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508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docx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5

课后强化训练15 说明文阅读之三 解释和分析文本中的重要词句

一、(2015·云南)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张博然

①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靠太阳。

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

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

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

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

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被称为“鲸落”。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

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4~12个月。

④当这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⑤但是,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鲸鱼只剩下骨架时,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

深海并非没有氧气,但也谈不上多丰盛,因此会有大量的特殊厌氧细菌。

它们爬入鲸骨深处,分解其中的脂类。

⑥一些生物可以靠共生,从这些细菌中获得能量,另一些则可以直接吃掉细菌聚集成的菌垫。

鲸骨体型巨大,富含脂类,分解又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⑦如今,鲸鱼越来越少了。

全世界鲸目物种有80多个,但是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这就只剩下不到十种,而其中一半是濒危的。

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

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⑧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⑨没人确切知道。

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学会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2014年版,有删改)

1.请结合①②段内容给“鲸落”下定义。

鲸落是落入深海海底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的鲸的庞大尸体。

或:

鲸落是鲸鱼的庞大尸体落入深海海底后所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

解析 根据题目给定的阅读范围,筛选出鲸落的形成与作用等内容,然后组织句子,注意下定义的句子一定是个判断句,格式是“鲸落是……的鲸鱼尸体”或“鲸落是……的生态系统”。

课时讲解题型

2.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一切”具体指什么?

指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吃掉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后,食物残渣可以维持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生存两年。

解析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代词一般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义的便是正确的答案。

课时讲解题型

3.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删去。

“可能”表示推测、估计,删去后就变成肯定了,与实际不符。

“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理解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第一步表态,即删还是不删;第二步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第三步说明若删去了,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第四步解释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结合选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人类应该怎样防止“鲸落”的消失。

严禁捕杀濒危鲸种;控制工业化捕鲸;设立濒危鲸种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等。

(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熟悉文本内容,了解鲸落的形成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提出方法和建议。

语言组织要简洁明了,内容要精确。

二、(2015·漳州)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丹诏名胜九侯山

①被誉为“南闽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总面积226平方千米,中心景区25平方千米,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

据《漳州图经》记载,“大禹后裔,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

②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③九侯之峰,雄伟险峻。

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

这些巨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

有的峭然独立,如金鸡护蛋;有的端庄安详,似金蟾蛰伏;有的憨态可掬,犹老牛卧眠;有的二石对立,像“大圣拜观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

④九侯之水,秀美神奇。

九侯山主溪流全长近20千米,最具特色的是松涧泉飞瀑。

每逢夏季,一泓清泉从天柱峰飞流直下,与鲤鱼巨石撞击后形成三叠飞瀑,远看如一尾巨鲤冲波击浪逆流而上。

相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靖安之乱”后,带领将士来到这里,见泉水清澈,就取剑在石头上用泉水磨砺,顿时剑光逼眼,以剑劈石,石头裂成两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试剑”二字作为纪念。

若将泉水置于瓶中,水终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

⑤九侯之树,荣茂奇丽。

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叶覆盖,厚达一尺。

“阴阳树”则是九侯山的标志景观。

所谓“阴阳树”,乃为两棵高山榕。

其中一棵的树根生长在一块状若花瓶的巨石下,树干紧贴着石壁,树冠茂密,宛如开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约2米处生长着另一棵高山榕。

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树在同样的土壤环境中却是此消彼长,一枯一荣,互为阴阳。

⑥“鸣鸟穿岩唱孟秋,浮云绕树画中游。

洗心圣地添新景,试剑清泉依旧留。

”九侯山虽然不如武夷山闻名遐迩,但是其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品赏,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⑦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县期间,曾察访九侯山,见九侯山钟灵毓秀,立刻用茅草临时扎成一支大笔,当场书写“西斋”二字,如今这块牌匾依然悬挂于千年古刹九侯寺禅房的竹门楣之上。

明代大儒黄道周题写的“洗心之藏”的匾额也悬挂于寺中正殿。

福胜岩左侧石壁上刻着清代贡生吴泰来题的“谷神玄牝”,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九侯山并不大,却有佛、道、儒三家在此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

⑧九侯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摩崖石刻。

元朝高僧无碍手书的“九侯名山”、明朝云南参政罗汝芳镌刻的“天开”、清朝举人林天翔题跋的“万山第一”等3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⑨九侯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山上的每一棵奇树,每一块异石,无不诉说着神奇的故事……来吧,让你我走进翰墨飘香的丹诏大地,拥抱这梦幻如诗的九侯山水!

(选自《闽南风》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阅读第②~⑧段,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丹诏名胜九侯山?

