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839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初中古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初中古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初中古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初中古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文练习.docx

《初中古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文练习.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古文练习.docx

初中古文练习

1.山东泰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句中词语。

(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

④蹴尔而与之蹴尔: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7、[答案]A.得:

能;B.得:

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C.是故:

“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

D.蹴尔:

踩踏食物的样子。

[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舍生取义;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或人在接受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

[评分]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2.天津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

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

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

热水

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

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9.A10.B11.C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

志趣、心意。

②峨峨:

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

宽广的样子。

④卒:

通“猝”,突然。

⑤操:

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

14.

(1)擅长

(2)好(2分。

每空1分)

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

意思对即可)

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3.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一)文言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亲戚畔之畔:

(2)攻亲戚之所畔亲戚:

(3)委而去之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10.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1.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8.(2分)

(1)通“叛”,背叛

(2)内外亲属(3)离开(4)限制说明:

每小题0.5分。

9.(2分)

(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说明:

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10.(2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

说明:

答对两种即可得满分。

11.(2分)相同之处:

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

说明:

每问1分,符合题意即可。

4.辽宁省朝阳市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

(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

(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5.山东省威海市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8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期

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

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请简要概括。

(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

(4分)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共8分)7.C(2分)8.C(2分)9.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0.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每点1分,答对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二)(共4分)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2.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思对即可,2分)

6.山东省滨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判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

“王者何贵?

”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

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

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又何间焉间:

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徧:

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

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

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

二、阅读(32分)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评分:

共1分。

8.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

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

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评分:

共2分。

只答出诗作的本意或新意,即可得满分。

9.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

评分:

共2分。

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评分:

共2分。

11.

(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

共2分。

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7.浙江省绍兴市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13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吴广素爱人()

(2)广故数言欲亡()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从民欲也()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句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

15、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

(4分)

(二)(12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

“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艾子对日:

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

‘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

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6搏):

跌倒。

③应侯:

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3分)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岁苦支备()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2、向来多次(屡次)难道愿望(每词1分,共4分)

13、B(2分)

14、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工个。

(3分。

答作“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也正确。

采分点:

“籍第令”1分,“十六七”1分,整句意思1分)

15、故诈(每空2分,共4分)

(二)(12分)

16、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每处1分,共3分)

17、每年劳累(劳苦)隐患(祸患)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2分。

“参加”改用“响应”也可。

采分噗:

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3分。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8.贵州省遵义市

(三)祖逖北伐(12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

②及渡江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9.广东省梅州市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四知》一文,回答7—10题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

征召)

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

迁徙)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

做,担任)

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

拿,用)

8.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9.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3分)1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

(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6分)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

①任末:

人名。

②笈(jí):

书籍。

③庵:

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

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2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1)负笈从师

(2)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2分)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练习题,分享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

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2.简答:

(1)什么是“六书”?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

“从,相听也。

从二人。

”《鞌之战》:

“师从齐师于莘。

答:

“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

“顛,顶也。

从页,真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