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252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古高论 旷世绝学.docx

千古高论旷世绝学

千古高论旷世绝学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

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

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

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好饰者,作非之渐。

偏听者,启争之端。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

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己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

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

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

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

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

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

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

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

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

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

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

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

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静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

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

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

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

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

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

物交物,则知之非也。

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

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

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

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圣贤领要之语曰:

“人性惟危,道心惟微。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

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

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

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

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

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

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

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

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

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

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

故曰:

“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

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

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

寡合则非涉世之道。

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

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

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

一使气,但坏事。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

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习气不除,如何了道。

……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

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

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

涉世甚艰,畜德宜豫。

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

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

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

忍者见之,愈生其忍。

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

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

◎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

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

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一分。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

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

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

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恐惧者,修身之本。

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

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

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

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大哉所谓恐惧也!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

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

如器有隙者,必漏也。

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

故曰:

“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

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

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

不然,恐流弊无穷。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

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

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

斯惑之甚也。

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

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

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存一念爱异时便是爱己,有一步进德处胜于进官。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

返躬无愧,听之而已。

古人云:

“何以止谤”,曰:

“无辨”。

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

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足堕志。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责人者必自恕。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

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

或曰:

太严便是一恶。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

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

与人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

治罪应十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

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

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则恶矣。

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

曰:

“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敬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

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

绝隙去媒,谗佞远矣。

◎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解仇怒箴:

法生便扫,莫论是否。

百年偶聚,何苦烦恼。

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

◎断嗜欲箴:

染性触物,粘于饴胶。

滥爱贼人,毒于戈矛。

片时意适,永劫灵消,一丝未断,尘网难超。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

不自强,斯召辱也。

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之灾也已。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

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恶,厉鬼随之。

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

无为谋府,无思也。

无为事任,无为也。

无为知主,地知也。

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

庄子曰:

“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大颠曰:

“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

”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

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

去其太甚,次也。

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

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

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

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

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

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

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

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

此是长厚心,盛德事。

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

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

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

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

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

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

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

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

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