①九侯山自然景观瑰丽(九侯山峰峻、水秀、树奇);②九侯山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内容。

第②段中“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一句总写九侯山自然景观瑰丽的特点,然后第③④⑤段分别具体介绍“峰峻、水秀、树奇”的特点。

第⑥段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秀丽风光”,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第⑦段从古代名人的题字,第⑧段从古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具体介绍九侯山的文化底蕴。

可见,本文从“九侯山的自然景观瑰丽”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两个方面介绍九侯山。

2.选文多处采用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示例一:

第①段引用《漳州图经》的记载,作用是说明九侯山名字的由来,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示例二:

第④段引用陈元光率领将士来到松涧泉试剑的传说,作用是说明九侯山之水秀美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示例三:

第⑥段首句引用诗歌,作用是说明九侯山风光秀丽、传说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增添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

解析 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名句等。

首先要找到文章中所引资料的内容,如第①段引用《漳州图经》的内容,第④段引用陈元光试剑的传说,第⑥段引用诗歌;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引资料的作用,一般围绕说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展开。

课时讲解题型

3.文中画线部分与下面改后的句子语言各有特点,你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改句】这些巨石形态各不相同。

有的兀自独立,有的二石并立,人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和情态特征,把它们叫作“金蟾石”“牛眠石”“八戒娶妻石”……

示例一:

我喜欢文中的句子。

文中的句子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九侯山的山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使人们对其特征有更直观的了解,语言生动形象。

示例二:

我喜欢改后的句子。

改句采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九侯山山石不同的形态特征,语言平实明了。

解析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喜欢哪一句话,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的风格,改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的特点,阐述理由时可围绕其中一个方面组织语言作答。

同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采用某一句子的作用、妙处等。

课时讲解题型

4.根据诗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填写句子。

龙江水水光潋滟,____________。

示例一:

九侯山山景瑰奇__示例二:

九侯山山色空蒙

解析 “龙江水”对应“九侯山”。

“水光”是指“龙江水”的具体景观,“潋滟”是“水光”的特点。

根据对偶句的特点,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特别是九侯山的特色写出下句,如:

九侯山山景瑰丽、九侯山山色空蒙、九侯山山峰险峻等。

三、(2014·徐州)阅读下面的一篇说明文,完成问题。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

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

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

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

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

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

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

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

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

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

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

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

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

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

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

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

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

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它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

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

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节选自《科学24小时》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证据之一:

座舱语音,即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人通信的音响信息。

证据之二:

飞行数据,即飞机飞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各项相关的工作数据。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文章的第⑤⑥⑦段。

文章第⑤段说:

“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总称,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⑦两段分别讲了它们的功用,可以从中筛选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2.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①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②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便于搜寻);③(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文章的第⑧~⑩段。

可以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句,有的可以直接用原文,有的则需要进行概括,如第⑧段提到了黑匣子“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

第⑨段提到了“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从中可以概括出黑匣子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从“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可以概括出黑匣子“便于搜寻”的特点。

第⑩段提到了“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它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

课时讲解题型

3.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一句的语言特点。

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词语,准确地说明了当前世界上黑匣子的技术现状,表明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如果没有这些词就太绝对化了,就不符合科学事实。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的能力。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

辨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的准确严密性。

这种准确严密性一般体现在作者的用词上。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从句子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语,然后分析这些词语表达的作用及效果,最后要强调“此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再强调一下不用这些词语会怎样。

句中的“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词语,准确地说明了当前世界上黑匣子的技术现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黑匣子并不黑,发明黑匣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空难调查。

B.座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C.飞机失事30天后,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会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D.现在的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将来可以采用将飞机的及时状态通过卫星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的方式,使人们在飞机失事后从接收站收到的资料中推断事发地点,使搜救行动更为有效。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把各选项带到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比对阅读,找出说法上的差异之处。

“座舱语音记录器”的拾音盒部分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B项说是“都安置”,所以B项的说法不正确。

四、(2013·南京)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碑与帖

蒋 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

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

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

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

《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

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

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

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

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

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

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练,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课时讲解题型

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

书写材料的不同造成了“碑”与“帖”书风的差别。

解析 “新的理解”出现在文末,从全文看是对全文的总结。

从文末看,这种“新的理解”指的是“书法风格”问题,而造成书法风格不同的原因就在于“碑”是石刻,“帖”是纸帛,即书写的材料不同造成了“碑”与“帖”的书风差异。

课时讲解题型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第二自然段加点词语“大相径庭”的含义是什么?

指南北书法风格差别很大。

或:

《张猛龙碑》《兰亭集序》书法风格的差别很大。

(2)第四自然段的作用有哪些?

承接上文,为“‘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作例证,为下文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解”提供依据。

解析 第

(1)题中“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在文中指以《张猛龙碑》为代表的“北碑”和以《兰亭集序》为代表的“南帖”书法风格差别很大。

(2)题,第四段引用了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王闽之的“碑”文资料,并将这两个石刻风格与出于同一家族、同一时段的王羲之的“帖”文相对比,紧承上文,为上一段最后一句的总结性阐述作例证,也为下文总结“新的理解”提供有力依据。

3.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

 

),\s\do5(《兰亭集序》(局部)))

示例一:

我更欣赏《张猛龙碑》,与《兰亭集序》相比,它的笔画厚重,点、捺用笔利落、刚硬。

示例二:

我更欣赏《兰亭集序》,较《张猛龙碑》,它的笔画灵动,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练,既飘忽又有力。

解析 《张猛龙碑》是“北碑”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是“南帖”的代表作,从笔画的角度来欣赏两部作品的特点,其实是分析这两部作品的风格差异,关于这点,文章第四段的最后一句、第五段的最后三句都有不同程度的说明,参考这些文句组织答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