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274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docx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要去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整改措施

篇一: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尤其是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提高临床预防效果,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XX〕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3)异物植入手术(如有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

根据卫生部〔20XX〕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目录,希望临床积极贯彻执行。

表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目录

注:

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手术者,应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静脉给药可在术前0.5h,肌注在术前0.5~2h),一般在手术室完成。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四、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依据表2的评价标准,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评

价。

表2: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合理不合理

适应症有无

术前(初次)给药时间:

术前(切皮前)2h内术前(切皮前)>2h内

或术前不用药术后才用药

术中追加:

手术时间≥3h即追加手术时间>3h未追加

或失血>1500ml即追加或失血>1500ml未追加

预防用药总时间(疗程)

Ⅰ类切口:

用药24h内停药用药时间>24h

Ⅱ类切口:

用药48h内停药用药时间>48h

Ⅲ类切口:

用药3~7天内停药用药时间>7天

联合用药有指征、有协同作用无指征、品种多、有拮抗、增加毒性、理论上无

协同作用、重复用药等

药物选择正确不正确

用药途径正确不正确

用量及次数/日正确不正确

溶媒种类或体积正确不正确

更换药品有依据无依据

发生adR处置正确处置不当

禁忌症无有

篇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XX版)》培训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XX版)》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B.氨基糖苷类c.β—内酰胺类d.氯霉素类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a)类抗生素。

a.碳青霉烯类B.氯霉素类c.大环内酯类d.氨基糖苷类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真菌d.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c)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B.术后伤口感染c.肺部感染d.皮肤感染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

a.疝修补术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B.头孢拉啶c.头孢哌酮d.万古霉素

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d.以上都是

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可一天一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是(d)。

a.头孢曲松B.厄他培南

c.左氧氟沙星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20分)

1.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

3.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

4.20XX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中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要求,是i类切口手术前0.5—2小时给药率达100%。

(×)

5.清洁手术在预防用药时,需覆盖G-菌和G+菌。

(×)

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

7.一名17岁男性患者被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根据诊疗指南可选用莫西沙星治疗。

(×)

8.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先前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

10.在确定病原学检查结果后,应尽可能为细菌感染患者选择针对性强、广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填空题(36分,每空1.5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

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ddds以下。

2、、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3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4、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5.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五.简答题(24分,每题12分)

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有哪些?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

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2、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i类切口手术有哪些?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篇三: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规定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三条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

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四条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五条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

第六条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七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八条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

径介入诊断手术等,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增多者;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内手术、脾切除术、心脏手术等;

(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不包括在内;

(四)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第九条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手术,上、下消化道手术,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

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