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3331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

第14课《白杨礼赞》拓展阅读

白杨赞

白杨树在大西北随处可见,它很普通。

但一次西北行,我深深地被它折服了,它给我留下了一种特别的情愫。

几年前,爸爸妈妈曾带我去拜访西北的一个亲戚。

在车上,我们百无聊赖,突然,一片新天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远远的沙丘上,几棵白杨树影影绰绰,像是守卫祖国边疆的卫士,肃然傲立。

终于到了亲戚家。

这里的房屋还保留着80年代的古朴风格,屋外种着几棵白杨树,上面还挂着秋千。

进到堂屋,看到一屋的木制品,有桌子、板凳、床等,阿姨说,这些都是前几年让村里木匠砍来白杨树做的。

我不禁感叹白杨树早已融入进了西北人民的生活,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北人。

虎子哥哥拿出了一个木罐,我玩笑地看着说:

“又是白杨树做的吧?

”虎子哥哥说:

“你真聪明,还真是白杨树做的。

”虎子哥哥拿出一个木勺子,挖出一勺子土糖。

妹妹还小,一下子被糖吸引了,一向不爱甜食的我也吃了一勺。

吃过晚饭,妹妹因为糖吃多了牙疼,我和妈妈很焦急,因为出行时没有带止疼药。

阿姨说:

“不怕,俺们这里牙疼有方子的。

”随后,阿姨叫来虎子叔叔拿着小木罐出门了,回来时木罐里装着乳白色的树浆和白杨树皮。

妹妹冲水服用后果然好了很多。

白杨树居然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我瞬间被白杨树折服了。

白杨树虽然平凡,但它融入了西北人的生活,融进了西北人的血脉。

推物及人,我们虽然平凡,但也能造就光彩的人生!

读后思考

1.“推物及人,我们虽然平凡,但也能造就光彩的人生!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同为礼赞白杨,与《白杨礼赞》相比较,两文描写白杨的侧重点有何异同?

1942年5月,抗日战争最艰苦之时,郭沫若讴歌“国树”——银杏。

你明白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银 杏

银杏,我思念你。

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当你解脱了一切,你那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果实不也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也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人咏赞过你的诗,我没有看见过中国的画家描写过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

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文章有删改)

很多人都在赞美白杨。

在茅盾的笔下,白杨树倔强挺立,不屈不挠,是北方抗日军民的象征。

那么,在袁鹰的笔下,白杨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作者写它又是为了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

”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绪,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

“为什么它这么直?

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们,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欣赏作者故乡美丽的桃林,感受其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故乡的桃林

每年春暖花开时,在边城乌鲁木齐,我伫立窗前,遥望雪山蓝天,聆听着蒋大为那支亲切、动人的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眼前就会浮现出我那梦绕情牵的故乡桃林。

故乡的桃花实在令人心醉。

那一团团猩红显得特别热情,那一簇簇粉红妩媚迷人,那一片片白瓣分外端庄淡雅。

整个桃林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缀满枝头的桃花含笑吐芳,香气扑鼻,引来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鸟儿在锦簇般的桃林上空欢乐歌唱。

我对故乡桃林一往情深,认为它远远胜过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因为那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和故乡的桃林相比。

每年盛夏,正是喜摘桃子的季节。

乡亲们提篮担筐,三五成群,冒着酷暑烈日,钻进密不透风、闷热难忍的桃林,小心翼翼地去摘那挂满枝头、压累树干的桃子。

轻轻撕去纸袋,那水灵灵的水蜜桃,鲜嫩欲滴。

果皮上一层薄薄的、润泽的绒毛,几乎要闪射出光来。

托在手上,像摆弄鸡蛋一样,轻轻放进篮子里,装到竹筐里。

守着满篮筐、满枝头的桃子,乡亲们谁也舍不得尝一口,桃子全都被连夜运到上海市区供应市场。

我虽身在桃林多年,却和乡亲们一样,几乎没吃过一只鲜美完好的水蜜桃,而是尽吃那些上不了市的烂桃。

因为那时候家乡穷,全靠鲜桃换钱过日子呢!

