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3041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浅谈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就形成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小抓起,循序渐进。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此外,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从榜样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倾向。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

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可以受益终身。

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受不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弊病:

上课不专心听讲,解题不独立思考,作业不独立完成,错题不及时订正,题目不完整解答,字迹不认真书写,题意不仔细解读。

而留守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外地学生,作业漏做的、拖拉的、抄袭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是抛到“九霄云外”。

学习习惯差导致:

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学习信心衰退——学生厌学。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特征,满足学生需求都值得关注。

教师的一颜一笑、一举一动、一笔一画,对学生起者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以规范的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比较固定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得好: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培根则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

“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自觉地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进教室;放学回家,每到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电视机。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地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

“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

可是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贪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想玩的渴望。

而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从而更能获得成功。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二、  小学生 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着力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动机

  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乐意接受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起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机服务。

1、以身示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

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2、榜样激励。

以学生为本,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

在评选“苗苗好”、“好队员”、评选班干部时,把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条件。

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就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    一心无二用——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上《小猫钓鱼》的故事,还有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都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

比如迷恋电脑游戏,过多地看电视等等。

二是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

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有些学生上课时思想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字、算题,哪里说话就哪搭茬儿。

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要坚决彻底地改正。

(三)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养成勤思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

”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案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

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

“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

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

“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

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

“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四)从细处入手——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会阅读数学课本,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做到课前、课内、课后三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1、课前阅读。

即课前预习课本。

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对难理解的地方,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

 2、课内阅读。

即课内学习课本。

教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教师运用“先讲解后读书”的策略,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

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

中高年级: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指导阅读。

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的教材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

对学生能独立看懂的教材内容,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进一步消化理解。

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一是教师巡视点拨、二是通过同桌互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

 3、课后阅读。

即课后复习课本。

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阅读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写的,回忆老师是怎么教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阅读数学课本还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不用笔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再看课本。

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就能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

(五)学教结合——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

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

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

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实物和学生操作用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法、指导学法,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1、优化教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

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

设计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富有思考性、趣味性的练习,这不仅能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而且以练促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指导学法。

即教会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听课时逐步做到四会:

①会听。

认真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回答。

听懂教师讲课时的语调、语速的变化;听清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②会看。

仔细看教师讲课时的表情、眼神和手势,注意观察教师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

③会想。

一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的发言,课本上方框中标出的内容;二想概念的含义、定律和法则的由来,三想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四想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④会讲。

讲能促进学生多想、敢想。

学生会讲必须要会想,想得出,就得认真听,细心看、勤思考,学生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课堂就会出现教得积极,学得主动,不断探究的生动局面。

教师教会学生:

一要大胆发言;二会讲思维过程;三敢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着眼未来——养成独立解题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以后的工作态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学生必须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1、从起始年级抓起。

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强化训练,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如数的书写,根据儿歌指导学生书写。

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对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奖一颗五角星,以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不良习惯。

2、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

因此,要教给他们认真审题的方法。

对于计算题,先要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对于应用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要多读几遍,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条件中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再分析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列式;对于判断题,要弄清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并同已掌握的知识作比较,以便作判断。

审题以后,要仔细地计算。

如需打草稿的,草稿也要力求有条理、清楚,以便检查。

    

3、养成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两部分,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割整体。

它对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责任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等方面。

检验主要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单位名称有没有写错,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

(七)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

“老师,怎么不喊我呢?

”我向孩子们解释:

“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

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

”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

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八)规范书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数学的准确率,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

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经常讲评。

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九)逆水行舟——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

目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想得很周到,如老师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布置调查或亲自考查的作业,尽管时间允许,家长还是包揽下来,帮忙到底。

结果使他们养成了遇到困难绕着走的毛病,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他们总想依靠老师,依靠父母,缺乏钻研的精神。

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就比那些遇困难知难而进的同学差些。

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就会被淘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我们干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他们在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困难,如:

难题、难懂的概念等,遇困难是正常的,要树立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开拓自己的思维,才能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战胜困难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十)持之以恒—— 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的前提。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

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

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

俗话说:

“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

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

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

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份量累加起来的。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

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

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

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

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做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因此,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

(十一)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每节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明天要上的数学内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标一标、画一画,有疑问的地方做出特定的标记,通常我会利用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预习,然后让学生试着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的预习能够让学生自觉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再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从而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预习习惯的培养,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节省一些课堂学习时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在学习《认识百分数》一课前,我布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试着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数的含义。

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那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精彩,课堂参与率极高,效果当然也非常好。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缓慢。

因此必须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强化巩固,降低遗忘率,同时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系统整理相关的知识,使这些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了解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后,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从小抓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

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二)严格要求,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互相促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