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346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县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对此次会议议题做了专题研究,对会议内容做了专门部署,一会儿xx书记、xx县长将作重要讲话。

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农业农村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进步

“十二五”期间,全县紧紧围绕县委“xxx”战略部署和“一个取向、三大提升”的“三农”工作新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呈现新面貌新气象,为“十三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比全省高x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高于全县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降到2.26:

1。

XX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元,增长9.74%。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工资性收入3717元,占31.7%;家庭经营性收入6050元,占51.6%;财产性收入299元,占2.5%;转移性收入1670元,占14.2%。

(二)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新培育完成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全县涉农企业125个,专合组织277个,家庭农(林牧)场83个,培育种养大户240户,投资1.7亿元的x公司x园区植化提取项目正式投入生产。

XX年,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6.5亿元。

全县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有力示范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建立“x”产业体系,茶叶、肉牛、烤烟、肉兔、竹笋、蔬菜、核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政策引领、行业扶持、发展现代农产品示范基地8个,涉农产品企业x家,食品加工企业x个x农产品园区落户茶叶加工、植化提取、肉食品加工、粮油仓储等企业23家,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

XX年,全县绿色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2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亿元,无公害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x”“x”“x”等x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四)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目标,推进省级示范县项目建设、省级新村建设、乌蒙新村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及乌蒙新村建设“七大行动”。

目前,已建成新村聚居点x个,占目标任务100%,完成4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建、改、保”28个村,旧村落改造和保护1734户。

建成或改造通乡公路242.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350公里、通村水泥路661公里,实现全县乡乡通水泥路、行政村通村水泥路达92%。

15余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新增灌溉面积3.32万亩。

(五)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率、林权确权颁证率达100%,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颁证完成7041处,“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建立“县政府+职能部门及乡(镇)+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政府担保基金组织)+肉牛加工企业(养殖户)”各利益主体之间互助互惠联动发展机制。

推进集体土地房屋抵押贷款,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工作,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革试点,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六)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制定“x”计划,认真做好“五个一批”分类统计,创建“四准”扶贫机制,构建“六个兜底”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实施精准脱贫,“十二五”期间累计脱贫x人,贫困发生率从“十一五”末的x下降到6.4%。

XX年,减少贫困人口6411人。

(七)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金,从农、林、水、畜、医疗教育等方面,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难题。

推广春风村精神文明“x”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文化阵地不断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健康生活观念深入人心。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做到六个“始终坚持”不动摇:

一是始终坚持“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个重中之重”不动摇;二是始终坚持“一个取向、三大提升”的“三农”工作目标不动摇;三是始终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动摇;四是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动摇;五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动力不动摇;六是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不动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农”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

从种殖结构上看,主导产业水稻、玉米、茶叶植面积较大,果树、中药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高产值、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结构调整空间潜力较大、任务也很重;从模式上看,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小农意识仍广泛存在;养殖方面,主要以肉牛、生猪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缺少下游链条产业。

二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和带动力有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大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加上融资贷款无门,部分龙头企业资金出现断链,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限制了农业产业向深层次发展。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

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不足,保灌面积不到三分之二,适宜全程农机作业的耕地面积不到50%,一半以上耕地主要农事环节仍依赖人工作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农产品营销理念和方式仍明显滞后。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卖出难、价格低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产品品牌在宣传、推广、利用力度还不够,品牌的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农村改革仍然滞后。

财政支农投入总量仍偏小,金融支农体制机制还不活,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管理要素总体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需要。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制定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局面。

二、围绕目标抓实重点工作,确保“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十三五”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xx和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县为统揽,坚持“一个取向、三大提升”目标,按照“三个转变”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县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脱贫攻坚和农村改革创新,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确保与全市同步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和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x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7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80%以上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达x个以上,实现x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XX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以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精准脱贫7690人。

围绕以上目标,XX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农民增收工作。

坚持把三农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严格落实农民增收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认真研究农民增收渠道和主要突破点,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

一要提高经营性收入。

各乡镇要认真研究,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优势种养殖业,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要稳定工资性收入。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增收能力,加强农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组织群众参与地质灾害治理、防洪治理工程、村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务工,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要增加财产性收入。

积极盘活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资源,释放财产增值潜力,引导和促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流转,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大力推动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形式入股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社,增加股息和红利,大幅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要保障转移性收入。

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补贴、社会保障、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

(二)全面推进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县建设。

按照市委xxx书记提出的农业“三个转变”,强化城乡产业联营、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县。

一要建设高标准原料基地。

优化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生态经济林、特色果蔬等大型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大基地、大链条、大产业、大增收的特色区域经济带。

二要提高园区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进一步配套完善xx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扶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融资协调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壮大,带动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

三要培育壮大食品企业。

立足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培育壮大食品工业企业。

重点依托xx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xx茶”为区域品牌的茶叶产业;依托xxxx等龙头企业,开发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依托xxx等食品企业,大力发展畜禽冷鲜肉、高低温肉制品、特色家禽精细包装加工等系列产品。