又是一年桃花红。

从《新民晚报》上读到一篇有关南汇桃花节盛况的文章,勾起我的无限情丝。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动人的歌声又在耳边回响,我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之中。

我爱故乡的桃林,但愿我的故乡建设得像桃林一样美好!

 

答案

《白杨赞》

1.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学习白杨的精神,坚守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创造光彩人生的美好愿望。

2.《白杨礼赞》主要描写了白杨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品格;本文主要描写了白杨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突出了白杨已经融入西北人民的生活。

《银杏》

赞美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优秀品质,批判国民党政府丧失民族气节,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中华民族前途乐观的信心。

《白杨》

袁鹰笔下的白杨在需要它的地方生根发芽,且具有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品格,它象征着边疆的建设者。

作者写它,是为了歌颂边疆建设者坚强不屈、乐于奉献的精神。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dāng)引吭高歌(háng)桅杆(wéi)澎湃(pài)

B.娴熟(xián)一丝不苟(gǒu)咆哮(páo)歼灭(qiān)

C.镌刻(juān)翘首而望(qiào)屏息敛声(bǐng)刹那(shà)

D.旌旗飘扬(jīng)沃野平畴(chóu)纷纷溃退(kuì)仲裁(zhōng)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照)不逊(谦逊)

B.杳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匿名(隐藏)

C.深恶痛疾(厌恶)好意难却(推辞)

D.抑扬顿挫(停顿转折)瞥见(斜着眼看)

3.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斗转星移,岁次戌狗,不觉人间又是狗年。

狗,在十二生肖中排行十一。

从远古渔猎开始的时代,狗就作为人类的好帮手而存在,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它们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守护农田,放牧巡山。

狗融进人们的生活中,也化入了诗人、词人的笔下。

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晋代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猎犬是何等威风赫赫。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诗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将田园生活活画了出来,化静为动。

B.“斗转星移”“放牧巡山”都是并列短语,“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守护农田”都是动宾短语。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采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语言朴实浅显。

D.“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几句词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词人威武豪迈的气概。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拂:

违背B.动:

使……震撼

C.曾:

同“增”,增加D.益:

好处

5.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名句默写

6.经典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曹刿论战》)

(5),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

(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关雎》)

(7)蒹葭萋萋,。

(《蒹葭》)

(8),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

(9)假如我是一只鸟,……(《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字词书写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避邪(____)鲜腴(____)晕(____)倒

炽(____)红吆(____)唤缅(____)甸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邯郸:

唐代县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里:

驿站,客店,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的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1)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2)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最后一段,然后做题。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②曩者

2)翻译。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称善者久之。

3)“群臣皆惊”,群臣为什么“惊”?

表现了群臣的什么心理?

4)在这一段中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10.(15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必先苦其心志苦: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3)主人日再食食:

(4)媵人持汤沃灌汤:

(5)右备容臭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填空:

(2分)

(甲)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论据;(乙)文中作者外出求学的艰难经历,能证明(甲)文中的的观点。

4)两文都写到个人修炼,历数种种磨难,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4分)(甲)文中的“是人”:

(乙)文中的“余”: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5)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

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它们对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起什么作用?

12.2004年是世界水稻年,袁隆平将于10月14日参加美国在艾奥瓦州举行的“世界粮食奖”的颁奖仪式。

世界粮食奖设立于1986年,由总部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此奖被看做是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

今年除了他之外,另外一位获奖的是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

拿奖在袁老的一生当中是家常便饭,这些沉甸甸的奖励给他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把他送上了神坛。

然而这些对天性自由的袁隆平来说却显得非常不自在,像是做好的笼子一一袁隆平很害怕一些记者把他写成一个典型的学术大师:

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谈学术永远都是义正辞严。

“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

”他咧着嘴,笑得很开心。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开始了一段奇特而又充满快乐的科学之旅——几十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地处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仿佛置身于天人和谐的世外挑源:

青山、绿水,几百岁的大棒树和古典而独有湘西特色的楼房相得益彰,处处是嫁接的瓜果、稻田,琅琅读书声和果实的芳香仿佛是这田园景象的背景音乐……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什么都学苏联,政治“一边倒”,连科学研究也“一边倒”,农业科学迷信苏联科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

袁隆平被他们误导了好多年。

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都在一朵花里面,雌雄同株,没有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细菌,大到人,近亲繁殖的结果是种群的退化。

但是水稻因为花小,其杂交是当时公认的世界难题,设在马尼拉的世界水稻研究中心就是因为困难重重,差点关闭。

袁隆平偏不信这个邪,他突发灵感:

专门培养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雄花退化的雄性不育系,没有自己的花粉,这样不就可以做到杂种优势了吗?

