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80.93KB ,
资源ID:250483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0483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古文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古文练习.docx

1、初中古文练习1.山东泰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2、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解释句中词语。(4分)二者不可得兼 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蹴尔而与之 蹴尔: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_。(4分) 7、答案A.得:能;B.得:同“德”,恩德,这里是“感

3、激”的意思。C.是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D.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舍生取义;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接受优厚的俸禄时也要讲“礼义”)评分 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2.天津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5、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

6、: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9.A 10.B 11.C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注释】志:志趣、心意。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卒:通“猝”,突然。操:琴曲。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7、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3.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一)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8、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亲戚畔之 畔: (2)攻亲戚之所畔 亲戚:(3)委而去之 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2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10.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1.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8.(2分)(1)通“叛”,背叛 (2)内外亲属 (3)离开 (4)限制说明:每小题0.5分。9.(2分)(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说明:每小题1

10、分,意近即可。10.(2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对两种即可得满分。11.(2分)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说明:每问1分,符合题意即可。 4.辽宁省朝阳市(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11、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2)执策而临之。 临: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4)去而顾之。 顾: _8翻译选文中划“_”的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_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

12、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_ 7. (4分)(1)见,通“现”,表现。 (2) 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5.山东省威海市(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8分 ) 亮躬耕陇亩,好

13、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时人莫之许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孤不度德量力 度已失期D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贤能为之用8.下

14、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谓为信然 必以长安君为质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凡三往,乃见 羲之之书晚乃善D而智术浅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4分)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

15、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共分)7. C(2分)8.C(2分)9.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0. 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每点1分,答对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二)(共分)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2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

16、习的。(意思对即可,2分) 6.山东省滨州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

17、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间:_(2)小惠未徧 徧:_(3)战则请从 从: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二、阅读(32分)

18、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评分:共1分。8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评分:共2分。只答出诗作的本意或新意,即可得满分。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10B 评分:共2分。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得民心

19、”“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7.浙江省绍兴市三、文言文阅读(25分)(一)(13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陈涉世家)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

20、(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4)从民欲也(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15、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 。(4分)(二)(12分)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

21、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踣(b6搏):跌倒。应侯:顺应时令。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

22、4分)(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 三、文言文阅读25分)12、向来 多次(屡次) 难道 愿望(每词1分,共4分)13、B(2分)14、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工个。(3分。答作“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也正确。采分点:“籍第令”1分,“十六七”1分,整句意思1分)15、故 诈 (每空2分,共4分)(二)(12分)16、使 秦 不 得 窥 吾

23、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17、每年 劳累(劳苦)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8.贵州省遵义市(三)祖逖北伐(12分)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

24、,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及渡江 及: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大王诚能命将

25、出师 诚: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9.广东省梅 州市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四知一文,回答710题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

26、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做,担任)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8翻译下面句子。(3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9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3分)1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6分)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

27、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j):书籍。庵:茅草小屋。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2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负笈从师 (2)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2分)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古代汉语, 通论, 北师大, 练习题, 分享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汉字练习第一套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

28、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2简答: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