同时,要筛选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小食品企业,扶持做大做强,如xxx等小微食品企业。

四要建立绿色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建立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质量可追溯、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安全处罚等五大体系,积极申报农产品QS、SC认证,打造筠连放心优质食品。

五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借助“生态、富硒”优势,着重力打造xx等xx特色农业品牌,加大xx等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博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多种平台,加大对xxx等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绿色系列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着力抓好农业转型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巩固“xx”产业成果,立足发展生态、立体和休闲农业,提升产业基地层次,打造“xx”特色效益农业产业。

坚持推行茶园统防统治,引进良种,对低产茶园实行升级改造,推广茶园套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重点突出肉牛产业优势,推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山区肉牛养殖模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区;推进林竹产业跨越工程,加强优质安全林竹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林竹产品加工水平。

深入开展“万亩林亿元钱”建设,大力发展青蒿、漆树、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业。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进一步扶持一批涉农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进一步规范专合社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财务制度,推动专合社实体化发展。

探索财政项目,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交由专合社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资入股,量化到专合社成员。

进一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加大对家庭农场在产业、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带动更多的大户成立家庭农场。

进一步做大专业大户基数,鼓励和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专业大户做大做强。

三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片建设,继续提升xx等旅游示范点,重点打造xx等乡村旅游点。

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互联网+”,健全完善加城乡一体社会化的营销及物流配送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牢牢抓住良种、良法这两个重要载体,推广一些单位亩产高、产品质量好、市场销路广的品种,并依托成立的脱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新型农村人才培养,不断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还抓好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工作。

(四)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农村面貌提升行动为引领,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一是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全面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要求,由县住建局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完成39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五大牵头部门加大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指导和督查,确保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9个。

二是推进省级财政新村建设。

做好XX年省级财政新村建设的扫尾工作,对推进较慢的乡镇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制定倒排工期表。

做好XX年省级财政新村建设点前期工作,早谋划,早选点。

新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保持把省级财政新村建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为向上争取更多新村建设资金创造条件。

三是推进乌蒙新村建设。

xx县和古xx是省委农工委确定全省唯一两个乌蒙新村试点县,乌蒙新村除了具备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特点,还要体现出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村情趣和田园风光。

要加快推进乌蒙新村建设,总结乌蒙新村试点建设的模式,为全省乌蒙新村建设提供经验模式。

(五)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一要统筹扶贫基础。

按照省市安排,深入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统一组织力量,进一步联动比对,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信息再复核、再查实,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这项基础性工作上下真功夫、细功夫、实功夫,全力抓好贫困人口复核清退工作,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必退。

二要细化扶持举措。

紧紧围绕找准人、定准位、选准路、用准力“四准”扶贫机制,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强化“六个兜底”保障机制,分类细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等“10个专项扶贫”方案,扎实开展发展产业脱贫、异地搬迁脱贫、就业发展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社会保障脱贫“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做好61个贫困村“五个一”全覆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在重点突破中全面推进。

三要引导社会扶贫。

利用“扶贫日”“四川爱心扶贫网”等载体,鼓励支持金融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攻坚,大力引导“xx”回乡参与扶贫事业,力争全年争取社会扶贫资金3000万元。

四要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县、乡镇、村一把手脱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扶贫脱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减贫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牌作战、定期督办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六)持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全面完成xxx水库枢纽工程建设任务,总干渠及xx干渠精修整治完成工程量的40%,后沟水库完成枢纽工程和总干渠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武德干渠工程量的70%。

全面完成xx镇防洪治理工程和xx河防洪治理工程,完成XX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XX年农村饮水安全5处集中供水工程提质增效建设任务。

完成XX年和XX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任务。

二要加快全域覆盖通乡通村公路。

实施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争取开工建设xx镇至xx乡、xx镇至xx乡新改建工程,完善异地搬迁等情况村道建设需求100公里,力争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40.3公里、村道窄路加宽44公里,完成精准扶贫公路57公里建设。

三要加快农村电力通讯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110kV变电站4座,新建及改造110kV线路83.5公里、35kV线路33公里、10kV线路255.3公里,切实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加快“宽带进乡村”工程,行政村光纤通达率力争达100%,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40%。

(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

农业、水务、国土、住建等部门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小型设施农村集体承包地、农房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地等确权颁证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为农户实现财产性收益搭建交易平台和基础。

年底前,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乡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站。

各相关确权部门要建立农村产权评估、产权交易流程、信息发布与收集等机制。

同时,要稳妥推进在xx镇、xx乡试点资产收益扶贫资金项目。

三要继续探索产权抵押融资。

农商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大力推行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农业巨灾保险等新险种,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

最后,我强调一下当前工作。

一是抓好备春耕生产。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种子、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农用物资供应,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防止坑农害农现象发生。

二是抓好农业安全生产。

扎实做好春季畜禽集中免疫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森林防火也要高度重视,下午的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将进行具体安排。

严格涉农项目施工监管,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抓好烟叶生产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把烟叶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把烟叶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烟叶种植任务。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新常态下全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