于是,漫长的寻找过程开始了,要找到这样一株雄花退化而且杂交之后产量猛增的“太监”水稻简直是大海捞针。

从湖南到海南,从四川到云南,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就是为了寻找那株雄性不育系。

就像相隔两世的恋人,即使是大海捞针,但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持着袁隆平。

寻寻觅觅,观察细小的花蕊。

正午阳光最足,也最毒辣——科学研究是袁隆平最大的快乐,晒一点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野败”,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豁然开朗。

民以食为天,然而土地的萎缩和人口大爆炸却使吃饭问题越来越严重。

美国一位学者布朗写过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认为中国不仅养不活自己,而且还会成为世界的负担。

袁隆平当然很反对,认为布朗没有考虑到科学发展对农业增产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袁先生很清楚,如果土地状况继续恶化,布朗的预言绝不是危言耸听。

袁隆平计划在2005年完成自己“超级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也就是亩产达到800公斤——水稻现有的平均产量是亩产500公斤左右,而亩产800公斤在袁隆平的实验田里已经成功,下一步是大面积推广。

他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可以亲眼看到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实现,但是年过古稀的袁先生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每天下田,偶尔还自己开着小奥拓到田间兜风——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将来的事,有将来的人操心。

中国农民都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然而袁先生对此只是表示:

“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1)“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知道其他的四大发明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个幸福的老头”?

3)调动你的积累,发挥你的想像描摹一下袁隆平在实验田中“专注”地从事科研的情景。

4)如果你作为记者去采访他,你最想问哪两个问题?

七、语言表达

13.52.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作文小练笔

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你游览过的某处景点。

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D

5.A

二、名句默写

6.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能谤讥于市朝

(4)望其旗靡

(5)蹴尔而与之

(6)琴瑟友之

(7)白露未晞

(8)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9)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

解析: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能谤讥于市朝

(4)望其旗靡

(5)蹴尔而与之

(6)琴瑟友之

(7)白露未晞

(8)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9)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10)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三、字词书写

7.xiéyúyūnchìyāomiǎn

四、诗歌鉴赏

8.1)示例:

白雪飘飘,寒风呼啸,诗人独居客店,身体瑟缩,双手抱膝坐在灯前,形影相吊,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2)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前两句写自己在客店的情形是实写,后两句是想象家中的亲人此时此刻还在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在外的人是虚写。

五、文言文阅读

9.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10.1)15、

(1)使……(受到)痛苦

(2)通弼”,辅佐(3)提供伙食(4)热水(5)气味,这里指香气

2)

(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2分)

(2)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事实生于忧患(每空1分,第二空多写不得分)

4)“是人”的目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余”的目的:

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4分。

每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1)使……坚忍。

常常。

2)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排比和对比。

第一段运用排比,列举多个事例阐述同一观点,行文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使文章富有气势。

第二段将人处在困境中才能不断奋发,与国家没有忧患往往会灭亡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5).开头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

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的杰出历史人物,列举他们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

这六个人的事例,为本文论证中心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12.1)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

2)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乐此不疲。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3)符合题意即可

4)符合题意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如一片海用自己的博大使孩子迎风击浪驶向彼岸如一行泪溶释所有的沉重令孩子瞬间成熟承担责任如一盏灯【答题空10】闪烁不灭信念使游子漂泊难忘思念长长

八、作文

14.示例:

在一个万里晴空的早晨,我、爸爸、妈妈和其他朋友一起去了神往已久的九寨沟。

从成都出发,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九寨沟。

九寨沟深藏于四川省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内有九个藏寨而得名。

九寨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

这里没有嘈杂声,只有溪流声和鸟叫声,只见绿色植物和奇山异水,这里不是吵吵闹闹的城市,而是人间的仙境。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年中考广西河池卷)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