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404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docx

推荐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1)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能源中,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雾霾天气增多的是

A.化石能源B.太阳能C.氢能D.地热能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乙醇燃烧B.碳酸钙受热分解

C.氧化钙溶于水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OB.NaOHC.NH3·H2OD.CH3COOH

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ClO=H++Cl-B.H2CO32H++CO32-

C.NaHCO3=Na++H++CO32-D.KOH=K++OH-

5.仪器名称为“酸式滴定管”的是

A.B.C.D.

6.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NH3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NaHCO3B.FeSO4C.Ca(ClO)2D.NaHSO4

8.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H2O(l)=2H2(g)+O2(g)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C(s)+H2O(g)=CO(g)+H2(g)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CH4(g)+H2O(g)=CO(g)+3H2(g)Δ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ol–1

9.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内的K+移向CuSO4溶液B.装置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D.若装置②用于电解精炼铜,精炼过程溶液中的Cu2+浓度保持不变

10.据有关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

B.该过程中,CO先断键形成C和O,再生成CO2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2反应,生成了CO2

D.状态Ⅰ→状态Ⅱ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没有起作用

1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的3种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溶液pH依次为升高、降低、不变的组是

A.AgNO3,CuCl2,Cu(NO3)2B.CaCl2,KOH,NaNO3

C.KBr,CuSO4,Na2SO4D.H2SO4,HCl,K2SO4

12.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1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3X(g)2Y(g)+Z(g)+W(s),ΔH=-QkJ·mol-1,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D.两种物质X、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2

14.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c(H+)=c(OH-)=10-6mol·L-1的溶液B.pH=7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15.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减小压强(不考虑挥发)

16.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

B.溶液中c(H+)+c(A-)=0.1mol·L-1

C.上述溶液加NaA晶体,溶液的c(OH-)增大

D.常温下将HA稀释十倍,氢离子浓度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过程的自发性不仅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还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能迅速发生

18.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mL,理论上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19.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两溶液:

c(CH3COO-)=c(Cl-)

B.中和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时,盐酸的体积小

C.同pH值时,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溶液的pH值大

D.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盐酸快

20.N2和H2合成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g)+3H2(g)2NH3(l)Δ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ΔH=2(b-a)kJ·mol-1

C.1/2N2(g)+3/2H2(g)NH3(l)ΔH=(b+c-a)kJ·mol-1

D.1/2N2(g)+3/2H2(g)NH3(g)ΔH=(a+b)kJ·mol-1

21.锌-空气电池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石墨电极移动

B.Zn电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电子经过溶液移向石墨电极

D.锌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OH--2e-=ZnO+H2O

2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如下表数据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v/mol·L-1·min-1

T/K

c/mol·L-1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6.30

5.25

4.20

3.15

A.a=6.00     

B.不同温度、不同蔗糖初始浓度的条件下,v可能相同

C.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23.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D.v(H2O2)=v(H2O)=v(O2)

24.室温下向20mL 0.1mol/L一元酸HA溶液加入0.1mol/L 的NaOH 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HA)>c(A-)

B.b点时,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20mL

C.c点时,2c(Na+)=3c(A-)+3c(HA)

D.水的电离程度:

c>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2分)合成氨工业涉及固体燃料的气化,需要研究CO2与CO之间的转化。

为了弄清其规律,让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2CO(g)∆H,测得压强、温度对CO、CO2的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p1、p2、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在CO2与足量碳反应所得平衡体系中加入H2和适当催化剂,有下列反应发生:

反应1:

CO(g)+3H2(g)CH4(g)+H2O(g)∆H1=akJ/mol

反应2:

CO(g)+H2O(g)CO2(g)+H2(g)∆H2=bkJ/mol

①则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298K时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为:

化学键

H—H

O—H

C—H

E/(kJ·mol-1)

436

465

413

1076

则根据键能计算,∆H1=________________。

反应1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任意温度”)

(3)一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g)+H2O(g)ΔH3,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H3OH(g)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若开始时充入2molCH3OH(g)和2molH2O(g)达到相同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若平衡后再充入4mol的N2,则c(CO2)和原平衡比较是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26.(10分)近年来城市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

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

请回答:

已知该反应在2400℃时,平衡常数K=6.4×10-3。

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1、4.0×10-2mol·L-1和5.0×10-3mol·L-1,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转化为N2(g)和CO2(g)得到净化。

发生反应:

2NO(g)+2CO(g)N2(g)+2CO2(g)∆H<0。

在25℃、101kPa下,将4molNO、4.8molCO通入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0~20min内,v(NO)=______________。

②25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提高NO的转化率,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CO的量     d.扩大容器体积

③25min时将容器体积快速压缩至2L,反应在t1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在上图中画出c(CO)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3)工业上可用CO和甲醇在通电的条件下来合成乙酸,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

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Fe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Cu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

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经煮沸的pH=2的H2SO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pH=2的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

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O2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溶液和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2)a=__________mL。

(3)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E点中c(Na+)=c(CH3COO-)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下列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排序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CH3COO-)>c(H+)>c(Na+)>c(OH-)b.c(H+)>c(OH-)>c(Na+)>c(CH3COO-)

c.c(Na+)>c(CH3COO-)=c(OH-)>c(H+)d.c(Na+)>c(CH3COO-)>c(H+)>c(OH-)

(6)设CH3COOH的Ka=2.0×10-5,E点时溶液中CH3COO-的水解程度为0.1%,计算E点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_(可用对数值表示)。

29.(10分)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

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

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

①准确称取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

②向锥形瓶中加30mL蒸馏水溶解;

③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⑤重复以上操作;

⑥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已知:

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

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

指示剂

酚酞

甲基橙

pH范围

<8.2

8.2~10

>10

<3.1

3.1~4.4

>4.4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

(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

__________;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m(邻苯二甲酸氢钾)/g

V(NaOH)/mL

初始读数

末尾读数

1

4.080

0.50

20.52

2

4.080

1.00

20.98

3

4.080

0.20

24.80

(6)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

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

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

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B

D

A

C

B

D

A

A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C

B

A

A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2分)

(1)p1

(2)①CO2(g)+4H2(g)CH4(g)+2H2O(g)∆H=(a-b)kJ·mol-1(2分);

②-198kJ·mol-1(2分);较低温度(1分)。

(3)4/27(2分);50%(1分);不变(1分)。

26.(10分)

(1)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分);

(2)①0.02mol∙L-1∙min-1(2分);②bc(2分);③起点:

1.6,终点纵坐标1.6-0.8之间,横坐标t1,25和t1之间明显小于20min,(2分)。

(3)2CO+4H++4e-=CH3COOH(2分)。

27.(10分)

(1)①2H++2e-=H2↑(2分);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H2(1分);O2+4H++4e-=2H2O(2分)。

(2)①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1分);

②溶液的酸碱性(1分);

③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1分);

④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2分)(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

28.(10分)

(1)图1(1分);

(2)a=20.00mL(1分);

(3)c(Na+)>c(CH3COO-)>c(OH-)c>c(H+)(2分);

(4)D(2分);

(5)bd(2分);

(6)8-lg2(2分)。

29.(10分)

(1)酚酞(1分);

(2)碱式滴定管(1分)、量筒、药匙(1分);

(3)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4)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分);

(5)1.000mol·L-1(2分);

(6)BC(2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花一作:

桃李)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注释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

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

堂弟。

逆旅:

客舍。

逆:

迎接。

旅:

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