简述。

八、综合性学习

22.《礼记•学记》中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1)活动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就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如管鲍之交、莫逆之交。

请分别写出有关交友的名言2句、典故2个(只要写题目)

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仿造例句的形式,再续写一个句子。

例:

友情似甘泉,滋润你干渴的心田;友情似明灯,照亮你人生的道路;友情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3.生活就是这样,有喜悦、有悲伤、有满足、有骄傲、有彷徨、有荒唐……每个人都有难忘的一刻。

请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断肠人在天涯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落花时节又逢君不知何处吹芦管遥怜故园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解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龙标、夜郎、天涯、平羌、逢、芦、遥怜、罔、殆、碣石、沧海。

2.

(1)xīguǎng

(2)谧莅

【解析】

【详解】

(1)淅淅沥沥:

一般指小雨落下的声音。

粗犷:

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2)静谧:

形容静寂无声或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莅临:

意思是来到;来临,光临。

3.D

【解析】

【详解】

A.分类不当,把“和”改成“等”。

B.搭配不当,“音乐”不能看,因此应改成“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听、真好看”。

C.语意不清。

应该改成“他同意第一种主张”或者“他同意第二种主张”。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C.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天命之年”。

故C错误,选C。

5.C

6.例①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例②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哲理: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中,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哲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5.本题考查诗意理解。

“风正一帆悬”指风小且顺,正因如此,一片小帆才能孤悬空中,因此C中的“波涛汹涌”错误,选C。

6.本题考查赏析。

1)诗意: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2)哲理: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

“日”“春”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残夜”和“旧年”都是旧事物的象征,因此,可理解为: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中,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哲理。

7.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8.

(1)约定

(2)同“否”(3)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4)小时候、年少

9.

(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文帝)又问钟会:

“你为什么不出汗?

10.例①失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意思对即可)

例②失礼: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意思对即可)

例③不失礼。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意思对即可)

例④不失礼: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意思对即可)

11.聪明/机智/聪颖正直不阿/直率钟毓、钟会性格则显得:

风趣/诙谐/幽默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

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帝曰(魏文帝问)/卿面何以汗(你脸上为什么有汗?

)/毓对曰(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我胆战心惊,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出如浆(汗像浆一样出来)。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期日中:

约定在中午。

“期”是一词多义:

约定;期待;日期;期限。

(2)尊君在不:

你的父亲在吗?

“不”是通假字,同“否”。

(3)家君:

我的父亲。

是一词多义: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

(4)少有令誉:

少年时期就有美名。

“少”是一词多义:

年少;薄弱;稍微;幼年。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1)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

(2)复,又。

卿,你。

何以,为什么。

汗,出汗。

1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思路:

判断;陈述理由,结合文章内容,总结。

示范1:

我认为元方并没有失礼。

友人先是失信于元方父亲,又当着孩子的面辱骂了孩子的父亲,失礼于元方和其父亲,面对这样失信失礼的行为,元方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份不满也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没有必要一定要原谅对方,元方的表现是合理的。

示范2:

我认为元方失礼了。

虽然友人有错,但是从“友人惭”看出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且“引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作为晚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过于任性了,有些失礼。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元方面对父亲友人失信、失礼的行为,能够立即有理有据的反驳,看出元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而钟毓、钟会在面对皇帝的询问时能够应对合宜,看出他们也很聪明。

因此三个孩子共同点是:

聪明机敏。

(2)面对父亲友人的失信失礼行为,元方直接的指出友人的错误,看出元方是非常直率、正直不阿。

(3)钟毓脸上有汗、钟会脸上无汗,面对皇帝的询问,都能够巧妙的回答,从“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看出他们回答的非常幽默,看出他们幽默风趣的性格。

【点睛】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

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奉旨进见。

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

“你脸上为什么有汗?

”钟毓回答说:

“我胆战心惊,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

”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钟会:

“你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我心惊肉跳,害怕得发抖,汗都不敢出。

12.D

13.A句,例:

这个句子是对南方初春的田野的景物描写,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生命在召唤,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B句,例:

这句写出了孙儿要走小路和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也点染了新春的美丽和生机,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14.(有点到:

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对生命的感慨/人生无处不在选择即可得分) 以小见大。

【解析】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ABC三项都把“世界”局限在了一个小的家庭里了,只有D项由作者的小家庭联想到整个人类,因此选择D。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①角度。

抓住了“田野”“树枝”“水”等景物,看出是环境描写。

②分析。

从“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等词语,看出这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活力的画面。

③感情。

表达了作者一家春天田野散步的喜悦心情。

(2)①角度。

抓住了“菜花”“桑树”“鱼塘”等景物,看出是环境描写。

②分析。

从“金色的”“整齐”等词语,看出这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活力的画面。

③作用。

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充满生机。

结合“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可知这句话点明了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14.本题考查主题和手法。

(1)主题。

对于主题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一定要抓住文章好中的关键句进行理解,并不唯一。

例如1:

结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析,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

同时,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

体现了中年人的责任。

例如2:

结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析,“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体现了对生命的赞歌。

例如3:

结合“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分析,面对母亲和儿子,“我”选择了母亲,而母亲却又为了孙子改变主意,从中既能感受到一家人的和谐,也能感受到尊老爱幼的精神。

(2)手法。

本文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小事,表达了尊老爱幼、生命赞歌、中年人责任等主题,素材非常小,但是主题非常深刻,所以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15.D

16.后悔寻春(责怪自己)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

17.

(1)“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惊喜和欢愉。

(2)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这一抹新绿让我精神振奋的样子,表达了我此刻的惊喜和对春天的喜爱心情。

18.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19.

(1)寻自然之春,作者在早春之时去野外寻找春的踪迹(表层);

(2)寻内心世界之“春”,作者通过对早春之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面对困难与挫折的人生态度(深层)。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可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不是指眼前的一抹新绿,而是指内心的一个希望、理想等。

故D错误,选D。

16.本题考查行文思路。

1)②段,结合“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概括:

径自寻春去了:

心情急迫。

2)⑤⑥段“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可概括:

看到衰草,自我责怪。

3)⑦-⑫段“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那么,对于生活呢”可概括为:

遥见草色,感悟春天。

17.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赏析。

(1)本义。

“飞”是轻快轻盈的飞翔的意思。

语境义。

这里指春天轻快地轻盈地悄悄地落在了林边。

效果。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来得开、来得悄无声息。

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角度。

从“我的全身”“每一个细胞”等句子看出,这是心理描写。

分析。

从“浸润”“染绿”等词,看出作者此时因为一抹新绿而精神振奋的心理。

感情。

从“一霎时”看出我此刻的惊喜和对春天的喜爱心情。

1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