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镇第四小学阅读课程纲要.docx
《广武镇第四小学阅读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武镇第四小学阅读课程纲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武镇第四小学阅读课程纲要
2014年2月26日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网络。
一、课外阅读课程的设计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义务制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质。
其中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不仅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来进行,而且还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
国家教育部最近制订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然而,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想得多,做得少;号召多,务实少;形式多,效果少”的“三多
三少”的现象。
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见仁见智,诸说不同。
《标准》已向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确定宏观认识和微观实施的要求。
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标准》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理想的境地,而是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本市各校开展课外阅读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编写了我校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标准》中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能启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他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克服其弊端。
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承,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
1.课外阅读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感情,社会主义品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
2.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如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等进行探究性阅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仅靠边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能力的提高,必须还要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通过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读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
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人”,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学习空间。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功底、文化积淀逐步丰厚起来。
5.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的改革。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是“多读”的主要方法。
要使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要重视读书和背诵,重视读书内化,重视范文语言的积累。
《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要摈弃烦琐的分析,在改进教法上狠下功夫,要使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积累、学会体验、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中已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外阅读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课外阅读比以往更加成为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被动应付;
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盲目随意;看书图快,不求质;读而不思,缺少内化等等。
新课改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然而要真正建立起小学生健康的读书生活,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有促进实现转变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我校从2000年初,开始着手课外阅读课程的
校本研究,逐步形成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初步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系列。
二、课外阅读课程的目标系列
1.总体目标:
⑴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学会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
默读有一定速度。
小学毕业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⑶能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能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古诗,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⑸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⑹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或写读书心得,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⑺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312篇(段)。
⑻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⑼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课外阅读年级目标及内容三、课外阅读指导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在愉快的心境中,才能较好地启动学生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自身各种能力。
因此,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以主体身份充分地阅读。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另一方面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物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心理上感到愉悦,受到激励。
3.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要求学生自己做主,自愿选择。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自愿学,有“我要读书”的心理愿望,才会主动积极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4.差异性原则。
要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
不必强求一律,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在阅读数量和理解深度上提出
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提出高一些的要求,鼓励他创新,不受预定框框的限制;差的学生,允许其缓慢前进,积少成多。
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鼓励,无负担感。
5.整体性原则。
课外阅读的开展必须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的管理及评估,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相配套,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并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体现出阅读教育诸多因素和谐整合。
6.创造性原则。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读书活动的目的之一。
因此,创造性原则是课外阅读中的重要原则。
创造学研究表明:
创造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又要运用灵感和直觉思维,还要依靠想象等心理活动。
依据这一理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通过阅读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要正常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导兴趣、导方法、导思维、导信息。
课外阅读一般采用的形式:
一是利用课内的阅读课指导课外阅读;二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三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辅
导课外阅读等。
其中常用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导读法: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思路,自学理解读物,教师作适当点拨指导,导读法程序:
提示阅读思路——自学探索——质疑释疑——自学理解。
2.实践法:
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联系课文总结学法,运用学法,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学课外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程序是:
总结课内学习方法——选一篇课外读物,引导运用学法自学理解,掌握学法——另选一篇同类课外读物,学生独立运用学法自学理解,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3.自学反馈法:
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自选读物,独立阅读做好笔记,然后再集中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效果,帮助解疑和总结学习方法。
4.交流汇报法:
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汇报阅读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用学生自己的正确阅读方法,启发、指导其他同学。
教师主要起组织、小结作用。
5.确立课外阅读指导的课型。
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课外阅读指导课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读物推荐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
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
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读书笔记的写法。
其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辟读书方法指导课,可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序列化的指导、介绍、引著,也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复习迁移,尝试导入”-“明确要求,尝试练习”-“训练交流,感悟方法”-
“实践体验,培养习惯”四个环节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五、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建议
1.抓好课外阅读常规
要重视抓好阅读指导的备课工作。
要求教师把“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作为语文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好课,做到有教案、有进度、有事先选好的读物、有教研制度、有考核评价。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